第310章警告 - 黄泉驿站 - 李狗嗨SEAN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黄泉驿站 >

第310章警告

出事儿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大部分人都留在船舱里,手里端着餐盘一边吃饭,一边低声讨论着各自关心的话题。就在这个时候。船身突然间晃动了一下。就像是撞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墙。紧接着,船速瞬间慢了下来。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触礁了。但很快,大家就都意识到我们所在的是深海,这种深度几乎不会有触礁的可能。毕竟像幽灵岛那样的岛屿还是少之又少的。而且虽然这是一艘渔船,基本的雷达能力还是有的。在百十海里范围内,可以粗略的查看到礁石和岛屿的形状以及所在的位置,在二十海里的范围内可以精确的识别到暗礁并发出警报。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不存在触礁的可能。那么既然触礁不可能,,下的就只有有两个选项:渔船发生故障和遇到了袭击。

但很快,船身开始向着一侧倾斜,于是答案就只剩下了一个:我们受到了袭击。

袭击来自于水下,船身破了一个洞,洞口的直径不大,有个二十多厘米左右,海水在压力下疯狂的向着仓内涌来。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几个人在想尽办法堵着洞口,而另外一群人则近乎疯狂的向外抽水,就这么一个看似不大的洞口,我们足足忙活了两个小时,才算把里面的水清理干净。然后,虽然渔船没有了漏水之豫,但负责操作这艘船的船工告诉我们:按照渔民的规矩,这只是一个警告。

船在茫茫大洋上,一旦船底被人凿破,海水大量涌进来,那么留在这个船上的命运只有一个,就是死。即便是有救生艇可用,但往往由于物资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劣,很多人并不能够通过救生挺逃生,只是换个一个死亡的地点和经历一个可能更加苦难的过程而已。现在对方明明有能力偷偷摸摸的来到我们船下,凿开这么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洞。这大多只是一个警告:他们既然能把洞搞到二十厘米,那也就能把洞扩到大到二百厘米。一个直径两米的破洞,足以让我们这艘渔船整体沉入海中,再没有抢救的可能。

我有些不甘心的问他:“会不会可能是比较大型的海洋鱼类,它们撞击了我们,然后才造成的这种破损?”

船工苦笑摇,他表示这个根本不可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破损处没有发现鱼类的组织,这种程度的撞击,鱼不可能不受伤的。另外,海洋是鱼类的世界,人在海洋里所占的比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如果不借助工具,恐怕连一条鱼都不会捕倒。即便如此,能被人捕到的鱼都是生活在相对浅水域的鱼群,可这些数量对于整体的鱼类族群来说,那是真正可以用海洋中一滴水来形容的。大海中的大多数鱼类都生活在人类根本无法触及的领域,能看到它们已经是幸运了。而生活在深水区的鱼类,大多数喜欢安静,并不喜欢人类的打扰。所以它们躲着渔船还来不及,怎么会来主动攻击?而且就游泳速度来讲,一条鱼可以轻松的甩开人类最优秀的游泳健将。就潜水深度来说,随随便便一条鱼所能达到的深度都是人类望尘莫及的。所以鱼根本没有必要来攻击人类船只,换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我不由得叹了口气,他说的这些,其实我都懂。只是有些不太甘心,不甘心就这么被人偷袭了。

说起来,吴组长还是比我要冷静,沉稳的多,他立刻询问,说雷达不能发现这些偷袭的人吗?旁边的雷达操作人员表示很难,对于这艘船上配备海下的雷达来说,它的工作方式是声纳的,也就是说它其实只能分辨出物体的大概轮廓,还可以判断距离、速度、方位等等,但无法直接判断那物体到底是人还是鱼,如果对方再有意进行一些伪装和遮掩,但更没法说了。

吴组长又问道,那他们是怎么凭空出现了袭击我们的呢?袭击之后,他们又是怎么逃脱的呢?

雷达人员索性给我们做了一个演示:我们现在乘坐的只是一艘极为普通的渔船,本身速度并不快,加之又在刻意降低速度,好让后面的三条渔船跟上我们,所以现在的速度最多算是中等。而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其实有很多种小型快艇可以轻松的追上我们。当然,快艇在海面是容易被发现的,但是同样的,一些装备了同款发动机的水下的潜行器是可以起到隐藏身形的目的的。而且这种潜行器本身造价不高,只是对操作人员有一些要求。比如说能够适应这种水下潜行。,同时能够在水里很好的操作这种工具。换句话说,只要对方有心,完全可以利用手头现有的材料为基础,生生给改造出几具潜行器出来。只要把这种东西用上,那么他们以快速小分队的形式来偷袭我们,并是并不是特别难做到。而这些人即便采用了这种潜行器,迅速的接近我们,那么在雷达上显示也并不会特别明显,就目前雷达的工作方式、清晰度和技术指标来看,有很大的可能会把他们认定为是一种大鱼,甚至一小片鱼群,很难答到提前预警的目的。

听到这里,我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能不能以牙还牙,也来做几具潜水器,反过去偷袭他们?”

技术人员为难的摇了摇头,他告诉我,这个东西的工艺确实谈不上复杂,但需要提前准备。首先是普通发动机并不具备在海中防水的功能,哪怕只是水下一两米,那水压也所以将水分子压入到发动机的任何一个角落,从而导致发动机失灵。另外一个就是这种匆忙改装出来的潜水推进器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操作,否则这个东西会非常危险,很有可能一下水还没有走几米,自己就被高速转动的浆叶打碎了。即便是这一切都能成功,以我们现在的人员和装备来来计算的话。那么最多改出四具,而这个代价是我们这艘船彻底失去动力和所有救生艇,这么看下来,其实有些得不偿失。总的来说,对方一定是提前准备好了这一切,甚至有可能原本是把这几具水下推进器当成备用手段的,只是我们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而已。

听到这个结论,我心里怅然若失,这就意味着我们从此刻开始陷入了全面被动。而匆匆赶来的曲非直则告诉了我们另一个噩耗:船上的弹药储备不够了。

上船的时候,我们有三十多名战斗人员,每个人是按照三倍基数准备的弹药。理论上来说,这些弹药作为日常消耗是足够的。但谁都没有考虑到还有海面上的战斗,而且这种战斗远比地面上战斗要消耗子弹。这里除了船舷以外,几乎无遮无挡,而且海浪造成了双方都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向着对方倾泻大量子弹,用数量来补充精度上的不足。这时候别说什么神枪手了,什么射手放在这儿都不管用。最憋屈的就是队里的两名狙击手,在无规则的海浪颠簸之下,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瞄准,就算他们能适应我们这边的海浪。对方也是在海浪上前进,在这种双向不规则运动下,没有谁能把枪打的准,之前一枪打爆发动机,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了。让他们再来一次怕是都做不到。

而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子弹数的急剧消耗。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弹药储备只够再打一场仗了。无论是输赢,都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说继续按照老周说的,等到支援来了以后,大家来一个合力夹击,一举消灭对方,那么现在就只能忍。

思量再三,我们讨论出一个方案:既然不能主动攻击,那我们也不能太过被动的防守。所以不如这样,组织人轮流去水里巡逻。这样必然会加所有人的负担,还会增加很大的危险。但这也是目前我们能唯一能采用的方式了,无论如何总是强过干等着渔船再被人凿穿的结果

三个人去找到了老周和夏老头,告诉了他们我几个人讨论出来结果。老周无奈的点头:“目前也只有这么办了。”然后他问我们:“潜水的用具够不够用?另外,能不能加强船甲板上的巡逻来替代这个方案?”

说实话,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挺让人失望的。潜水的用具目前有十几套,看起来数量充足,但是我们没法在这渔船上补充压缩空气。所以每次可能只能有三个人下到水里去巡逻,每次巡逻时间还要在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这样才能保证气瓶能够硬生生的撑到救援到来。这个还得是在不发生其他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否则一旦发生水下搏斗,那么压缩空气大量消耗,就很难保证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而老周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在甲板上加强巡逻守护?这个也很难实现。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子弹打进水中会产生折射,而且谁都无法预估折射方向。总而言之,想打中人太难了。而对方想躲,只需要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就可以增加一大半生存几率,所以这个办法依然是只能增加消耗而已。

接下来,我们三个人进行了分组,每人各带一个班的武警战士,始终保证一组休息,一组在加班,一组在水下。在水下的也不是完全潜入水中,只是先占据一个装备和位置的优势,所以能露头的时候尽量露头。同时,为了减少消耗和不掉队,我们在船的两侧分别抛下了四根缆绳,下水的人抓着缆绳,跟船一起前进。这样既能省力,又能省气。再说船的行进速度再慢也比我们要快,到时候万一真的跟不上,被甩在这个大海之中,那才是真的惨。同时也增加了对雷达操作人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管发现什么,只要跟人的形态相近,或者只要跟人的体积大小相近,都要及时通知我们。宁可多消耗一些体力,也要搞清楚情况,毕竟我们这艘船真的经不起再来几次这样的攻击了。

如此坚持了四五个小时,水面之下一片平静。船体的破损也已经修好了,水也已经排干了,整体来说,还可以按照以前的速度继续前进。就目前的时间来看,再有12个小时,我们就可以跟支援汇合了。但这12个小时中,有至少七八个小时是沉浸在黑暗中的,那也是我们最难熬过的七八个小时,对方如果想要发动攻击,那么这段时间就是最好的机会。而反观我们,目前为止得不到任何支援,也没有任何视线,唯一能够仰仗的就是船上那台功率不算很强的雷达,它每隔三分钟可以绕着船扫一圈,把船周围海里的情况给我们反馈过来。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拿到的情报,也是唯一可以自保的手段了。

终于,天黑了。吴组长再一次带队下水。因为之前我们的策略成功,所以压缩气瓶剩下来不少。但因为天色已黑,他们这次下水也谨慎了很多,潜入水中的次数明显的增加了。但幸运的是,他们这一组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除了两组鱼群经过搞得有些大惊小怪之外,别的还算正常。

到了第二班,终于到我下水了。我穿着好潜水服,背好气瓶,跟五名武警战士一同跨入海水中。一下没入了大海中,冰凉的海水让我瞬间清醒。顾不得多想,先伸手抓住缆绳固定好自己。下水后没有多长时间,耳机里传来了雷达室的警告,说不远处发现了一群游动的物体,从形状判断应该是鱼群,因为比人类的体型要大很多。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提醒我一下。我表示已经知道,最后带着三名武警战士向着那个方向做出了警戒。

过了十几分钟,预期距离已经差不多了。我们几个人分别带上潜水面罩,咬住了压缩空气的吸气阀,同时潜入水中,在水下观察。终于两团黑色的物体出现了我的视线之中,让我震惊的是那不是鱼群,那是人群,极度可怕的人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