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意外发现 - 黄泉驿站 - 李狗嗨SEAN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黄泉驿站 >

第241章意外发现

随着卡车的开进,王队长和他的三十多名潜水员再次跟我们汇合了,这次的见面气氛中充满了凝重,他们没有过多客套,用近乎强硬的手段接管了现场的一切。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时间里,我以旁观者的视角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专业潜水员做的事情。

二十五名潜水员分成了五组,一组主力搜寻遇难潜水员的遗体,二组三组负责警戒,尽量不跟那巨型黄貂鱼发生冲突,但一旦遇险,则毫不犹豫的猎杀!四五两组交替掩护进行洞穴探索,他们会携带目前手头上有的最先进的设备,无论如何要把这地下水洞摸排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其余人员则自动组成地面救援和设备组,负责随时协助同伴。

小法医胡丽丽顺利的加入了救援组,我和曲非直央求半天之后,王队长同意把我们俩和另外三名潜水员一起编成水下机动组,哪边有问题支援哪边,条件就是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不得擅自行动。

一切收拾停当后,随着一群汉子暴雷般的怒吼,所有水下人员依次下水,尤其是负责找寻尸体的一群人,他们手持渔枪,带着腾腾的杀气跳下了水潭,那怒火几乎把水温都升高了两度。

我跟着水下机动组停留在了十五米水深的位置,这也是我们之前安装探头最深的地方,把四五个备用气瓶挂在复合缆绳上之后,就利用新换上的全包式潜水面具开始监听水下状况。

首先有动静的是寻找遗体的一二三组,他们把二十多个水下探照灯组成了灯组,巨大的发光圆环把水下照的颇为明亮,尤其是在这深潭之中,那效果更是堪称无以伦比。水下的生物们被它们亘古都未见过的东西吓得四处逃窜,只留下一个个空洞且恐怖的山壁石洞,让人看着心底发寒。

根据他们身上装备的测算,这深潭底部的深度竟然到了将近七十米,这还不算最底下无法估算厚度的淤泥,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一般人的潜水深度,非专业人士佩戴专用设备根本下不去,即便如此,由于水压会加速人体对空气的需求,他们能够停留的时间也极其有限。而且最危险的还不是水深,而是那巨型黄貂鱼,这种生物身体扁平,背部为深灰色,如果它铁了心伏在水底淤泥中,单凭潜水员的双眼是很难发现的,万一它再发起突袭,那结果也许会非常惨烈。

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相对来说还有个不错的结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遇难潜水员的遗体,而且除了腿上那一个伤口之外,没有发现其他的肢体残破,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于是三组人立刻展开打捞,二组三组圆形展开,各自手持渔枪防御,一组五个人直奔水底,把遗体放进专用的袋子里,拉起来就往水面冲。就在他们刚刚离开水底不到两米的时候,那最初静止不动的淤泥突然开始翻腾起来,水底就像开了锅一般,泥沙直接遮蔽了视线和灯光,水底变得漆黑且浑浊,重新回到了水下生物最熟悉的环境。

“撤撤撤!一组二组三组同时撤!”一组组长同时也是此次打捞行动负责人,他的声音在耳机里嘶吼,震的我耳膜生疼。但还是下意识的做出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反应:举起手里的渔枪,枪口对准了下方,只要不是人形物体,不管是什么,先打上一枪再说!

庆幸的是,那最糟糕的事情没有发生,虽然潭底混乱的就像一锅沸腾的火锅,但除了十五名潜水员之外,那块头巨大的黄貂鱼并没有冒出来。据最后一名撤离的潜水员说,他当时已经看见了黄貂鱼,而且不只一条,至少有一大两小三条,即便是小的那两条,个体体型也已经超过了两米,真的硬拼起来胜负难料。但那三条巨鱼并没有追来,它们似乎在守护着什么,只是非常恼怒的吓跑了众人便回去了。而据他观察,那三条巨鱼守护的似乎是个宝塔。

一听这话我惊了,连忙不顾纪律的问那宝塔的形制和尺寸。那名潜水员表示自己不懂什么形制,就是普通的宝塔样式,如果一定要说,那好像有点类似杭州西湖边上雷峰塔的意思。塔的尺寸也只能大体估算,毕竟有相当大的一截都埋在淤泥之中,但他预估这塔不会太大,大概也就两三米高的样子。

谢过了潜水员,留下他们在这里减压停留,我们这一组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负责探索洞穴的两组人,他们一直留在较浅的水域组装设备,现在看水下已经平稳了,便开始用他们的先进设备向之前标记的洞口推进。

他们的主要装备是小型的水下推进器,这玩意就像个煤气罐,前面有灯,后面装着螺旋桨,靠中间的大型电池组供电作为驱动力。“煤气罐”两侧各有一个把手,可以供一到两个人使用,因为个头小巧且速度不是特别快,所以特别适合对洞穴的探索。此时他们用两具推进器打头,其余人跟随其后负责警戒和布线并安装探头。其中最末尾的两人一直跟在大部队后面慢慢的游着,他们没有任何工作任务,但这两人身上各自背着两捆塑性炸药,一旦发生危险,这两位潜水员就是我们所能依仗的最强战力。如果在水下遇到无可翻越的障碍,他们也是最有力的攻坚利器!

我伸手抓住他们铺设好的导向缆绳,任由身体被水流暗涌带动的来回摆动,微微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着耳机中几乎不间断的情况汇报。这个洞口后面对应的通道很长,高度也是渐次升高,洞壁上一直都有供人抓手的铁架,这些东西年头不一,有的虽然已经锈蚀的不成样子,但能看得出当年是非常用心的砸入岩壁之中的,而年头颇近的则应付了很多,甚至是直接把一具铁梯子卡在那里供人抓扶。但比这些东西更让潜水员们在意的则是沿途不断出现的羊皮气囊,这些东西看起来古旧,但一个个至少都是半满的气体,没有漏气的情况,还被仔细的绑在那些铁扶手上防止被水流冲走,这足以证明这些羊皮气囊是有人经常进行维护更换的。根据一名潜水员估算,如果可以熟练使用这些羊皮气囊和抓手,那在这水下洞穴穿梭并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是未知区域的探索前进,所以探洞的整体速度并不快,大约四十分钟后,探洞的队伍报告说进入到了一个没有水的区域。他们是缓慢行进,倒是没有减压的需求,但需要递送备用气瓶进去,以备出洞之需。我连忙跟着机动组的其他成员一起拖着几个气瓶鱼贯而入,也趁机见识到了这洞内的真面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之前听他们的描述已经非常细致,但亲眼看到那些气囊和扶手之后,还是感觉颇为震动,这些东西跟我们之前发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上面附生的贝类表明这地方更加古旧,更长久的历史往往就象征着更重要的地位。

十几分钟后,我们把备用气瓶送到了探洞组的手里,众人此时已经脱去各自的潜水装备且组成了一个八字型的队列,准备继续向里深入。我顺着他们的队列向前看去,眼前是一个空旷的洞穴,高但是窄,能感觉到明显的空气流动。就在正前方不远处,有一个长条形很像是大门的洞口,这也是他们准备进入的地方。

按照计划,我们机动组依然留在外面,第四组先进,第五组紧随其后。眼睁睁看着十个人走了进去,我内心其实并没有多大期望,觉得无非就是又发现了一条通道,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大家就地建立一个前进基地,还要经过几次探索之后才能确定出一条线路出来。

可事情发展速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就在两组人进去之后不到十分钟之后,耳机里就传来了四组组长的呼叫:“胡顾问,曲顾问,你们二位最好能进来看一下。这里安全,直接进来就好。”

“嗯?有什么问题么?”我下意识的反问。

四组组长的声音顿了一下,似乎在跟什么人交谈,停了几秒钟后回答:“我们发现了一个~~嗯~~我不知道怎么形容。”

“就直接说吧。”我一边脱去身上的潜水夹克,一边回复他。

四组组长吭吭哧哧的说道:“这地方~~~嗯~~~看起来像、像、像鬼门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