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都打不起
蔡锷和一干参谋心里的震撼并不会哪些英国佬少多少,这哪里是坦克大战?这场面哪有叶天当初描绘时的壮观?
活脱脱的是一场屠杀表演,屠杀英国人的坦克以及土耳其人的步兵。
蔡锷不是没有想过要乘胜追击,但一来是对方也布置了防线,二来是怕英国佬趁机展开炮击或派出轰炸机,所以才下令收兵。
伊拉克北部进入到土耳其境内后,地势开始起伏起来,除了这条亚欧大陆的通道外,其余地方汽车很难通行,否则他还真想迂回包抄。
在见识了坦克的威力后,他觉得即便他们兵力要远远少于对方,但只要切断敌军的退路,然后再让装甲旅打头发起冲锋,想要全歼这40万大军有些困难,可起码也能杀它个大半。
装甲旅回来后,全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看着周围投来羡慕与崇拜的眼神,装甲旅的士兵个个昂首挺胸,得意无。
他们也确实有得意的理由,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战,共击毁英军的坦克180余辆,至于公母他们却是分不出来的,消灭土耳其整整1万大军,打死和俘虏的英国士兵加起来也有好几百,而自身付出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五辆轻型坦克被摧毁,十辆趴窝被拖了回来,还有20多辆受了轻伤,战死和受伤加起来也不到50人,这样的战绩,足以让其他各部羡慕得直流口水。也足以让蔡锷带着一干参谋,跑到前线来亲自迎接。
吃了这么大的亏,英国佬岂能善罢甘休?虽然被华夏人的坦克吓得不轻,但也并未觉得华夏人及时退了回去,采取防守有什么不妥。
他们的兵力足足是对方的一倍,要是对方还主动进攻,那反而会让他们难以理解。
英军的最高指挥官甚至来不及清点伤亡,下令土耳其人展开疯狂的报复。
这次不单单是200多门重炮,连各师的75毫米野战炮也纷纷开火,炮击对面的防御阵地,而后方机场的飞机也再次起飞升空,奔着前方扑来。
显然,英国佬打算全面进攻了,反正土耳其人死多少,他们是不会关心的,所以想要凭借人数优势,看能不能一举突破华夏人那长达50公里宽的防线。
在对方坦克实力如此恐怖的情况下,再搞什么以点破面,那是天大的笑话。
见英国佬发疯,蔡锷也不含糊,同样命令各师的野炮开火还击,重炮旅和火箭炮营自行*炮营也再次咆哮了起来。
双方加起来足足几千门大炮,在50公里宽的防线展开了对轰,每一分钟消耗的炮弹,都是海量的,但双方都打出了真火,根本停不下来。
土耳其后方的野战机场刚刚有异动,高空侦察机将情况报到了指挥部,蔡锷也只能下令歼击机升空迎敌。
最后索性一咬牙,命令200架轻型轰炸机和一百架型轰炸机也出动,200架轻型轰炸机的目标是对方的炮兵阵地。而一百架型轰炸机则是奔着对方的机场而去。
此时蔡锷也顾不得冒不冒险了,先将对方的机场炸了再说,但还是交代型轰炸机尽量高空投弹,否则万一被打掉下来一架,那可损失大了,坠毁两架飞机倒是无所谓,可飞机的残骸是万万不能让英国佬得到的。
双方的歼击机再次纠缠在了一起,英国佬的500架轰炸机同样是朝着国的炮兵阵地而来。
尽管炮兵阵地都有防空火力,尽管土耳其人的技术实在不咋地,但还是炸毁了不少大炮。
双方的轰炸机*叉而过,都是大眼瞪小眼,英国的歼击机倒是想要冲过去捏两只软柿子,可由于次损失了200多架,所以面对国的40多架歼击机,剩余的300多架歼击机,根本脱不开身。
英国的飞行员可没有日本人那样悍不畏死,明知道打不过还要硬着头皮。大多都是选择游斗,说难听点,是老远开始逃跑,等油耗都差不多了,再还航。
没有人愿意正面和国的歼击机战斗,那金属飞机实在太恐怖了,无论是速度还是机动性都不是他们那双翼木制飞机能的。
飞机交战也只是短短半个小时结束了,但地面的炮火仍然在持续对轰,一百架型轰炸机也正在从巴格达赶来。
英国佬也是有防空机关炮的,所以这次双方的轰炸机都有损失,英国佬见飞机的损失率实在太大,也不敢继续再让飞机升空了。
他们英国足足给土耳其人以白菜价卖了2000架飞机,可战争还未开始,被华夏的型轰炸机炸毁了大半,等他们反应过来开始防备时,已经为时已晚,只剩下了500架歼击机,和500架轰炸机。
这点飞机对英国其实不算什么,反正英国已经在研制下一代新型飞机,所以一战时遗留下来的2万多架各种飞机迟早也是要淘汰的,但即便英国人在财大气粗,想要千里迢迢的将这些装备运送到土耳其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四年的战争,英国的商船被德国潜艇干沉了无数,这次若不是有美国和欧洲其他盟友的鼎力相助,英国也不可能短时间在埃及和土耳其武装起80万大军出来。
英国佬的飞机不出动,蔡锷当然也不会让飞机出动,毕竟他们的飞机太少了,损失一架少一架。
所以一百架型轰炸机,也只是在高空转了一圈开始还航,面对下方歼击机的虎视眈眈,飞行员们还是觉得晚来轰炸更安全一点。
降低高度,显然是个歼击机,当活靶子,但不降低高度,六七千米的高空,即便将*扔下去,恐怕也只会将珍贵的炮弹浪费掉。
炮击足足持续了一个小时才结束,土耳其人第一次进攻出动了15个师,总计16万人,发起了全线进攻。
这时在战壕里窝了一天,被炸得头昏脑胀的附属国军队和29军官兵,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军官和老兵的喝骂声,纷纷拿起枪开始战斗。
算战壕被炸得面目全非,而装甲车为了躲避炮击,也藏到了后方,但在重机枪迫击炮,轻机枪半自动步枪,以及*和*,组成的远近三波火力的打击下,土耳其人再悍不畏死,也无法靠近第一条防线百米之内。
第一波进攻刚退回去,英国佬再次展开了炮击,蔡锷也只得下令开炮还击。
一个下午,土耳其人足足发动了四次进攻才算结束。
夜幕降临,双方都在清点损失和弹药消耗。
伤亡报告,蔡锷只是看了一眼丢在了一边。29军伤亡3000余人,附属国军队伤亡1万余人,大多都是炮击造成的,之所以附属国军队会多出几倍来,那是因为他们鬼喊鬼叫,四处乱窜,对于这点伤亡,蔡锷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他惊讶的是弹药消耗之大,远远超出了他的预估,拿着报告的手都抖了一下。
这一天下来的弹药消耗量,竟然当初他们拿下整个东地区,打了两个多月消耗的弹药还要多。
各种子弹炮弹足足消耗了1\3,他本以为准备的已经够充分了,可现在却发现要是英国佬再发动两天这种高强度的进攻,他们要到断粮的窘境了。
蔡锷已经犹豫要不要更改作战计划了,否则别说僵持一个月,恐怕一个星期都够呛,同时心里也是恼火无,这英国人他妈的还会不会打仗?
正面不好突破,难道不知道分兵迂回吗?硬要在这里死磕,除了炮击还是炮击。
他想好了,要是明天英国佬,还这样进攻的话,那他命令12军弃了汽车,徒步迂回到对方后方去,然后发起进攻。
第二天,土耳其人再次发起了进攻,但却是选择了从几段进攻,大炮也是集朝这几段轰击。
蔡锷见状,总算松了口气,这样的进攻虽然也算凶猛,但力度远远不是昨天可的,打一两个星期还是没问题的。
不是英国不想再发起全面进攻,也不是心疼土耳其人的伤亡,而是他们的弹药也消耗非常大,晚英军最高指挥官接到弹药告急的报告时,同样被吓了一跳,随即反应了过来,这里是土耳其,不是欧洲。
即便他们这几个月来运送了大量的弹药物资到土耳其,但想要运送到前线来,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因为没有火车,完全要靠马车拖拽。
这样的后勤补给方式,是万万无法满足欧洲战场时那样的激烈战斗,所以不得不节约弹药,这让财大气粗的英国佬很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