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临安风雨(三) - 梦碎铁骑 - 好大一只老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梦碎铁骑 >

第一百三十六章临安风雨(三)

临安城里躁动的情绪随着新科举的结束而慢慢的回归平静,各路文人世子们在经过几天的角逐以后都已精疲力竭,现在的他们正在各自的住所里修养着精神。不管这一次的新科举最后考核的结果如何,江南地区的文人世子们现在关注的热点已经从新科举转向了即将在临安城南郊,钱塘江南岸,那座即将开工建设的临安学院。

说是江南第一书院也好,说是大宋第一书院也好,反正来自北方的船只往来不停的将一船接着一船的物资运送过来,直接在钱塘江南岸新建的那座码头直接靠岸卸货。

上万名从临安城以及周边的县城招募而来的乡民苦力们每日里在那码头上忙碌着,大量的水泥,钢筋,还有数以千计的工人,在以极快的速度,以让南方士子们瞠目结舌的建造方式,那所被冠以江南第一的学院每天都以新面貌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

原本,那些心怀鬼胎的原大宋统治阶层,心里还想着,大蒙古国即将开始如此之大的攻城,这其中不知道又要消耗江南多少的人力物力。

在他们的心里,按照他们的想法,你大蒙古国既然想着为广大江南士子们兴建一座这天下第一宏伟的书院,以博取江南士子们对你的忠心。

这一切对于天下文人们来说的大事,那些原本大宋的统治阶层,既得利益者们,又怎么不想着在这一场盛事中捞取一点好处呢,或利,或名,总要有点赚头是吧。

他们原本以为,那北方鞑子们,肯定会趁着现如今那天下无敌的兵锋之威,压迫江南百姓们来无偿为他们兴建那座书院。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种地步,他们这些自诩天下文人首领的大人物们便会站出来,为天下万民请命,到时候,少不了的又是一场文人们的盛会,他们即赚取了名声,利益肯定也会跟随而来。

只是,万事都会有出乎意料的时候,那些阁老以及大官人们,在家中等了许久,依然不见城中有任何的变故,甚至连那些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家丁们都无法探得码头那边任何一点消息。

直到过了许久,那些阁老大官人们才零零总总的得到一些民间传言,原来那些在钱塘江南岸的那座刚刚落成的码头上做事的民夫,全部都是人家大蒙古国的军管处从各地占领区征调过来的。

只是与往日里大宋的那种徭役不同,这些征调过来的民夫们,在给官家做事的日子里,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官家来负责,而且每人每天还能领取到几斤的米粮作为报酬。

当这些零零总总的消息开始在江南地区传播开来以后,大蒙古国的声望开始在民间急速膨胀起来。

这样的朝廷,这样体恤普通的百姓,要是说还获取不了民心,那可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那场新科举已经打破了南方士子们心中最后仅存的那点幻想,大蒙古国真的如同他们所宣传的那般,没有向江南广大士子们偏颇。忠实执行着朝廷自己的意愿。

谁能想到,五千多人参加的新科举,最后录取的也就那么一百多号人,如同当初所张贴皇榜上所述一般,此次录取的江南士子们真的是从最底层的公务员开始做起。

有几十人跟随着那从北方派驻来的军管会官员一起,在城中挨家挨户的给商贾们登记店铺,查验账簿,开始核收各户的商业税赋。

黄鹤在他的师尊秦会之的安排下,在科举以后也便进入了税务队开始在临安城里分片包干的开始了他的收税生涯。

他们这一组的领队是一名正宗的漠北蒙古汉子,原本便是豪爽性子的他们,在这些新丁的可以献殷勤之下,没几日的功夫,几人的关系便融洽了起来。

这位蒙古名字叫做哈纳斯的汉子,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做黄大拿的汉名,每次收税完成后的闲暇时光里,黄大拿便喜欢给这些江南水乡里长大的士子们说说那蒙古部在漠北草原的征伐之战。

有心人自然能从黄大拿的言语间分析出别样的意思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草原汉子,黄大拿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奋斗与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转,而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蒙古部又是如何从弱小成长为强大。

他黄大拿也仅仅是一名最为普通的蒙古兵丁,前些年还在关中一带任职军垦团的管事,直到去年才应招集结开拔到了楚州城,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以后,重新开始拿起武器为大蒙古国战斗。

当黄鹤将自己所听闻到的事情详细的向自己的师尊秦会之汇报了以后,在部长大人的书房里,这位老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过了许久许久,秦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从躺椅上做起来,给一直站在那里的黄鹤说道:“你是我最为看好的弟子,我对你的期许你心中最为明白。

当初为师劝导那些阁老个大官人们率领全城百姓向那蒙古部开城投降,当时你虽然一直站在那里没有说话,可是你的心里所思所想为师心里明白的很。

这些时日里,你亲自接触了那些自漠北草原上过来的蒙古部众,感觉如何?

不瞒你说,五年前为师还驻守在西北洋州城的那会儿,有幸去过一次漠北,也有幸在草原上见到了那大蒙古国的核心人物,也就是现在那南征大元帅图森的老师。

你肯定想象不到,那图森的老师,是如何以一己之力让一个蛮荒愚昧的蒙古小部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举入主中原问鼎天下。

那样的人物,草原上所有的人都称呼他为天上的神仙,所有从漠北草原上走出来的人都对他俯首帖耳。

也是在那一次,为师有幸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鬼斧神工,想当年,我大宋一年熟铁产量大约有八十万斤,可是你知道嘛,在那漠北草原上,那位神仙建造的炼铁厂,一天就可以产出这么多的钢铁出来,而且是正宗的最为上等的钢铁!

为师已经老了,名声什么的也都无所谓了,只要能保住临安城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就算毁掉我秦会之一人之声誉又如何!

可是黄鹤你不同,你的仕途才刚刚开始,为师此次算是拼了所有的脸面才在大元帅那边给你安排好了一切。你切不可让为师失望!

自古以来,我华夏一族便是多灾多难的一个民族,北方蛮族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中原生灵涂炭。

可是你看看,那些史书中记载的一个个强大的草原蛮族,如今又何在?我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依靠的是我们的忍耐与学习,大蒙古国可以征服我们的土地,可是他征服不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之法,总有一天我们汉人也会强大起来。你可明白为师的这一番苦心!”

一直站在那里的黄鹤,静静的听着秦会之在那里叙述着,曾经他确实如左相大人所说的那样,在心灵深处是反感着他的师尊去卑躬屈膝的面对着蒙古人。

刚才的一番话,老师将其中的缘由向他坦白,现如今,他自己跟随在那蒙古汉子的身边学习着做事,终于可以明白老师的苦心所在了。。。。。。

临安书院的建设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越来越多的民夫开始从四面八方召集过来,江南的冬日很少会出现结冰的天气,所以对于学院的基础施工并未产生什么影响。

这一座江南学院的兴建,终于让这些自恃清高的士子们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查看一直以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蒙古部。

这些文人世子们当中也不乏一些高人,那建造房屋他们也不是没有见识过,只是像如今这般,以这种他们所么有见识过的方式来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学社,这可就出乎所有江南士子们的意外了。

包括秦会之在内,所有人都对这座学院报以极高的热情和期待,而作为大蒙古国的教育部副部长,执掌着江南半壁河山的文人世子们的前途,对于这座基本上就是为他秦会之自己打造的超级书院,即使已经年过半百,可是当那座书院一天天的从平地矗立起来,想来即使是圣人,也无法淡定的面对这种诱惑吧!

大蒙古国在极力的否认和淡化儒家对于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影响,自打临安城破,赵构身陷囹圄前往北方,到后来的新科举第一时间在这座刚刚浴火重生的城池里开展起来,大蒙古国没有提起过一句儒家经典,那新科举上更是没有任何的只言片语提及过儒家。

那秦会之身为天下读书人的翘楚,对于儒家是怎么一回事他的心里自然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那只是一张护身符而已,当你准备以文乱法,以文谋利之时,他就会是那广大文人世子们手中最为锋利的刀枪剑戟。

而当你沉沦罹难之时,儒家这个招牌又会化身成为那些文人世子们身上的护身护。

自秦皇汉武一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几乎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在竭力的与儒家抗争着。

就好比眼前的大宋,如果不是儒家的权势实在过大,甚至大到以文统武的地步,想那惶惶大宋,富裕到了那等地步的超级王朝,最后也不是在女真铁蹄下被蹂躏的苦苦呻吟,毫无招架之功。

即需要儒家来替朝廷效力,管理着天下万民,一边历朝历代的帝王又严防死守儒家坐大,在这种纠结的心里之下,儒家对于中原,对于江南来说,人们的心里都有着莫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当初从山东跟随着朝廷一起南渡,这些年孔家也确实向朝廷输送了不少的人才,可是这一切都如同高宗赵构的锦绣河山一般,在蒙古的铁蹄下一起化为了飞灰。

关于召集那苏杭一带外加平江府地界的那些地主士绅们前来临安城开会的事情,图森全权委托给了秦会之去奔走张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