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战(12)
当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的时候,整个临安城刚刚从沉睡中缓缓醒来,街道上开始有行人在往来行走。看守城门的兵丁还未开始值更,城里等待出城的队伍已经排了很长,早起的人们要趁着这两天的好天气外出办事,趁着太阳还未升起,早早出门也图个方便。
临安城北门,余杭门外,也速该率领的右路大军,出了一路上留守下来的一万多人以外,剩下的人马在拂晓时分便就开始行动了起来,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一万多人的大军便已经陈兵临安城下。
艮山门外,也速该也留守了五千人马,增派火炮数门,机枪数挺,然后又往西边的西湖沿岸撒出去了五千兵丁,从整个西北方向将临安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当值更的兵丁打开余杭门以后,身上的汗毛一下子全都立了起来。。。。。。
整个城门外,黑衣黑甲的蒙古大军一字排开,火枪兵位列整个阵线的最前列,而在火枪兵的中间,则留着一个又一个的火炮射击阵位。
才刚刚开始安稳的生活并不能让临安城里的百姓忘记才刚刚过去没有多久的战争威胁,城外的那支一直保持着沉默的大军,没有猎猎作响的军旗,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就那么沉默的列阵在那里。
可以说,临安城的这个位置是相当的绝妙,整个南方是由钱塘江作为屏障,西面则有广阔的西湖作为抵挡,再往西又是整个南方的重重大山。
东边则有人工开挖的护城河,一直连接着整个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一直通道钱塘江里。
而整个大宋皇宫则处在临安城东南角,紧挨着钱塘江,只要出了皇宫的后面,要不了几步路便可直接上船出海。
赵老九这是当年被女真给完全打怕了,甚至一度被迫流亡出海长达半年之久,所以他后来才将皇城修筑在临安城这个可以最快速度逃跑的位置。
只要从钱塘江口上了船只,那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在茫茫大海上抓住他,女真蛮子虽说陆地上是勇猛无比,可是到了海上,那可就完全不行了。
一大早,赵构刚刚起来,用完早膳,还未来得及去前面的大殿上朝,只见他那位服侍他几十年的老太监忙不迭的从外面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喊道:“皇上,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你个老杀才,什么事情慌张成这个样子?”赵构此时还不曾得到蒙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消息,所以见大太监如此慌张,便开口玩笑着。
“皇上,大事不好了,刚刚九门提督报告,临安城北门外来了一队大军,黑衣黑甲,不知是哪一方人马!这可怎么办呀!”
赵构完全惊呆了有没有,这平白无故的哪里来的敌军!
“你个杀才,是不是还没睡醒,一大清早的就在这里说什么梦话!这段时日未曾有哪里传来有敌军进犯的消息,这支大军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皇上,千真万确呀,城里的百姓们都在传,不知北门余杭门出现了大军,东北角的艮山门外也有数千大军包围着。”
“啊。。。。。。真的有敌军进犯?赶紧的,去侯朝门外,让水军将战船给准备好,立即马上安排下去。”
“哎,皇上,老奴这就去安排水军的事情。”
老太监说完话,便慌里慌张的出去了,赵构则转身回来他的寝宫,在里面忙活了起来。
同一时刻,钱塘江口岸,南征大军的中军战船上,旗舰大蒙古号上,桅杆顶端的信号兵开始不停的打出各种信号旗语。
整个舰队开始有序的按照各级命令活动了起来,一只接着一只运兵船开始朝着口岸驶去。
中军的五万大军开始出动,此刻是拂晓时分,黎明前的黑暗刚刚过去。。。。。。
而钱塘江南岸的巴图率领的左路大军,此刻正对着滚滚钱塘江江水发愁着。
左路大军所携带的舟桥部队,根本就不足以应付眼前的钱塘江的江水,大军需要渡江,要不然隔着一个钱塘江根本就无法完成包围临安城的任务。
“去,挑一些会划水的兵丁,让他们准备一下,咱们强渡钱塘江,我就不信了,一条小小的江水还能挡得住咱们大蒙古国的铁蹄不成。”
倒是处在整个大军最西边的铁木真,他所率领的陆战队士兵每一个都是划水的好手,一个小小的钱塘江对于他们来说还真的没有什么难度。
在一千多人完成渡江以后,他们便朝着眼前的山岳走去,他们的任务便是从最西边包围临安城,差不多需要翻越整座临安城西侧的大山群落。
当秦会之等人得到蒙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消息以后,几位阁老以及尚书没有再推诿扯皮,昨夜那时大家伙还对蒙古部南征的消息抱着最后一丝的侥幸,那么此时此刻,摆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了。
“临安城里现在的驻扎的禁军基本上都是从驻扎在西北洋州城的征西大军中挑选过来的悍卒,除了几名领头的是皇上亲自任命的以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几位大人以及在下一手安排的了。
此等时刻,咱们大家伙之间也不要藏着掖着的了,我建议,咱们首先要将临安城给完全控制住,保证城池的完整,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
还有就是,皇帝老儿是出了名的能跑,估计此刻,鞑子大军兵临城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宫里,那侯朝门左近驻扎的水军估计也已经行动了起来。
我觉得咱们先要将皇帝给稳住,如果这次皇上又跑了的话,咱们几个投诚蒙古大军那可就没什么意义了!”
“左相大人说得对,这样吧,我先以兵部的名义下达命令,九门提督是我的门生,应该没什么问题,咱们先将临安城控制起来再说。”兵部尚书张俊在一旁附和着秦会之的提议。
“那九门提督这一块就交给张大人来处理了,剩下的就是皇城了,那里咱们可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呀!
驻扎的都是皇帝的亲卫悍卒,都是只听令皇上一个人的,咱们无从下手呀!”
在座的几人听秦会之这么一说,都低下头来沉思了起来。
张俊出去交代了一下老管家,然后将他亲手书写的命令盖上了他自己的私印,吩咐着下人给九门提督衙门送了过去。
“会之兄,我倒是觉得,皇城那边咱们可以暂且不管他们,你想啊,皇帝想要出逃,水师战船想要出海,想进入钱塘江,那么他们就必须要过运河水门那一关。咱们只需要将水门给牢牢掌握在手中,从水路出逃根本就没有希望。”
赵启年在一旁也贡献着自己的意见。
“哎呀,我的启年老弟啊,你可算是立了一大功呀!咱们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那咱们就这么安排,运河水门那边让九门提督增派一只禁军卫所前去接管,大家伙先将城中百姓安抚好,我先回去收拾一下,然后前往蒙古大军的军中去一趟。”
众人又互相商量了一下,将一些琐碎事情给安排下去,一夜未睡的众人开始接着在临安城中布置起来。
为了各自的利益,大宋权利最顶层的文官集团已经将他们的皇帝给出卖了,而此时皇宫内,赵构收拾好一番细软,招呼进来几名小太监,搬着几个小箱子,在大内侍卫的护送下,朝着侯朝门方向走去。
临安城已经四面被围,城里的百姓们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有那经历过上一次战乱的老人们,慌乱无措的不知道何去何从。
最早出现在余杭门的蒙古大军,自从列好了战阵以后便一直安静的待在那里,在大军后方不远处,也速该坐在那辆特制的四轮大马车上,手持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临安城。
几名参谋正在下方忙碌着,斥候往来不停的传递着消息,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司令大人,大军何时出击!军士们已经列阵一个时辰了,是不是让大家伙休息一下!”
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也速该看了一下,此时应该是上午十点左右,太阳已经慢慢朝着正当中移动。
“吩咐下去,火枪兵轮流休息,让大家伙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付城里的突发情况!还有,把咱们右路大军的旗帜给竖起来,吓唬一下城里的大宋蛮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