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通商
嘴里一直念叨着什么万万两金银之类的几位首领大人离开了屋子回家去了,他们几人已经深陷在那堆积如山的金银中不可自拔了。陈大伟如此做法也是用心良苦,部落需要发展,人员需要管理,那些作坊所需要的技术升级,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基础,就连那学校里的教育,每年都是需要投入几十万两的银子在里面。
几位首领大人在部落里的影响力正在慢慢的下降着,随着年轻一代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孩子们逐渐的成长起来并且在部落中任职重要的岗位,首领们对于部落的掌控力正在直线下降着,他们对于现在部落的发展已经完全的跟不上脚步了。
陈大伟没有直接回到办公室,出了屋子的大门以后,直接登上了那辆一直在门外等待他的大马车朝着河岸那边的机车试验场方向走去。
格格木的实验型机车今天正好准备进行试运行,数日前他便已经给陈大伟写过了文书,让他到时候一定要到现场观看指导一番。
在与制铁厂通力合作了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伙从无到有,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摸索实验,一点点的将眼前这个钢铁制造的大家伙给鼓捣了出来。
为了铸造那座超大号的压力卧式锅炉,制铁厂新建了一座超大型的高炉,并且为了能够一次铸造成型,那座高炉四周连接了四座超大型的蒸汽鼓风机想炉膛里鼓吹空气。
即使是陈大伟本人,他对于那种老式的蒸汽机车了解的也并不清楚,能给格格木提供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理论上的提示。
真正摸索前行的是那帮最初由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孩子们,还有制铁厂里支援过来的几名技术能手,车床加工场几乎是腾出了一般的空间和时间来给他们实验室专用于机车的开发。
能够在一片白地之上打拼出如此宏伟的事业,这些孩子们的付出可以想象有多少,其中的汗水与血水不足外人道哉。
随着陈大伟到达现场,格格木简单的说了两句话,在指挥塔上的信号手发出了可以出发的信号,机车头在一声长长的七弟声中缓缓的开始了加速。
咣当,咣当,咣当。。。。。。呼哧,呼哧,呼哧。。。。。。一声快似一声的节奏中,带动火车的前轮的传动杆开始有节奏的上下翻飞转动了起来。
随着速度慢慢的加快,护卫在机车两边的骑兵们也开始拍马提速跟着机车一起向前方疾驰起来。。。。。。
继承了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机车头的第一次面世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那条环形的实验型铁路轨道一圈下来有将近五里路的样子,一个时辰的高速行驶中,机车头一共绕着环形轨道跑了五六十圈。
到后半段的时候,那些轻骑兵胯下的马儿早已累的脱了力,人们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那正在铁道上疾驰的机车伴随着阵阵烟雾带着一往无前的其实继续疾驰!
当机车终于缓缓的停下来的时候,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了响彻云霄的掌声与欢呼声,这其中有部落里的战士,也有精锐的新编火枪军团,也有着大量的西夏人与汉民,还有各个作坊里做工的牧民们。
机车的成功归功与部落里的所有人,是他们的热血与汗水共同打造出来的这座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机器,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来欢呼与享受胜利。
格格木的眼角湿润了,一年多来他吃饭睡觉全部都在试验场里,辛苦付出的那些终于在今天收获到了沉甸甸的果实。
陈大伟拒绝了他上台讲话的邀请,这个时刻是属于格格木的,是在他的带领下部落才得以制造出这台伟大的蒸汽机车。
简短而又充满机器的演讲过后,人们回归了各自的岗位继续工作,机车也缓慢的开回了实验室那座巨大的院落里继续研究改进。
“格格木,以后你肩上的胆子更重了,今天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道路还将会更加的长远,铁路,部落里还会继续建设,机车也会一台接着一台的生产,今天的这一台也只是实验性质的,也是最初的型号,以后你要继续带着你的团队深入的改进,发掘他的潜力,为部落的发展所服务!好了,既然实验已经成功了,你也收拾一下,我看你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吧!今天趁着高兴,回去好好的陪陪你的夫人与孩子,再怎么忙碌,也不能耽误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去吧,好好的休息几天,回来以后再继续加油工作!”
“老师,你看到了吧,我们成功了!这世上真的有老师你说的那种速度可以快过奔马的机器,原来老师你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的!呵呵。。。。。。好啦,老师,我先去实验室那边看一下!好吧,我听老师的,今天什么都不管,乖乖的回家去陪老婆孩子!”
原本还想着继续回实验室进行他伟大实验的格格木,在看到陈大伟的那种严厉的目光以后,乖乖的低下头跟在他身后朝着部落方向走去。。。。。。
格格木坐上了陈大伟的专车朝着部落方向驶去,在车上,格格木向陈大伟讨教了一些关于后续铁路继续改进的事宜。
从一张白纸上开始,一切都是空白的,有足够的地方与空间供给给这帮年轻的孩子们继续发展。铁路也只是一个开始,通过这个产业,可以带动许许多多的相关产业集体发展。
通过锻造那种超大型的卧式锅炉以及蒸汽机的活塞气缸,车床厂里那些工人们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那些机车上的小零件,对于精度有着严苛的要求,这一切又间接提升了厂里的质量管理水平。
这第一批孩子们当初是作为种子部队培养的,六七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渐渐的成长起来,犹如一颗颗参天大树一般,矗立在各自喜爱的领域内,在这个时空中,他们各自代表着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蒙古部的这个冬天依然是异常的寒冷,凛冽的寒风一阵接着一阵的刮着,皑皑大雪下了厚厚的一层。
部落中各个作坊里,大量的工人们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不管是从西夏抓过来的那些牧民,还是大量购买的汉民,只要在部落里生活上一段时间,他们的身心慢慢的都会对部落产生归属感。
话说,那些喜欢顽抗到底的死硬份子,他们早就被发配到了九原城的矿山上去了。那里对于人手是个无底洞一般的需求!
得益于蒸汽机的慢慢普及,现在的矿坑里劳动强度已经下降了许多,要是往日里,光是那排除矿坑内的积水就足够让那些人累的跟死狗一般。
相对与西夏人大部分的桀骜不驯,那些汉民们则显得实在了许多,有吃有喝而且是吃得好穿得好,这样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对部落里死心塌地的忠诚,再加上后来的新政,允许他们在这里娶妻生子,赦免了他们的奴籍。
这一点点的改变让汉人们大规模的融入到了部落里来,他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被安排进了部落的学堂里与那些牧民们的孩子享受着一样的待遇。
遭受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汉民们,本已死去多年的心境在这漠北草原上又一次的活泛了过来。
为部落做事,他们觉得那是天经地义,虽然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只能从事一些底层的力气活,可是他们对这一切根本不在乎,现在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太满意了,庄稼人出生的他们对于体力活本就是最为拿手。
况且他们的孩子已经可以读书识字,将来也可以在部落里做那些人上人的活计,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要知道,就算是在大宋朝最为繁华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们也难得有机会可以进学堂里去读书识字,更不要说像现在这样,由部落来供养着,吃喝拉撒全部由部落里来出钱,在充足的营养供给下,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壮实的跟小牛犊子一般。
好处都是落在了实处,让他们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胜过一千句一万句的口号。
在迁徙京兆府路的大政策下,他们最关心的不是那里的生活会不会很苦,那里有没有现在这样的一日三餐供应,他们最为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搬迁到那里以后,他们的孩子们怎么办!
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有先生教导他们,有没有部落提供的一日三餐,他们的未来还能不能像部落里的孩子们一样,有机会成为人上人!
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对于部落的期许也是最为朴实的,他们可以不为自己考虑,也不为自己要求部落里什么东西,他们这一代生活在国破山河的时代,他们已经经历过太多的苦痛与分离,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再像他们这一代一样的生活,生活在这个人不如狗的社会里。
当大家伙在茶余饭后都开始渐渐的将话题转移到这里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关心这个事情。
部落里大家伙并没有哦什么阶级之分,走在路上的时候,陈大伟遇到一些熟悉的农民与工人,照例会停下来与大家伙聊一聊家长里短。
近些时日里,部落里的议论声陈大伟早有耳闻,现在看来,也该是给大伙儿一个说法的时候了。
京兆府路会建设一些列的学校,人口集中的地方,每个镇会建设一座综合性质的学校,而,而每个农垦师的师部所在地都会建立一所高等级的学校,这样一来的话,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得益于部落领导阶层良好的声誉,当印刷出来的宣传单开始张贴在部落各座食堂门口以后,前来等级移民的人们渐渐的多了起来。
虽说京兆府路那边的生活并不比部落里好上太多,可是那些汉民们还是想着回到他们所熟悉的地方去,虽说那里现在是一穷二白,等待着他们去亲手建设,可是这一切并不能成为阻挡他们的理由。
阿拉满仓首领去了格格木的铁道部,担任起了铁路建设的监督者来,虽然他对那些活计并不了解。
也速该首领带领着准备迁徙的民众乘车去了京兆府路,他带走的只是第一批的移民,他们作为开拓者将会把京兆府路的一些基本生活设施给建设好,等待着后续大部队的到来。
一个冬日的修整,部落这座宏伟的战车终于隆隆开动了起来,只是这次并不是为了去征伐谁,他们是要去享用他们为之奋斗两年的成果。
巴图一个冬日都待在了京兆府那边,前期随他一起开拔过去的两个二线师团已经全面的接管了整个京兆府路的防卫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