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61章
第61章第61章
等周五吃过晚饭再去上课,去往打谷场方向的人流量变大,温淼很乐意跟同伴们一块儿去学习,说:“有这么多人作伴真好。”
她的同事都已经在准备评级考试了,她还在学习高中课程呢,她得加把劲儿。
冯小麦要考的是助理研究员,美滋滋地说:“秦耕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很好,这样才有学习气氛,有动力。”
罗胡兰跟她考一样的,说:“秦耕连考试都愿意带着咱们,我发现跟他做同事真的有很多好处,在工作中思路指令清晰,跟着他干容易出成绩,他还能带动大家共同进步,还愿意关照每个人。”
“对,连评级他都愿意带上大家。”
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个说法引来一阵附和。
“常棣、陈丰,你们俩都跟秦耕考一样的,都考研究员。”
常棣手里拿着一大摞书,说:“对啊。”
“不知道种植基地有几个研究员名额,能有一个就不错了吧。”有人说。
“那你们不是只有一个能评上?”
秦耕跟他们可是竞争关系,可他还是愿意组织大家一起备考,可见他有多大度。
换个人极有可能自己参加考试,评上后再通知大家。
常棣满脸正经:“错,还有可能都评不上。”
他这样一开玩笑,气氛立刻就轻松活跃,很多人都是竞争关系,但他们也是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的伙伴。
等到八点多钟,陶所长到打谷场来看大家,夜校还在上课,备考的职工也在学习,陶所长被感动了。
这些年轻人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工作,平时没什么娱乐活动,个人问题都很难解决,但他们仍在积极追求进步。
她敢说,他们基地的年轻人最刻苦努力。
这几年他们净顾着种地,都没评职称,现在作为全国农业模范单位,她想这些年轻人应该拥有机会。
等离开夜校回宿舍,她马上给田部长写信,问问能不能多批给种植基地一些评职称的指标。
——
温淼这段时间没有额外工作,跟种植基地所有人相比,她基本算是最轻松的。
陶所长跟武师长也在忙碌,准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学习人员。
在田部长的明察秋毫下,任何虚报粮食产量的行为都会被揭穿,各地在生产方面都非常务实,基地因为两倍的粮食产量毫无疑问成为全国标杆。
陶所长跟武师长都很谦虚,说产量有雨水原因,但作为全国典范,田部长还是安排各地农场、建设兵团、研究单位、公社代表到沙漠种植基地参观学习。
这对沙漠种植基地来说是件光荣的事儿,两人当然非常重视。
陶所长问温淼:“很多代表想借这个机会见见你,你要见他们吗,我可以安排你来讲话。”
温淼连忙推辞:“可不要让我讲话,我这是老天爷给的本事,不是真才实学。”
陶所长正色道:“淼淼,可不要妄自菲薄,很多人羡慕你,这本事他们想有都有不了。那我就不安排你接待,也不让你讲话。”
只要见面,即使不做介绍,温淼也难免被人一眼认出来,就她这俊俏模样,丢人堆里根本就无法被忽视。
沙漠种植基地迎来第一波考察学习人员。
陶所长跟武师长这两位神清气爽,可不像当初种植基地进退两难那样,来个人看到半死不活的庄稼他们就觉得窘迫。
现在他们带着考察团参观稻田、玉米田,养鸡场、养羊场、仓库、防风林、肉苁蓉田,外加一大块经济作物试验田。
这大块试验田是秦耕带头搞的,有沙枣、甘草、苜蓿、油莎豆、锁阳等等,国家需要的话沙漠会扩大种植,另外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农民也能有更好的灌溉方法,比如打深井管道灌溉,种植所现行研究这些经济作物,也是为了以后沙漠附近农民增收考虑,这是种植所的重要工作。
站在向远处无限延伸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油油的稻田边上,考察团的团员们纷纷感叹沙漠里竟然能有长得这么好的庄稼,入目一片碧绿如波涛起伏,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这就是沙漠绿洲吧。”
“不是亲眼看到的话,很那想象出你们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产量奇迹。”
“沙漠种植基地不愧是全国的标杆。”
“我们确实应该向沙漠种植基地好好取经。”
陶所长笑眯眯地听着,心说种植基地有温淼,在降雨方面应该算是条件最为优秀。
“陶所长,祝贺你,你们把沙漠种植基地搞得风生水起,我是自愧不如。”老罗说。
老罗是种植所前所长,当时沙漠基地举步维艰,他的压力实在太大,觉得难当大任,申请调回了城里。
现在看到沙漠基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内心的感慨有如波涛般翻滚。
当时看着了无生气的种植基地,他一分钟都呆不下去,急吼吼的回了城,跟着一起走的,还有六七个中年人,只有陶所长留了下来。
他们在城市里再干半辈子,都赶不上陶所长的成绩跟贡献。
看到对方复杂的表情中有惊讶、艳羡、赞叹,是否夹杂着后悔不得而知。
陶所长笑着说:“你可别叫我陶所长,叫我老陶就行,我们这是足够幸运能够解决雨水问题,种植基地才能搞起来。”
想起当初的困窘,她很想让前同事们,前任所长看看沙漠基地现在有多红火,她还想让他们知道她手下的年轻人成长得很快,他们各个拎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她一定要把这些事实都告诉他们。
——
等到秦耕他们考试的时候,大家都很振奋,不需要他们去外地,有考官带着试卷来种植基地给他们考试,考场就是他们平时学习的教室,这是陶所长为他们争取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