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小丁一早就到陈春花家,口头邀约。说她儿子考取大学了,考到北京了。还说,看今天的晚间新闻。
陈春花问:“你儿子上新闻啦?”
小丁一脸得意,欣喜地说:“是啊。”
“要请客哦。”
“我就是来请的。明天,在于记豆腐,摆了一桌谢师宴,请老爷子。”
“谢师,我爸也不是……”
“我爸请的,尽是他的麻友。”
小丁儿子,本市文科状元,省里排第四名,录取北大。消息一早在豆腐巷传得沸沸扬扬。
于记豆腐,也是气象万千。门楣之上巨大横幅,祝贺吴松考取北京大学。从楼顶挂着的长长条幅,随风飘扬。进门一楼大厅,宾朋满座,喜气盈门。
老爷子被请上二楼,进了单独包间,吴科长起身让座。小丁向在座各位介绍吴松的班主任,班主任又一一介绍语文老师、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老师们面带微笑,点头致意。你一句,我一句,夸赞吴松,学习如何刻苦,聪明又伶俐,未来可期云云。小丁两手搭在儿子肩上,笑纳大家的恭维与祝愿。另一边吴科长的麻友便冷在一旁,谢师宴,他们不是主角,自然不能喧宾夺主。小丁特意介绍记者刘昌,昨晚儿子的新闻,就是他操刀制作。现在正围着桌子忙不迭给大家拍照留念。
吴科长示意上菜。豆腐巷的豆腐丸子,自然是一绝。肉粒豆腐,麻婆豆腐,黄古鱼豆腐,鸡肉豆腐,还有一清二白的青菜豆腐,不一而足。大家早已耳闻,今天一见,确实大饱眼福。既已成宴,少不了有会,宴会嘛。按辈分,吴科长当率先举杯,恭祝孙子鲤鱼入龙门,前程似绵,干。教师代表当仁不让的班主任,说吴松是我的骄傲,学校的骄傲,乃至本市的骄傲。轮到吴松,羞涩、扭捏,给老师们躹躬致谢,说给大家诵读一首诗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众人齐刷刷拍手鼓掌,说这孩子就是与众不同,前途不可限量。吴松妈妈小丁,心中应有滔滔肺腑之言,大家屏声静气等待着,她却说,大家吃吧,一切尽在不言中。王老师心撩得痒痒,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下。他想嘱托孩子,以后的人生,不会像学生时代这么单纯,会经历许多风雨,且行且珍惜。似乎这些话,不太合适宜,又咽了回去。
宴会一结束,似鱼入大海,大家先前的拘谨、压抑一扫而光,长舒一口气。
送走老师,小丁对吴科长说:“爸,我带松回去,您去玩吧。”
吴科长和老爷子相视一笑。
于老板挤到老爷子面前,说:“算我一个呗。”
老爷子说:“你不做生意啦。”
于老板说:“谢师宴结束了,我也想放松放松。”
“行吧。”
于老板挨着老爷子走着,说:“我一直想去拜访您的,忙呀忙的。今天正好您在这吃饭,总算逮到机会啦。”
于老板倒不是好麻将,是有心思的,他想结识豆腐巷这几位德高望重的人。老爷子,沙场英雄,一言九鼎;王老师,腹有诗书,博古通今,在过去就是名仕;吴科长,虽说只是一芝麻官,也是老百姓巴结的对象;即便是刘师傅,貌似位卑,但为人小义,少言,待人亲和,群众关系极好,都非等闲之辈。他们,就是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