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知青 - 带着交易系统穿六零 - 一口脆啵啵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八章 知青

林家的秘密自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林远志发现,他的心神也很快被咿咿呀呀说个不停的小林悦打断。

小林悦吃上了肉,昨天又得了一些说话的法门,高兴地咿呀乱叫,双手不停地扑腾,把一家人逗地直笑。

…………

原本说好要来修水库的工程队耽搁了好几天还没到,大包山大队就迎来了一批新的知青。

这是上头早就安排好的,队里也早就腾出了屋子,知青到了就能即时安排入住。

知道今天知青就到了,林建国赶紧带着几个人去公社迎接,知青们虽然都是上山下乡来学习知识的,但在林建国心里,他们算得上都是知识分子了,自然得好好招待。

前进公社这一次来了二十三个知青,大包山大队分到了三个,两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城里有些人为了阻止自家的儿子下乡,会选择提前退休,让孩子接自己的班,有了工作,就不用下乡了,所以下乡的知青一大半都是女孩儿。

接到了自个儿大队的三个知青,林建国赶紧招呼着带来的几个人接过行李,陪着三个知青一起听完了陈书记的讲话。

陈书记简单说了些场面话,督促知青们虚心学习农业知识,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后就宣布了散会。

三个知青像林建国问了好,林建国也耐心地把大包山大队的一系列情况介绍给他们。

“咱们大队正赶上农忙哩,这段时间还可能会去修水库,你们现在来倒是要吃一番苦头了。”

外向开朗的李子涵赶紧接了一句:“咱们这都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才不会怕苦怕累呢!要是吃不得苦,咱们还来当知青干啥?”

沉默寡言的王海音也附和着开口:“是是是,子涵说的对,咱们都是来学习农业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自然得接触农活儿才行!”

饶家凯也回过神来,嬉皮笑脸地跟着表明心意:“林队长就别担心我们了,咱们几个都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保准不拖大队的后腿!”

林建国点点头,看来这几个孩子都不错嘛,比前面那批知青好多了,至少明面上不会唱反调。

是的,上一批知青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李秋菊还是个骄傲明丽的知青,光光鲜鲜的城里人呢!

现在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几个知青嫁人的嫁人,娶妻的娶妻,李秋菊也终于向命运妥协,嫁给了林保国,当了公社学堂的老师。

几年的时间,足够这些知青们融入这个大队,扎根在这个大队了,毕竟,回城的消息似乎永远也盼不到了,回家探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到了大队,林建国先带着三个知青去了队里新腾出来的知青点,上一批知青都已经结婚了,住在自家的丈夫或妻子家,所以这个知青点现在就剩下三个知青住。

知青点只是个土墙茅屋,用栅栏围了一圈,推开栅栏门,是一小截青石板路,陈旧却干净的小院子里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厨房和一个茅坑。

参观完分给他们的屋子,李子涵和王海英选了大一点儿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铺了晒得干干的新稻草和新编的一床竹席。

两个知青都带了自己的被褥,林建国让帮忙的兄弟们把两个姑娘家的东西都放下,让两人清点无误后,就离开了这个房间,把空间留给两个女知青。

他们几个大男人,不好长时间站在女同志的房间里,索性都去了饶家凯的小房间,帮他收拾东西。

等外人一走,李子涵率先去解开自己的三个行李,没错,女知青一共有四个包袱,但其中的三个都是属于李子涵的。

知青们虽然都是城里人,但就算都是城里人,那也是可以分个三六九等,贵贱贫富的……

李子涵的父母,一个是市里百货大楼的领导,一个是糖果厂的主任,人站得高了,行事全都被别人死死盯着呢,所以才不能违背政策,只能狠心送她去下乡当知青。

虽然不能违背政策,但两人都是疼孩子的,还不得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

他们事先已经调查过,这大包山大队队长的丈母娘就在纺织合作社当主管,所以早就给李子涵准备了东西,备好了礼,想让她向大队长那边走走关系,去纺织合作社帮忙,能脱离农活就最好不过了。

下乡的知青们也是靠工分吃饭的,相对于繁重的农活儿,自然还是做轻松一些的纺织工作更舒服划算。

李子涵想着父母的叮嘱,一手利索地把床单和被褥都拿出来,又见王海英一直没动作,不由得嗔怪道:“咋了?快动起来呀!你今晚不想睡觉啦?”

王海英这才呐呐地答了一声好,把自己的行李也解开。

相对于李子涵来说,她就算是个十足的穷人了,父母虽然都是工人,但家里足足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不用下乡,母亲选择把工作让给了弟弟,收拾了东西把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要是父亲把工作让给她,那她自然也是不用下乡的,但父亲又怎么会大方到把工作留给一个注定要外嫁的女儿呢?

他的工作自然是要给自己的宝贝大儿的,只是他忙活一辈子,好不容易混到了3级工资,要是儿子接了他的班,又得从1级工资干起,家里的收入顿时就得掉一大截,他才不干呢。

索性大儿子已经结婚,不用下乡去,每天还能去接点厂里的零工做,也算是一个进项。他想着还是等自己到了年纪退休了,再把工作给大儿子,这样也方便以后孙子娶媳妇儿。

再一个,家里已经这么多口人,挤在一个五十多平的房子里,他们还巴不得王海英下乡,腾出地方来给未来的孙子住呢!

就这样,王海英下乡当了知青,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她的行李自然和李子涵的天差地别。

一张打满布丁的床单,一床松松垮垮,看着没有多少棉花,十分单薄的被褥,几件缀满布丁的薄衣服、还有自己咬牙攒下的一块四角钱的毛票……

李子涵看了一眼,顿时就明白了,难怪在火车上王海英一直都不肯解开行李呢……

“咳……我……我好像忘了带床褥子,要不你的被褥就用来当床褥子,垫在席子上边儿,免得席子太冷了,我们也睡不好觉?喏,我这里有两床被子,咱们一人一床,你想要这个军绿色的,还是这个粉色的?”

王海英感激地看了李子涵一眼,那军绿色的被子分明就窄上许多,明明就是她带上的床褥子呢!

“我……我要这个军绿色的吧!谢谢你,子涵!”

李子涵牵起王海英的手,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悖≌庥惺裁纯尚坏模快点快点,咱们快把床铺上,不然晚上可没地方睡觉!”

王海英点了点头,抹了一把眼角,和李子涵一起,忙着铺褥子,垫床单……很快,两人就收拾好了东西,原本空旷寂寥的房间也变得温馨有人气儿起来。

就这么一会儿,两个好闺女之间似乎就已经建立起初步的友谊。

至于饶家凯,他也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不过厂里正处于评优评先的时候,为了不错过这一次升职和评优,就只能依照政策,把饶家凯送过来当知青。

虽说饶家凯的家庭条件远远比不上李子涵,但比王海英还是强上不少,毕竟是个儿子,家里的资源都要往他那边倾斜一些。

至少不会给他带一床薄薄的,不保暖的被子,衣服也专门选了好看结实的,还给了一些零钱,生怕孩子在乡下受苦了。

林建国几个帮着饶家凯把房间收拾好,又带着三个人看了厨房和茅厕,打点清楚了,这才趁着队里下工的时候,像村民们介绍了几个知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