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年代文里开超市(完)
三年时间,方正心揣着何星洲给他的通行证,一路畅通无阻,伪装成到处写生的国画学生,走遍了大半个华国。
不管是发达还是不发达的地区,大城市或是小村庄,都留下了他的脚步。
他带着善意过去,但是却不带有目的性,基本上看见了就会帮一把,给点粮食或者药物,不拘于对方的身份,也不问他们的来历。
除了出手助人,他还无师自通开始动笔写下文章,京大的高材生,文笔自然不差。
方正心每每有所感悟,到了招待所,就会动笔,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藏在超市的储物格里。虽然暂时不能拿出来,但他希望,在开放之后,这些文字会被当着资料,让后代们有机会看到这个年代的真相。
因此,他笔下的故事十分在意真实性,半点虚假的东西都没有掺杂,那些被他写在纸上的人物,都是他亲身遇到的,被化了个名字,如实写了上去。
在旅行途中,他也没有放弃永成村的建设,与何星洲保持着每个月通信的频率,因为何星洲的身份问题,他们来往的信件都会被人查看。
所以在信中,他也只是写了些风土人情,要不就是问村里人的生活,半点没有透露出他在外面干了什么。
而在村子这边,宋建业也一直在按照方正心的规划走,加上何星洲给他提供了不少底气,他放开手脚,还真把蘑菇加工厂的规模一扩再扩。
发展到现在,如今不仅是本省供销社看重他们的产品,就连周边省城百货公司也来大批量找他订货。
很快,永成村的蘑菇酱、蘑菇干、香菇肉酱......等产品,在三年的积攒下,为周边省市所熟知,成为了本省重点扶持的特色项目。
为此,村里连续三年评上了积极先进村,村里人走出去别提多有面儿了!
随着产值加大,利润滚滚而来,在工厂上工的年轻人公分由一天10个,涨到了一天15,又涨到了一天20,轻轻松松做上一天,几乎抵得上两个壮劳力在地里的辛苦劳作了。
以村子为名头合作办厂,是没有工资发的,劳动所得按照公分计算,一年到头,再统计整个年头赚的钱,按照手持公分的比例分给村民。
如今永成村的公分可值钱了,一点公分到年底可以领到5分钱,也就是说,在工厂踏踏实实干上一年,单个村民就可以分到几百块,这可比别的村子一年赚的钱加起来还要多。
赚了钱,村里人心也不由得开始浮动,照顾地里反而不尽心起来,毕竟有了更多的出路,就算不在地里拼命也不会饿死。
还是老村长看出了其中的隐患,和村里的老人商量了一会,一边向村里人宣布粮食的重要性,一边借着送货渠道,和不少货商达成协议,每年都要用蘑菇酱换一部分粮食,把村里仓库堆得满满的,以备收成不好的年头。
方正心离开的第二年,牛婶子的儿子也从城里辞了工作,靠着经验和实力在村里工厂坐上了小管事的位置,赚得不仅比他们原来厂里多,福利还相当好。
方正心走时就定下了规矩,逢年过节都要给工人发放精品粮油作为节礼,年关还要发放布匹肥皂,那些东西被他提前存放在仓库里,只有大队长和村长一起拿着钥匙才能打开。
眼见着永成村的日子越过越好,青砖大瓦房一盖就是一溜,出手比镇上还要阔气,十里八乡家里有年轻姑娘或是年轻小伙子的家里纷纷把眼光放在了这个村子,媒婆们闻风而动,一下子,永成村成了附近婚嫁市场的香饽饽。
从被人挑选嫌弃,瞬间成了挑选别人的存在,哪个说出去不带着三分笑?
生活水平上去后,村里原本扣扣搜搜的婶子们也大方开明起来,对待嫁过来的新媳妇十分宽和,时不时给亲家那里送点东西,不管儿媳妇生了丫头或是小子,那都是一样的疼,闺女一出生还能喝上珍贵的奶粉。
这时候哪有这么好的事?一时间,大姑娘那是发了疯地表现自己,就渴盼着嫁到永成村,也过上好日子。
至于本村的姑娘,那外村人是想都不要想,早就内部给消化了。
有了钱,当年村里就办起了学堂,其实半学堂的时候宋建业还有些犹豫,毕竟这个年头,老师并不好找。
最后被村长一顿教训,“要是你当年不读书,当得上大队长吗?外人都说读书没用,那都是些笨蛋!别的不说,就你管着的那个厂,每年不都要搞什么考试,没读过书进都进不去!你自己糊涂,不要害了我们村里的娃!”
“我知道,可老师哪那么好找?”
“笨蛋!你没办法,何营长还能没办法?”
宋建业一愣神,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求到了何星洲那里。
何星洲听了他的来意,只是点了点头,第二天,就不知从哪找来了五个人,三男两女,其中还有一对夫妻,年纪都挺大了。
怎么他们村接受改造的宋老头也在里面?
宋建业傻眼了,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何星洲淡淡道:“他们都是大学教授,教人家大学生都是绰绰有余了,怎么,你还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他提心吊胆咽了口唾沫,对着那些知识分子,小心翼翼道,“咱们村的那些皮猴子,以后就有劳各位费心了。”
见他接受了他们,方父方母,还有跟着他过来的两个教授,同时松了口气,和宋建业聊了起来。
你别说,文化人开口就是不一样,才一个下午,宋建业就被洗礼得晕晕乎乎,说话都带着一股文绉绉的韵味,逗得厂里的员工暗地里偷笑。
而村里的知青,在经历刺头们被带走之后,过上了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也终于认清了现实,老老实实开始干活,学着和村民接触,使二者间的矛盾得到了缓和。
有三个脑子灵活的知青,还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加工厂,成了正式的员工,摆脱了田地,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
有了他们在前面作榜样,知青点的其他知青顿时安稳下来,暗自攒着劲努力,打算下次工厂招工的时候也考进去。
要知道,在村里干活比他们城里爸妈一年赚到的钱都多,到时候他们把钱寄回去,准能叫家里人大吃一惊。
又是一年到头,火车站迎来了最繁忙的时候,方正心靠着车厢,看着迅速倒退的风景,开始忍不住想何星洲,虽然每隔半年他都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找他,但两人相处的时间有限。
饮鸩止渴,反而加重了思念。
慌神间,火车的汽笛声响了起来,他跳下车,出了站台,茫茫人海中,一下子就见到了那个鹤立在人群中的高大人影。
逆着人流,他快速跑过去,一下子就挂在了他身上,眼泪刷就下来了,“我好想你啊。”
何星洲揉了揉他的脑袋,把他搂紧,现在是1970年,世道越来越乱,怕惹来麻烦,他们也没在人眼皮子下面抱多久,立刻松开了。
辗转回到村子,方正心回到家,才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在外面,不管生活得多舒适,只有家才能给他真正的自在。
方父方母同一时间得到他回来的消息,马上赶了过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聊了将近半夜,才慢慢睡下。
晚上,方正心与何星洲在床上聊天,说起时局,满脸忧愁,突然,他想到了什么,从床上弹了起来,转头问身边人:“我有办法弄到许多先进的军工技术和机器生产技术,你说我要是上交给国家,会不会让这场动乱提前结束?”
毕竟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人才,国家现在外汇缺乏,急需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值,赚取外汇,在利益的推动下,那些人的联盟将会不攻自破,如果有军部插手,还真说不准事情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了。
他之所以有信心说出这话,还多亏了这三年他在外面持续不断帮助别人,已经积攒了很大一笔善意值,能买下超市里大部分的技术类书籍了。
至于那些超出目前科技太多的,如宇宙飞船,那都是天文数字,需要他一辈子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