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战钓鱼城(5)
蒙哥大汗的大军驻扎在钓鱼城对岸的渠江。
当他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汪德臣曾经建议他趁着四川驻军尚在混乱之中,乘机渡过渠江,在钓鱼城那边驻扎。
可是蒙古大汗考虑到大军人数众多,渠江对岸又没有足够大军驻扎的平地。
在说了,背水扎营,这可是兵家之大忌。
通过使离间计,在大宋制造了混乱。
这段时间,四王爷忽必烈也没有闲着。
他和麾下的众将商讨是架设浮桥,还是编造竹筏渡过渠江,去对岸进攻钓鱼城。
蒙古几十万大军,车辆马匹,粮草,人员不少,若是能够架设浮桥,渡江自然是方便些。
众人都倾向于这种方案。
可惜天不遂人愿,当他们开始架设浮桥的时候,渠江水暴涨,面对湍急的江流,浮桥根本没法架设。
没有办法,四王爷忽必烈他们只得采用另外一种方案,命令军士去附近的山上砍伐树木,编造木筏。
木筏准备好之后,正是一年之中雨季。
渠江的水位一直是高位运行。
几十万大军斗驻扎在这里,每日吃穿用度,耗费巨大,蒙哥大汗不可能等到雨季完结之后,再发动对钓鱼城的进攻。
在木筏建造好的第二天,忽必烈就命令先锋大将汪德臣率领大军开始渡江。
钓鱼城内的辛幼轩和智慧尊者红隐,见到蒙古大军开始渡江,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动作。
延伸到钓鱼山下的一字墙上的炮台上的大炮是一炮都没有发。
见到这种情况,蒙古大汗和先锋大将汪德臣是既感到疑惑,又欣喜。
疑惑的是,当他们渡渠江的时候,辛幼轩和智慧尊者红隐为何不乘机用炮台之上的大炮攻击他们。
如果是那样话,就算大炮威力有限,阻止不来他们渡过渠江,也可以对蒙古的渡江大军造成很大的妨碍和伤亡的。
可人家并没有这么做。
欣喜的是,渡江如此顺利。
因为渠江水急,在没有大宋军队阻扰的前提下,蒙古大军渡江的速度并不快。
第一日,只渡过了六千人左右。
毕竟每次渡江,不能全部载人,还需要带着相应的粮草等应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