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罗布泊人《元宇宙文明》 - 元宇宙文明 - diode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元宇宙文明 >

神秘罗布泊人《元宇宙文明》

罗布泊人被官方划归为维吾尔族的一支,生活在罗布泊地区,是罗布泊的原住居民,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并有自己的方言。

罗布人是沙漠瀚海的活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人,但他们没有记忆的载体,缺少传承的手段,一切都随时光而沉没、随大风而消散了。

罗布人千百年与世隔绝,直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才被世人发现。

那年,参赞大臣阿喇纳追剿乱兵,在沙漠的海子里发现了这些“土著人”,并奏报朝廷。

清朝相关史料中对罗布人的记述是这样的:“罗布淖尔回人以鱼为生,织野麻为衣,取雁毳为裘,籍水禽翼为卧具,人多寿百岁以外。”

《回疆志》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

罗布人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一百岁可以当新郎。结婚的陪嫁,有时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在罗布人中百岁寿星比比皆是,鹤发童颜,耳聪目明,百岁老人在当地做新郎也不足为奇,更别提下地干活、打鱼等农活。他们不吃水果蔬菜,不食咸盐,缺医少药,却很少生病。

1987年全国3700多名百岁以上的老人中,罗布泊周边有近900名,1989年全国评出健康百岁老人19名,又占6名,被国际自然医学界认定为全世界第四个长寿区。

4000多年前,塔里木盆地中的罗布泊是一片汪洋,一眼能收尽的水洼就成了“海子”,海子里鱼打不完、岸边猎狩不尽。

罗布人千年如一日,悠然地用胡杨作舟、以曲木为罐、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借胡杨树洞中的黄水浆洗衣服、削红柳修枝做成渔叉,一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他们没有金钱、也没有奢侈品,只有属于自己的纯“绿色”生活。

他们与世隔绝,穿罗布麻衣服、喝罗布麻茶、吃罗布麻粉、抽罗布麻烟。

罗布麻茶,由罗布麻的花与叶晒干、杀青而来,富含总黄酮化和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氨基酸、钙、镁、钾、锌、锰、铁、硒等有效成分,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高温区生活人群及中老年人群有着明显的保健功效。

新疆是中国最好的罗布麻茶产地,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孔雀河两地。正是这个区域,被誉为世界第四个长寿区,生活着成千上百位百岁老人。

据《西域水道记》、《西域风闻录》记载,“野生罗布人用胡杨做舟,曲木为罐,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织野麻为衣,取罗布叶、花,代茶饮”。罗布人喝罗布麻茶,此生活习性已沿袭有千年之久,罗布麻茶备受罗布人喜爱,是罗布人心中的“神茶”。

早期的罗布人的主食是鱼,吃法很简单,添上水炖或者清理好穿起来,找来一些干燥的红柳枝点着了烤着吃。

吃的时候是要用点“蒲黄”调料的,这种调料确切地说是一种花粉。这种花粉经论证是一种很高级的保健品原料。

随着罗布泊的干涸,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

以捕鱼为生的罗布人也逐渐成了牧民,吃鱼的次数相对也就少多了。

现代的罗布人用胡杨泪(碱)发酵面粉,把面饼埋进烧烫的沙子中烤成“沙馕”;把肉块塞进羊肚子后埋入火炭中烤成“煮肉”;把包子贴在碱土壁上烤成“金疙瘩”;把南瓜挖空,放入葡萄干、胡罗卜、羊油等烤成“乌玛什”(糊糊)。

刚刚成长的芦苇,连根拔起来,下部分白色鲜嫩的根也是一道菜肴。

这群罗布人后裔最早居住在楼兰,楼兰慢慢干涸后,里面的人就迁了出来,第一次迁到阿布旦村,阿布旦村没水后,又迁到新阿布旦村,但是那里又没水了,最后继续迁到了米兰古城。

迁徙的过程陆陆续续持续了150年,环境逼迫着他们不断地搬迁。

清朝咸丰年间,罗布人当中曾流行过一场灭绝性的传染病――天花。

战乱的迁徙及1852年爆发在小罗布淖尔的鼠疫,给罗布人造成巨大的灾难,罗布人四散逃亡,部分西迁至今洛浦县,部分散居在若羌、轮台、尉犁县境内。

按一位历史学家的说法,罗布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罗布人是指定居于整个罗布荒原的土著,而狭义的罗布人指的是逐塔里木河的终端湖——罗布泊或喀拉库顺湖的那部分人。

外国探险家推测,罗布人的祖先被归纳为三种:

一,是成吉思汗西征罗马时留下的老弱病残,从皑皑阿尔泰山涉入茫茫沙海绿洲罗布泊。

二,相貌、服饰,和传统毡帽更接近今柯尔克孜族,是中亚吉尔吉斯人的后裔。

三,是罗布泊沿岸卡拉恰汗(柯尔克孜族先民对雄狮玛纳斯的称呼)的子民。

历史上最有名的罗布人的当属奥尔德克,他作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向导,先后带领科考探险队发现了楼兰古城和小河墓地,令整个世界震惊。

罗布人崇拜太阳,部落内有原木制的太阳图腾祭坛,围绕太阳图腾有八颗星。

楼兰太阳墓葬群

太阳墓葬群位于已经干涸的孔雀河古河道的北岸,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太阳崇拜遗迹。古墓共有数十座,每座的形状规模都差不多,都是在中间用圆形木桩围成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每个圆圈的木桩都以中心由内向外呈射线状发散,总体呈太阳放射光芒状。在太阳墓地西侧的一片河岸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狮子舞

罗布人的“狮子舞”堪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仿兽舞蹈中的瑰宝。

它有专门制作的道具,由一人披挂冉须和带着铜的装饰。舞蹈者踏着纳格拉鼓的节奏,手舞足蹈,既有仿雄狮威风凛凛的手、眼、身、法、步,又有扑、爪、腾、挪、跃等驱邪捕食形态,无论表现形式还是艺术风格,意境深遂,惊世骇俗,超凡脱俗,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罗布淖尔地区没有狮子,其周边亦然。

那么,没有狮子,罗布淖尔维吾尔族狮子舞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有一个传说认为,那个时候,出现在塔克拉玛干的狮子都是龙变成的。传说以前有两个皇帝,也有人说是三个,其中一个皇帝看到了,就编了一套狮子舞,并且教给他的宫女跳,而汉族人过年的时候舞狮子,就是当时的另外一个皇帝发明的。两个皇帝发明了两个舞蹈,都从古代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个传说是相传300年前,一个罗布人抓住了一头小狮子,便精心饲养,教它跳舞。狮子没有学会罗布舞蹈,罗布人却摸清了狮子的习性,学会了狮子的各种动作形态,创出了别具一格的罗布人狮子舞。

不管哪个传说,罗布人认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是凶悍、勇猛的象征,所以模仿其动作来表演,最初是通过舞蹈进行较量,后来渐渐变成取乐、游戏的节目,大多用于喜庆的场合。

太阳墓葬群

太阳墓葬群位于已经干涸的孔雀河古河道的北岸,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太阳崇拜遗迹。古墓共有数十座,每座的形状规模都差不多,都是在中间用圆形木桩围成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每个圆圈的木桩都以中心由内向外呈射线状发散,总体呈太阳放射光芒状。在太阳墓地西侧的一片河岸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罗布人歌曲《心爱的姑娘》

我从喀尔曲尕来,

像鱼在水中畅游。

自从见到了你,

我无法入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