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唇舌末技
起初张信也是将秦小虎当成一个疯子的……这其实不怪他,就秦小虎这身打扮往街上一扔,97%的人都会认为他是疯子,剩下的3%里面,有1%是眼神实在不好的;1%是见过真正的艺术家的;最后的1%是自己就是疯子的。
听秦小虎说了两句话之后,张信觉得这家伙还真有可能没疯,起码疯得不是很厉害。
就算疯了,和一个疯子聊上几句,也好过与道衍面对面的枯坐。
作为一个硬桥硬马的纯军事将领,张信是北平少有的没在燕王府内安插眼线的官员之一,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面前这位就是在朱棣面前迅速蹿红的宠臣。
秦小虎虽然蹿红的速度飞快,但却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主子抡着大锤砸……这样的人肯定不多,就这一点就足够了。
“将军,您再看看,仔细看看。”
听到这句话,张信这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傻乎乎的盯着对方看,着实有些失礼。此时尴尬的笑了两声,侧过身去看那幅画。
右下角是六个小字:云台二十八将。
“将军可看清了?”
“看清了,本将虽出身行伍,这几个简单的字还是认得的。”
……
……
秦小虎是在灵机一动之后,毛遂自荐要说服张信站到燕王阵营的。
他将朱棣的头发弄乱之后,在行为艺术的实施过程中,从鸡窝里找到了不一样的灵感。
这个张信……既然鬼鬼祟祟的来到王府,起码是有投诚意向的。
这么好的机会,完全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自己可要好好表现一下。
但是,要是就这么去沟通,三言两语说得那位叫张信的武将心悦诚服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绑上燕王的战车……过程未免太过平淡也不容易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要尽可能的将这个过程复杂化神秘化,换个词就是故弄玄虚。
这幅画,就是一个小时内秦小虎亲手绘就,然后挂在那里的。
而张信,终于不负众望的发现了它。
秦小虎其人,虽然多才多艺,但苦于艺业多而不精,他画的那幅画在满墙的大师作品中显得格外显眼。
这时若是一个有见识的后世小朋友见到这幅画作,一定会惊喜的大喊:“这不是小人书嘛!”
但是画的水平、色彩、层次感乃至对比度这些,并不是重点,内容才是。
“张将军渊博。”秦小虎笑嘻嘻的说:“那将军可知云台二十八将的故事?”
“知道。”
张信虽然对眼前这个半疯不疯的家伙有些不耐烦,但经验告诉他,王府里就算随便的一只阿猫阿狗都不要轻易得罪。方才在花园里,有只大公鸡都飞到肩膀上了,他也是很客气的将对方请了下去,并且很小心的没弄掉对方哪怕一根羽毛。
“这是汉光武帝麾下的二十八员大将,有从龙之功,是我辈武人的楷模。”
“哦哦。”秦小虎点着头,又故作不解的问:“所谓从龙之功,想必是很了不起的吧?”
“那是自然。”
“请教将军。”秦小虎坐下,示意对方也坐了之后,缓缓开口问道:“敢问这二十八位将军,又是为何要从龙呢?”
张信耐着性子回答:“当时王莽篡位,颠覆社稷,民不聊生。是以光武帝兴义兵,挽汉祚于将倾,拯万民于水火。之后荣登大宝,二十八将因此从龙有功,姓名肖像得登云台。”
“哎呀,这个王莽还真是坏呀。”秦小虎感慨之后又问:“将军如此渊博,那《扁鹊见蔡恒公》的典故也一定知道吧?”
“当然知道。”
张信心中不快,语气中也已经带上了几分不耐烦。
“善医者,不医已病,医未病。”
“说得好!”
秦小虎用力拍起巴掌。
“那再请问将军,假如光武帝不是在王莽篡位之后再带兵中兴,而是抢在他谋逆之前就起义兵、清君侧……是不是汉朝社稷和黎民百姓,就不会受许多无辜之苦了呢?”
“呃……”张信愣了一下,这个角度他从未思考过,半晌后方才有些不确定的回答:“应该是吧,但是……”
“肯定是的。”秦小虎打断了对方,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这就是医未病!将军方才说了,善医者就应该这么做。”
“可是……”
“这个例子恐怕有些复杂,让我们试着找一个更直观的比方。”
秦小虎又没让他把话说完。
“比如一人手持利刃正欲行凶,将军您于十余米外手持弓箭……请问你是当时就射箭呢,还是等他刀子捅出去之后再射?”
“那自然是马上出手。”张信终于等到了一个自己有把握的问题,回答得相当自信。
“将军高见。”
秦小虎站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走着,边说边辅以强有力的手势。
“现在朝中奸臣当道,虎狼横行。为了颠覆大明社稷,先从藩王入手,怂恿陛下削藩……这就好比贼人觊觎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也要先去掉其枝叶,之后等主干慢慢坏死。我等臣子为拯救大明基业,回报太祖高皇帝知遇之恩,正当同仇敌忾,整饬朝纲。若要等到奸臣篡位之后再兴义兵,报社稷。那时不但万民有倒悬之苦、社稷是累卵之危,就连你我,也会变成时代的罪人,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军睿智,定能明白其中利害,还请三思。”
张信果真开始沉思了,他总觉得这里面有哪里不对,但又抓不住关键……不过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半分钟后,脚步声响起,一同响起的还有燕王朱棣那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