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志得意满的青年皇帝
虽然已经开始打造兵器了,但兵者,凶器也,这只是朱棣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自己的皇帝侄儿能够良心发现,撤销削藩的乱命,自己和子孙也好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太平王爷,永世镇守北疆防范胡虏,与大明一起万代千秋。
但现在看来,万代千秋是没什么指望了……此刻,正是多事之秋。
每天都有线报从南京发来,读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封在蜡丸里面的纸片,燕王的眉头皱得一天紧似一天。
他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听到过好消息了,除了前些天道衍告诉他秦小虎养的鸽子已经死光了,据他自己伤心的说,可能是因为瘟疫。
“哦……”
朱棣头都没抬,当时他手中的情报上面写着皇帝又和齐泰、黄子澄这两个锐意削藩的宠臣密谈了两个时辰。
“那他又要鸽子了吗?”
“没有,他眼含热泪说因为豢养方式不对,已经养死了太多鸽子,不敢再妄自杀生了。而且还很没有诚意的表达了想要皈依佛门的想法……为了佛门的清静,被老衲拒绝了,然后秦先生便喜笑颜开。”
朱棣不动声色的又捏开一个蜡丸,展平里面的纸条,口中淡淡说:“府内现在鸡鸭太多,把鹰也撤了吧。”
……
……
首先,秦小虎吃烤鸽子已经有些吃腻了,就算巴图的手艺再精湛、燕王府的鸽子再不同凡响的美味、自己再钟爱这种食物,每天吃也迟早会腻烦的。
然后,王府内的鸡鸭实在太多了,没事就会跑到秦小虎居住的小院来遛弯,想吃的话随手就能抓好几只,还可以挑肥拣瘦……
那还养鸽子干什么?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秦小虎伙同巴图、玛莎,为剩下的十几只鸽子举行了统一的庄严火葬。
之后,他就确认起码一两年之内,自己对这份食材不会有任何想法了。
……
……
秦小虎好久没去天桥了,上次表演完胸口碎大石之后……他就俨然变成了天桥的风云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一群人围着看,但却没一个上来要签名的。
后来他和道衍闲聊时提到了自己的困惑,老和尚毕竟年纪大人生经验多并且很智慧,一句话就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应该没人认为你会写字。”
现在的秦小虎已经充分理解了身为名人的种种不方便,自然不会为了证明自己会写字而跑出去主动给人签名。
他整天待在王府里面无事可做,除了喂喂鸡鸭关心一下年轻漂亮的小侍女,就是努力回忆着历史上这段时间朱棣还做过些什么,遗憾的是什么都想不起来。
后来他发现之所以想不起来,是因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于是,秦小虎喂鸡鸭喂得更专心了。
一来他觉得这些鸡鸭是因为自己才沦落王府的,应该加以善待;二来实在没什么事情好做,喂喂它们就当是韬光养晦了,这和当年刘备学种菜是一个道理。
让秦小虎费解的是,打打草鞋编编席子不是挺好的嘛,种菜还得现学,本就有专业技能的刘皇叔这是何苦?
刘备究竟是不是真的皇叔,秦小虎是始终存疑的。
而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叔,现在正需要他的帮助。
王府外,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正在大兴土木。
……
……
建文帝朱允炆作为一代帝王,想要但得不到的东西只怕不多,但关于自己的身后事,就连广有四海的天子本人说得也不算。
他一直企盼着自己千秋万岁之后,能得到一个武帝的谥号,汉武帝、魏武帝……听着就觉得特别威风。
当然,现在他还不知道这个理想其实与现实背道而驰。
从小就听着祖父骄人的战绩长大,朱允炆觉得一位成功的皇帝就应该这样四处征伐。
齐泰和黄子澄的前半生有着近乎相同的人生经历和伟大理想,可谓是志同道合。二人都想辅佐明君,轰轰烈烈的成就一番事业。
按理来说,为人臣者,理应怀有这样的伟大理想,这是很值得鼓励的。但遗憾的是,先帝朱元璋太能干了,不但留下了一套在当时显得无懈可击的完整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帮孙子肃清了朝堂内外的几乎所有威胁……
留给朱允炆的,是一个运转良好欣欣向荣的庞大帝国。
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臣子?那生活也未必太无趣了。
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做一个无为而治的皇帝?那史书也未必太平庸了。
前一句是齐泰和黄子澄的想法,后一句则是建文帝朱允炆内心的真实写照。
作为朱元璋的长孙,他从小就知道这个帝国早晚有一天会交到自己手上,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快。
如果朱允炆即帝位时已经人到中年,那历史一定不会这样书写。
遗憾的是他即位时只有二十二岁,正是自以为是和犯错误的黄金年纪。
而二十二岁,便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这让年轻的朱允炆一下子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于是,他很茫然。
在短暂的茫然过后,朱允炆决定效法偶像,在皇帝这个岗位上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作为一个青年天子,建文帝最崇拜的偶像是汉武帝。他没有机会做一个开国天子,于马上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就只有效仿武皇,方能在史册上彪炳千古。实在不行的话,做个汉景帝也不错,至于其他一生没出过什么成绩庸碌守成的帝王,朱允炆表示很不屑。
偶像都做过些什么呢?
景帝削藩,武帝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