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 - 中医针灸与按摩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3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

第53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

二、点穴按摩(一)点穴疗法

1.取穴关元、水分、水道、中极、肾俞、膀胱俞、列缺、合谷、委阳、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水分—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水道—下腹部,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中极—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

膀胱俞—腰部,第2骶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列缺—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到达处。合谷—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缘。委阳—胭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腱的内侧。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二)自我按摩法

1.摩腹以关元穴为中心,在下腹部作摩腹动作,操作5分钟。

2.点穴点按前述诸穴,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3.擦肾俞双手背伸,擦双侧肾俞穴,以局部透热为度。

前列腺增生症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的一种疾病,是随着性腺的发育,前列腺组织受雄激素刺激增生肥大。

50岁的男性30%以上有前列腺增生,60岁以后才出现临床症状,增大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使前列腺尿道部变细变长,引起排尿不畅,排尿困难。早期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夜尿增多,排尿淋漓不尽,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尿潴留,甚至肾积水,严重者出现尿毒症。

(二)病因病机

目前,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明了,现多认为前列腺增生与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的平衡失调关系密切。睾丸酮是男性主要雄激素,在酶的作用下,变为双氢睾丸酮,双氢睾丸酮是雄激素刺激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激素。雌激素对前列腺增生亦有一定影响。

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与以下3方面的变化有关:1.逼尿肌的病变梗阻发生以后,膀胱逼尿肌发生显著变化,逼尿肌内的神经末梢减少,膀胱体积增大,但肌肉的收缩强度相对减弱。

2.前列腺动力因素人类的前列腺含有较多的α1-a受体,其可刺激平滑肌收缩,张力增加,引起膀胱出口部梗阻。

3.前列腺静力因素即前列腺体积的逐渐增大对膀胱颈造成压迫而出现梗阻症状。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尤其夜间频繁排尿,少则3~4次,多则7~8次。小便急,却不能及时排出,需要等待一些时间,逐渐用力才能排出。渐渐出现小便射程不远,尿流变细。后期尿流不能成线而呈点滴状,可出现突然不能排尿,下腹部胀痛难忍,尿意强烈但排不出。另外,长期排尿困难引起的腹压增加,又可造成痔疮、脱肛、便血、疝气等发生和加重。

(四)检查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步聚,可摸到前列腺肿大,表面光滑及中等硬度。

2.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前列腺各叶的增生情况,并可了解膀胱内有无其他病变。

3.残余尿测定膀胱残余尿的多少反映膀胱代偿衰竭的严重程度,因而这是重要的诊断步骤之一,也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的因素之一。

4.膀胱造影对不能进行膀胱镜检查的病例可行膀胱造影。

5.b超检查可测定前列腺的大小,包括横径、前后径与上下径。

6.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列腺增生而引起下尿路梗阻时,最大尿流率降低,排尿期膀胱内压增高。

7.放射性同位素肾图可了解两肾分泌功能及肾盂、输尿管引流情况。

8.其他检查有肾功能检查及尿培养等。如需手术,则应作心、肺、肝功能检查。

(五)诊断

诊断前列腺增生主要依靠病史、症状、直肠指诊及前列腺b超。

1.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

2.出现尿路梗阻症状,早期表现为尿频、夜尿次数增加,继而出现排尿等待、排尿无力、尿线变细或中断,严重时可出现急性尿潴留和充盈性尿失禁。

3.肛门指诊:是诊断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对前列腺的大小、突人直肠的程度、硬度、有无压痛、是否存在结节、腺体是否固定等做客观的了解,使医生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有助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4.残余尿出现,并随病情变化而增加。

5.前列腺b超显示其增生情况。

(六)治疗

前列腺增生如无尿路梗阻症状及膀胱,肾功能障碍者无需治疗,如已影响排尿及正常生活时,应予治疗。1.急性尿潴留的处理须予紧急处理,可应用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使膀胱颈松弛,有利于尿液排出,或放置留置导尿管以引流尿液。

2.非手术治疗对尿路梗阻较轻,或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而不能耐受手术者适于非手术治疗。包括激素、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包括根治的前列腺摘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4.其它疗法包括冷冻治疗、微波和射频治疗、激光治疗等,但都有缺陷,可视情况选用。

(七)预防

1.生活护理

(1)保持乐观情绪,坚持体育锻炼,减少局部血液淤滞。

(2)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应立即排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