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保健灸法(2) - 中医针灸与按摩 - 刘彬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保健灸法(2)

第39章保健灸法(2)

九、治痹方(《针灸甲乙经》)

处方:会阴、太渊、消泺、照海。用法:先刺太渊、消泺,再刺照海,后刺会阴,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若寒邪较重,可灸太渊、消泺、照海各5~7壮,再刺会阴。功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之邪所致的痹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或定窜不定,痛无定处,或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遇寒则甚,得热则减,苔薄白或淡黄,脉浮弦或浮紧。

加减:若寒邪较甚者,可加灸肾俞、关元,温阳散寒止痛;若风邪较重者,加风门、膈俞、肝俞,祛风活血止痛;若湿邪轻重者,加脾俞、足三里,健脾化湿通痹;若寒邪入里化热者,可刺大椎、曲池以泻热。

十、膝痛方(《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梁丘、曲泉、膝阳关。

用法:先刺梁丘、膝阳关,再刺曲泉,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若寒邪较重者,可用温针灸曲泉、梁丘各15分钟。

功用: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膝部冷痛、肿胀、麻木,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行走,腰腿冷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缓。

加减:若寒邪重者,可加刺阳陵泉、犊鼻、阴市;膝部肿痛者,加风市、阳陵泉及膝关;寒邪人里化热者,加刺大椎、曲池以泻热邪。

十一、胁痛方(《针灸大成》)

处方:支沟、章门、阳陵泉、委中。

用法:先依次针刺支沟、章门、阳陵泉,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然后取俯卧位,用三棱针在委中处的浅静脉上点刺出血。

功用:疏肝调气,通经活络。

主治:胁痛。初起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之变动而增减,胸闷不舒,饮食减少,暖气频作。久则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或沉涩。

加减:胁肋胀痛甚者,加丘墟、外关、太冲以疏肝解郁;胁肋刺痛者,加内关、丰隆散瘀通络止痛;食少者,加中脘、足三里以调胃气;嗳气频作者,加膈俞、内关以宽胸舒膈。

十二、项强方(《医学纲目》)

处方:承浆、风府、后溪。

用法:先针承浆,只捻转不提插,平补平泻法;再刺风府,直刺用泻法;再刺后溪,直刺用泻法。均行针1~2分钟,后留针20分钟。进针前可先行推拿手法以加强疗效。

功用:疏风散寒,通经解疼。

主治:颈部感受风寒之邪,颈项僵硬疼痛,不能回首。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落枕。

加减:颈项部疼甚者,可加天柱、风池,针用泻法,以加强通经止痛之效,如针后加火罐、按摩、热敷,则效果更佳。

十三、伤寒无汗方(《针灸甲乙经》)

处方:风池、天柱、商阳、关冲、液门。用法:先刺风池、天柱,针用泻法,行针1~3分钟,再刺商阳、关冲、液门,均留针20分钟,用浅刺法。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颈项强痛,腰腿酸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加减:恶寒发热、骨节痛烦重者可加大椎、风门,针用泻法,以加强驱风散寒之力。

十四、解表清热方(《针灸集锦》)

组成:风池、大椎、陶道、身柱、合谷、少商。用法:先刺风池、大椎、陶道、身柱、合谷,针用泻法或透天凉手法,留针20分钟,再用三棱针刺少商出血。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型治:发热恶风,头痛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咳吐黄痰,口干欲饮,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加减:咳嗽痰多者,加肺俞、列缺,针用泻法以清肺化痰;头痛甚者,加太阳、上星,针用泻法以清头部之邪。

十五、泻胃热方(《素问·水热穴论》)

处方:气街、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用法:先刺气街,再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

功用:清胃泻热。

主治:胃中积热。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龈出血,或唇舌颊腮肿痛,或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加减:热甚者加内庭、丰隆,清泻胃热;牙痛者加颊车、下关、地仓,通经止痛;牙龈出血或溃烂者加颊车、内庭,通经泻热;便秘者加支沟,泻热通便。

十六、泻心方(《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列缺、曲池。用法:重泻列缺、曲池,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烦热较重者,可泻曲池出血。功用:清心泻热。

主治:发热,心烦,心胸憋闷,口唇干燥,汗出如珠,舌红,脉细。

加减:心烦甚者加刺内关、神门、通里,清热镇静除烦;高热者加大椎、合谷,通经泻热;汗出者加阴郄、复溜,以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十七、五心烦热方(《针灸大成》)

处方:内关、涌泉、十宣、大陵、合谷、四花。

用法:先刺十宣出血,再刺大陵、四花,均用泻法;后刺合谷、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最后轻刺涌泉,得气后出针。

功用:清热除烦。主治:发热,午后热甚,四肢及心胸烦热,口渴,面赤,舌红,脉数。

加减:潮热者加大椎、太溪,养阴清热;失眠者加神门、三阴交,镇静安神;口渴者加金津、玉液、然谷、太溪,养阴生津止渴。

十八、伤风头痛方(《针灸大成》)

处方:风池、合谷、丝竹空。

用法:先刺风池、丝竹空,再刺合谷,均用泻法。若头痛甚者,可先刺丝竹空出血,再刺风池,后刺合谷,得气后,均留针20分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