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骨关节疾病(4)
第66章骨关节疾病(4)
(二)自我按摩法
1.揉腰用双手掌对腰骶及患侧大腿进行揉按,力量不宜过大,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度,操作3分钟。2.点穴对上述诸穴进行点按,每穴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3.颠脚运动直立位,双脚并拢,脚跟有节奏地抬离地面,然后放下,如此交替进行,持续1~2分钟。
4.踢腿运动双手叉腰或一手扶物,双下肢有节奏地交替尽力向前踢,后伸,操作10~20次。
5.伸展运动双手扶物,双下肢交替后伸,脚尖着地,尽力向后伸展腰部,操作10~20次。
6.转腰运动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肘关节屈曲平伸,借双上肢有节奏地左右运动,带动腰部转动,操作10~20次。
7.伸腿运动仰卧位,双下肢交替屈膝上抬,尽量贴近下腹部,重复10~20次。
8.挺腰运动仰卧位,屈双膝,双手握拳,屈双手置于体侧,腰臀部尽量上抬,挺胸,缓慢进行10~20次。
9.后伸运动俯卧位,两臂及两腿自然伸直,双下肢交替向上尽力抬起,重复10~20次。
10.船形运动俯卧位,双肘屈曲,双手交叉置于腰后,双下肢有节奏地用力向后抬起、放下,同时挺胸抬头,重复10~20次。
11.擦肾俞双手掌反身向后,用擦法在肾俞处进行操作,以局部透热为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疾病概述
(一)基本知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特点。
1.关于骨赘
(1)什么是骨赘?骨赘又称骨质增生、骨刺,是指在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它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由于近年来x线检查的普遍应用,因而发现骨质增生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
(2)骨质增生是“不治之症”吗?骨质增生是一种人体生理上的代偿功能,也是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它既是生理的,但又可能转变为病理的。它可以使失去稳定性的骨关节得以加强,从而有利于骨关节的稳定性,但也可能造成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的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过这仅占一小部分。
有研究表明,20岁以下鲜见骨质增生,20~30岁的骨质增生占11%,31~40岁占36%,41~50岁占78%,51~60岁占93%。可见骨质增生是中老年时期骨关节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乃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与年龄、骨关节及椎体承受的压力以及解剖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实践也证明,人体有了骨刺,并不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反之,出现临床症状者,也并不都有骨质增生。因为骨刺的有无、大小、多少与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不成正比关系。引起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并不在骨刺。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都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性的组织反应。
(3)骨刺能摸着吗?保守治疗能将其去掉吗。骨刺多见于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由于它处在深层,外面又有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组织的包裹,所以,除位于浅表部位的骨刺以外,一般骨刺是用手摸不着的,只能是通过x线片来确定它的部位,观察它的形状及大小。
一般治疗只能使症状有所改善或缓解,但这时再拍x线片复查,骨刺仍依然存在,这就更说明保守治疗不能将其去掉。
2.相关知识
(1)经常站立的人怎样防止腰腿痛:经常站立的人如教师、外科医生、售货员等由于经常需要站立工作,腰椎间盘压力很大,腰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极易造成腰腿痛。因此要特别注意:站立时经常变换姿势,经常变换受力的下肢并尽量减少站立的时间。
(2)站立时哪种姿势可预防腰痛: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身体的重心落在脚后跟上,使上身呈稍向前弯的姿势,两膝或其中一膝稍微弯曲。
(3)经常久坐的人怎样防止腰腿痛
1尽量不要久坐。
2座位要舒适,背部要靠在靠背上,这样腰背肌可以大部分放松,以减轻腰部的受力,这一点对于长途汽车司机来讲特别重要。
3经常变换姿势。
4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起身做一些腰背部的活动,如向右旋转2~4圈、再向左旋转2~4圈、弯弯腰、使劲挺挺胸等。
5经常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球类、游泳、健身操等。
(4)经常运动的人怎样防止腰腿痛:运动员、体育爱好者由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所以常会出现扭伤。如果不注意,就会造成伤处的积累效应,成为慢性损伤经久难愈。所以要注意剧烈运动以前必须先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活动开后再去运动,防止肌肉拉伤。
运动性损伤基本都有局部肌肉肌腱的出血、撕裂,所以必须经过足够的休息、治疗,让伤处完全愈合后再参加体育活动。这个时间至少要2周左右。此外,运动前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比赛的间歇。
(5)有腰腿痛的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有腰腿痛的人特别应该注意自己的活动姿势,防止腰部的再次损伤。睡觉要睡硬板床,这样腰肌处于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损伤的恢复。而钢丝软床则使腰肌处于不断调整、收缩的状态。另外要经常锻炼腰背肌,如俯卧或仰卧,两臂伸直,用力使两臂和两小腿向一起靠拢,呈弓状。还要适度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二)病因病理
膝关节慢性骨关节炎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骨关节炎是指人体关节因老年而引起的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软骨随着年龄增长及磨损,进而侵犯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2.继发性骨关节病是由创伤、畸形和疾病造成的软骨损害,日久导致骨性关节炎。
(三)临床表现
1.年龄多发生在50岁以后,肥胖者较多见。
2.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早晨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疼痛特别明显,稍微活动以后症状可缓解,但活动过度疼痛又会加重。
3.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音,上下楼梯,上下斜坡不便,关节疼痛加重。
4.关节肿胀,严重者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2.x线检查提示胫骨平台边缘变尖,关节间隙变窄。
(五)诊断
1.多见于中老年,以肥胖者为多见。
2.膝关节疼痛,初期活动劳累加重,休息减轻,转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