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偶遇
诸葛亮只身来到新野,他早就知道陶恒的大军现在就驻扎在新野,他要亲眼看看新野在这个时候到底会有什么改变,也想要见识一下,这个享誉盛名的陶恒,值不值得让他诸葛亮见上一见。现代也许有很多人,对于诸葛亮很是可惜,你说你这么有本事,干嘛不废了刘禅,自己上去干,非把自己给累死了,还是没有保得住江山。
这还真的不能怪诸葛亮,人各有志,人家诸葛亮志不在此,谁都改变不了他的意志,最后被累死,也是为了尽忠,古代人的想法,我们现代人不了解,当然这都是历史上的后话了
,我们先看现在的情况。
诸葛亮踏入新野地界的时候,就感觉迎面扑来的,是生机勃勃的气息。当走进集市,只见那街面上十分繁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小商贩面容平和地进行着交易,偶尔的争执,也不过是为了丁分小利,但都是小本买卖,无伤大雅,更关键的是,诸葛亮在百姓脸上看到的不只有笑容,还看到了希望。这是诸葛亮从未见过的情景。
诸葛亮在之前,也曾游历天下,适逢战乱,所见到的百姓,无不是神情麻木,毫无生机的状态。所以,诸葛亮一直希望能够遇见一位明主,扶持他一统天下,让百姓不在麻木,不在于流离失所,十室九空。
当今的世道太乱了,诸葛亮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小读书人,心中的理想靠自己根本就无法完成,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想要一位英明的主公,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未能如愿,没想到,在新野让他看到了希望。
这时,诸葛亮不由得想起陶恒那九万大军。
要知道,以往如有大军过境,无不如蝗虫过境一般,让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官兵的作为,所以他随便找了一些百姓,询问陶恒兵马入驻以来。有没有对生活的影响。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不就和平时一样。”
“那些官兵又不扰民,陶城主还下令还帮我们分了田地。”
“陶城主分田地不说了,还给我们发放了高产的粮种,这下子,明年收获就不用饿肚子啦。”
“有什么事真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可以找那些巡逻官兵帮帮忙,只要不过分,他们也非常乐意。”
“就是,不像以前的官兵一样,拿了东西就走,问都不问一声。这些官兵就算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用自己的饷银购买的。”
“我还第一次收到官兵的钱财。”
“我就经历过一次大军过境,一大群士兵,乱哄哄的,吃了还拿着,一提钱财,还把我给打了一顿。”
“陶城主治兵有方,除巡逻官兵外,其他官兵是不能出营地的。”
“像这样的大军,来的再多,百姓也是欢迎的。”
……
百姓们都在说大军入境以来的这些好,诸葛亮可以看得出,这些都是百姓发自内心的好话,不是之前随随便便应付人说得好话。
诸葛亮对这些答案点了点头,但也没有急着下定论,只是又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不怕这只是表面现象吗?也许他们故意为之,好收取民心?”
“我说,这位先生,看你年纪不大,怎么在此胡说些什么?”
被问的老人心里不舒服了,继续说道。
“老汉今年也有五十了,走南闯北也有几十年了,难道还分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好,什么是敷衍的?”
“就是,你这人,是见不得我们新野好啊,故意的吧?”
一听有人在质疑陶恒大军,百姓顿时就不乐意了。
现在是兵乱,哪次大军过境,不是把能拿的都拿走了?现在大军入境,他们一开始也是慌了神,结果,人家一不拿百姓的东西。二不占百姓的便宜。还为百姓分了田地和粮种,据说这粮种产量极高,别的地方想买都没地方买呢。陶城主为了让百姓能够过得上好的生活,吃得饱肚子,才免费发放粮种,结果却有人在这里说陶城主只是做做样子,有本事你来做这样子。
诸葛亮连躬身作揖,说道。
“对不起啊,老人家,我这只不过是随意说说。要知道现在这样的大军,可是很少见的。”
那老汉听了,连连点头,说道。
“也不怪你,年轻人见识少了点,像我这个年纪,也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爱民如子的大军啊。”
诸葛亮对于自己的两个问题,所得到的答案,对陶恒的印象,好了几分,也许自己真的该好好见一见这位东海城城主。
得意地,先得民心。
陶恒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取得了民众的拥护,对于后面的统治,自然就更容易,这样的人是真正为民做事的,也值得投靠。
诸葛亮决定要见一见陶恒,就在街上随意找了个地方,要壶茶,慢慢喝着,他要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无论怎样,陶恒现在给诸葛亮的印象,都是只好的,想着要是整个天下都如新野一般,那该是何等盛世!
再看一看这繁荣的景象,诸葛亮赶紧喝口茶,脸上有着发自内心的愉悦。
不过,诸葛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时想要见的人,就在自己隔壁做桌坐着呢。
原来,陶恒这几日人就呆在新野,想着如何能够见一见诸葛亮,让他安心的辅佐自己,成为自己的谋士。正在烦闷之时,刚好遇见自己的三位夫人结伴而行,想着反正现在也见不到人,干脆就先陪陪夫人游玩一番再说,自己自来到新野之后,还没有仔细见过新野的情况。
于是,陶恒就带着三位夫人,在新野的地界好好的游玩一番,这时正是累了,坐在茶馆里喝茶休息。
不过此时,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陶恒,都没有见过对方,所以,两人也是互不相认,一个在想如何能见到人,一个在想见到人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