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商会的发展方向
“主公,属下有话,不知当讲与否?”严浩认真的看着陶恒,说道。
“严掌柜,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陶恒可不是什么专权者,知道一件事怎么解决,没有谁比亲身经历的更有资格说话,如今,自己的生意上的是交给了严浩,那么严浩一定是很认真的在观察现在的状况,赚不到钱,他可比自己紧张多了,刚才的请罪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主公明鉴,现在商行里所卖的东西,都是价格极高的,有钱人才用得起,而且琉璃的消耗不是很大,还不能出多,要知道,现在是战乱时期,真正有钱的并不多,大多数人根本消费不起琉璃。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现在最缺的东西上。”
严浩说道。
“现在最缺的东西?”
陶恒懵了,想着自己天天想这想那,都是在想着什么东西值钱,好让自己多挣些,却没注意到这一点,好东西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
“对,当今时局,最重要的是民生,老百姓只有吃饱了,才能更有动力的赚钱。”
严浩语气肯定的说道。
“民生啊。”
陶恒得自己有点哭笑不得,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水”是老百姓,“舟”就是当权者,重点就是说民生,现在这个时局,老百姓吃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钱买琉璃啊?
陶恒觉得自己这个站在历史肩膀上的人,有点无能了,竟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老话说得好,“吃饭皇帝大”,只要有吃的,皇帝都是都要靠后。自己现在身负系统,里面就有高产粮食的培育方法,完全可以拿出来用。
“严掌柜,你很不错,这么快就抓住了问题。”
陶恒毫不吝啬地夸赞严浩,亏了他提醒自己,看样子,自己有点飘了。
“主公谬赞,属下虽有售卖粮食的想法,但也是束手无策。所以在这里恳请主公,给个决策。”
严浩虽然说把问题看的清楚,也提了出来,但是现在战乱时期,粮食的产量本来就低,现在自己想做的是民生的生意,那就不是,一石两石的粮食的事情,可以解决,而是需要大批量的粮食,来供自己售卖,严浩对陶恒甚是崇拜,知道无论什么问题,陶恒都可以为自己解决,就把这个问题,丢给了自己主公。
“严掌柜,请放心,这件事情我心中已经有了结论,很快就会给你解决掉。”
陶恒已经看到问题的所在,就不希望出什么纰漏了,要知道,琉璃之类的贵重物品,老百姓根本买不起。但是,粮食却是生活的必备品,老百姓就算,勒紧裤腰带也会去购买,生活不就是柴米油盐吗,没有什么比吃饱更重要了,这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那主公,你是想要……”
严浩看着陶恒胸有成竹的样子,满脸问号,心想,现在我们到哪儿去买粮食啊?
“严掌柜请放心,我也知道现在粮食产量不高,而且还有各处势力对粮食的把控,那我们就只有自己种了。”
“自己种?”
严浩愣住了,还可以这样?
“解决民生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搞成的,我这边有一些高产量的粮种可以种植,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动。”
陶恒看出严浩的疑虑,说出自己的方法。
“主公圣明,属下惭愧。”
严浩对陶恒的提议。非常赞同,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里,管你是谁,还能辖制的住我。
既然已经下了决定,陶恒现在开始兴奋了。
要知道,在自己系统里,土豆,玉米,红薯那都是一等一的高产量农作物,最主要的,成熟期还短,只需要几十天就可以看到成果。想想现在的季节,刚好适合播种。
想到这儿,陶恒立刻转身来到东海的地图旁边,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大量的开垦土地,好把自己这些高产粮种给种下去。这些两种一旦,有了收成,不仅可以解决,商团里想售卖民生物资的需求,还可以解决军需粮草,很大部分的解决了军饷的问题,想想都觉得兴奋。
但是,当陶恒仔细观察了东海的地图之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主公,有什么问题吗?”
严浩跟着陶恒一起看地图,发现陶恒的表情不对,忍不住就问道。
陶恒没有理他,继续观察地图,好一会儿才停了下来,用手托着下巴仔细思考。
“严掌柜,看样子我们把事情想到有些简单了。”
陶恒语气有点低沉的说道。
“主公发现了什么?”
严浩神情紧张起来,不知道有什么问题,赶紧问道。
“我光想着有好粮种,我们给中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却忘了,咱们东海城可是靠近海的。”
陶和想骂娘,别人不了解,他可是知道的,海里面含有大量的盐份,沿海地区的土地质量都不好,种出来的东西产量也很低呀,这就是盐碱地的苦恼。
“咱们这里,不适合种地,收成不好!”
“主公,农作物收成不好这件事情,手下倒是多有耳闻,可是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严浩也是走南闯北的,多少有些见识,也知道东海地区的,粮食产量,不如别的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不如人家收成的一半,所以,东海地区的粮食很大一部分,还是靠徐州那边。
“这可是个大问题呀!”
陶恒听了严浩的话,继续看着地图,思考良久,终于把目光放在了一个地方。
“严掌柜,你觉得沛县怎么样?”
陶恒笑着问道。
“沛县不错,物产丰富,粮食产量也很高。可是那里是徐州下属的。”
严浩听到陶恒的问话,如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