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做旧 - 羊皮古卷之长生密码 - 大漠鸣沙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2章、做旧

掮客总是欺骗一方,掠夺另一方,这是众所周知的。——迪斯累利

---------------------

然而就在同时,那个古玩摊老板,表面上是在漫不经心的招呼着往来行人,招揽着自己的生意,眼角的余光却是把楚陌尘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这位摊主干古玩这行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浸淫这行当几十年,早就练就了一手察言观色的本事,楚陌尘蹲在他的摊位前,翻腾着那张破羊皮的功夫,他心里已经大致有了主意,看来自己摊子上的这块破布还是值点钱啊,嗯,待会得好好宰他一把,如此如此啊,嘿嘿。

老奸巨猾的古玩摊主浸淫这行当几十年,察言观色之间,早已经发现了蹲在他摊位前,磨蹭了有老半天的楚陌尘不简单。

那个年轻人翻来覆去的看那张破羊皮,却既不说买,也不说不买,脸上的表情也是十分复杂,阴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都看了半天了,肯定是想买,刚才开的价一分都不能少啊。

古玩摊老板在暗自打着小算盘,而楚陌尘蹲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摊位前面已经好长时间了,却还是拿不定主意。

没办法,他现在比较纠结,十分的纠结。

仅仅凭借这一个多小时的观察,再加上他在古文字方面一定水准的造诣,他却还是吃不准,这究竟是不是一件古物,或者说是赝品,最起码他不能百分之百的确认。

一旦买错,那就砸自己手里了。古玩行可是向来讲究买定离手,概不退货的。

而且他深知,古玩这一行的水太深了。你以为的真,未必是真。你以为的假,未必是假。

对于一些经常逛古玩街的人,总会看到路边有很多的古玩店,在一些古玩市场的路边更是摆满了古玩摊。

而这些古玩摊上有很多的仿造的古玩,却只会有极少数的古玩是真的,但这个概率是极低极低的,低到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原因无他,因为每个古玩摊老板本身就都是一个淘宝者,而且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低。

经过他们的手以后,还会剩下多少好东西、真东西拿出来卖,谁知道呢。

就眼前的这张破羊皮,就不排除有可能是一些奸商,故意用了一些手法把羊皮做旧,再假冒古代的物件出售,以卖出一个好价钱。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盛世时期,经济繁荣而且秩序良好,古董这种东西,肯定会不断增值、而且不容易受到损坏。而乱世时期,古董就不容易保存了,又有贬值风险、又容易破碎。所以,乱世时人们喜欢黄金——又不贬值、又容易保管和携带。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收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最令广大收藏爱好者烦恼的是,很多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将做旧的物件当作老东西卖!

这里面就牵扯到了古玩行当一个骗人的手法——做旧。

所谓的做旧,通俗的讲,就是把新的东西或是年成不够好的东西,通过一些物理或化学的手段,让买家以为这是旧物件,或者是有足够价值的东西,从而花大价钱买走。

其实,两者之间的卖价可谓天壤之别。

做旧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现旧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个时代。

做旧还通常见于瓷器、银器、青铜器等,其中又以瓷器做旧最为猖獗,毕竟,瓷器的升值空间巨大,是一个十足的暴利行业。

在通常情况下,瓷器件的价值大小决定了价格高低,而不同的价格则对应了瓷器件的价值档次。从目前的市场实况看,古今瓷器的价格结构大致可作以下分档。

就年份已久的古旧瓷器而言,位列第一的当推各个朝代的官窑瓷器件,其中又以“御窑”和名头特别响的器件价格为高,因而也最具收藏价值。

多年来的市场表现表明,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的价格与10年前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100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珐琅莲子碗等,如今的市场价已达数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之巨。

而巨大的利润,势必催生出许多的造假行当,做旧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玩做旧的方法,又可谓五花八门,有些手段甚至难登大雅之堂,令人厌恶。比如青铜器做旧,就会把现代制作的成品扔在尿池子里泡,然后放在土里埋上,铜锈就上去了。

有些比较残忍,比如血沁,是找只活羊,腿上拉个口子,把玉器放进去,缝上伤口。等过上几年,羊血渗入玉器,再杀羊取玉。

还有一种手法叫移花接木,比如用个真品老碗碟,在上面接上,做成瓶子,搁窗台底下淋雨,等卖的时候,看款儿看贼光,怎么看怎么是旧的,但碗碟和瓶子,价格就差大发了。

也有简单的,书画做旧,有的觉得麻烦的,直接清茶水一喷,当然,这样的做法,比较容易被人看出来。

不同的古玩文玩,有不同的做旧方法,所以也根本没有系统的一套所谓手册能保证在古玩市场里永不打眼,如果真有人有这样的手册,那他可以去故宫当专家了。

当然,话说回来,故宫专家也是打过眼的。

这里的“打眼”,是句行话,指的就是买家在古玩行当里,买东西没看出有什么毛病,可等东西买回来,才发现上了当,受了骗。

有个故事流传很广,真假则无法分辨,故事也就只是个故事吧。

据说在1994年的时候,俩故宫专家出门闲逛,到了潘家园,看到有许多陶俑在出售,而这些个陶俑,无论是雕工材质,还是看风化效果等等,俨然是真家伙,于是他俩立即跑回故宫,特批国家专项资金,拉走了两卡车陶俑。

然而,半个月后再去逛街,专家发现,居然满地都是陶俑,比上次来看到的还多,两位专家心里大惊,他们认为数量如此之大的陶俑,肯定是盗墓贼从古墓里弄出的东西,于是上报文物局,继而报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