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心头之血
“王爷,你冷静一下。这个时候,皇上既然能抓住公主,并将公主关进大牢,那说明皇上现在还没有恢复他的神志。与其去面见皇上,倒不如王爷你去见一下公主。”央枚急忙揽住了荀子况的去路,试图让荀子况冷静下来。
现在能救公主和央絮的,也就只有荀子况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更不是让荀子况失去理智的时候。
荀子况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慢慢的恢复了理智,央枚说的没错。
此时皇上既然能抓曲云依和央絮,那肯定说明曲云依和央絮他们失败了。所以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去找曲云依了解情况。
“打点一下,我们现在就要去大牢。”
摄政王亲临大牢自然是没有人敢拦住的。更何况今日刚关进来的还是这位摄政王的妻子,更是当今的公主。都是惹不起的人物。
“云依,你有没有受伤?”
在得到牢头的指引下,荀子况成功的找到了曲云依和央絮所关押的牢房。
牢房中,曲云依和央絮背靠背坐在一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听到荀子况的声音后,曲云依先是一愣,随即回过头来看向劳门外,发现确实是荀子况后,曲云依精神一阵,连忙走了过来。
“子况!你在宫外查探消息,可有发现什么消息吗?”
曲云依握着牢房的木桩,脸上尽是焦急,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在花莫死后,星儿依旧是那个样子的。
“我今天出去查看消息,查到的也都是花莫在万花楼的事情。他在去往万花楼之前的身世就像是被人故意抹灭了一样。查不到任何踪迹。倒是你们。你们是行次失败了吗?”
荀子况轻轻握着我在木桩上曲云依的手,满眼心疼的看着曲云依,他不忍心看着曲云依就在监牢里面这样待着。
“没有,我们没有失败。央絮已经杀死了花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星儿还是没有变回从前。不过在之前,花莫他说就算杀掉他。也没有办法解这个蛊毒。而且花莫似乎和婉儿认识,我怀疑他们之间是有什么大阴谋。一个用在皇上身上,一个用在你摄政王身上。”
曲云依仔细的回想着白日里和花莫所说过的内容,在被关押的这几个时辰内,曲云依仔仔细细地思量着。
终于发现了这其中的一些端倪。
几个月前先是突然出现了婉儿在荀子况的身边,起初大家以为婉儿只是看中了荀子况的样貌。大家也就都没有放在心上,可是现在在皇上的身边又出现了花莫。
更巧的是,这两个人是相互认识的,并且都是以同一种方式来接近想要接近的目标对象。
一个是皇上,一个是摄政王。
现在想想,似乎,这其中总有一些微妙的关联。
“子况,你和央枚去找之前。给你看股的那个法师。想办法让他进宫给星儿看一下。”
荀子况点点头随即带着央枚和曲云依的嘱托离开了监牢。
公主曲云依,进宫刺杀当朝宠妃被下入狱的事情一时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京城的百姓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不可能,皇上之前那么宠爱公主,怎么可能把公主抓起来呢?”
“有什么不可能的?说不定之前她是要女的事情,就让皇上忧心重重。现在正好。有时机有理由就正好把曲云依抓紧去了。”
“妖女不是柳依依吗?和曲云依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了吧。”
“谁知道呢?皇家的事情啊,可真是乱。”
皇宫。
以处理政务为由。荀子况让法师化身为自己的随从,随着自己进入了星儿的宫殿。
“摄政王这么晚来找朕。正道是想知道是有什么样的政务非要这么晚来。”
星儿放下手中的奏折。一脸冷漠的看向荀子况。
“如果你是为了曲云依的事情而来,那么摄政王就请回吧。他身为公主,刺杀了朕的宠妃。罪该万死。你虽是他的夫君。但你好歹也是当朝的摄政王。所以正往开一面。饶你一命。”
“皇上误会了。臣此次前来确实是为了当朝的政务。臣听闻近日来,晋州泛起了水患。不知此事皇上当如何解决?”
荀子况一脸刚正不阿的看向星儿,完全没有提起曲云依的意思,这倒是出乎了星儿的意料。
“皇上确实是中了蛊毒。只不过这一次和当日王爷所种的蛊毒不一样。王爷当日中的是痴情蛊,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皇上重的应该是同心蛊。”
在离开皇宫的路上。法师将自己所看到所察觉到的事情向荀子况一一炳明。
“同心蛊?”
原以为皇上和当日的自己是一样的,却没想到法师会说出了另外一种。
“正是。这同心蛊可以说是很邪的一种蛊毒,若中了此蛊的人,则中谷的人会对下蛊的人言听计从。但若想解了同心蛊,则需要用被下了蛊毒的人最爱的人的心头血来解蛊。只不过取了心头血,是极其伤害身体的,所以这种蛊被称为邪蛊。”
“最爱的人……”
听了法师的话,荀子况心下了然。
在知道了如何解蛊后。荀子况立刻马不停蹄的想办法进入了后宫,找到了皇后的寝宫,并将事情的一切真相告诉了皇后。
而对于唯一能解蛊但是又伤害身体的办法,皇后更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在想着能救回星儿的同时,又是对曲云依的满心愧疚。
法师取了心头血后,皇后苍白着面色靠在床边。“荀子况,一切都交给你了。”
荀子况点点头。拿着手上的解药。离开了皇后的寝宫。为了能救曲云依出来。每一分每一秒荀子况都不敢耽误。
能让皇上喝下这心头血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这些心头血。掺杂在皇上日常的饮食中。而这一切更是少不了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来帮忙。
在星儿中蛊的这段时间。星儿的贴身太监自然是发现了皇上和从前的不同。没有多说什么就同意了荀子况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