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七、保卫建康 - 带着寄奴战天下 - 第五候补副校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一百六十七、保卫建康

“主公,刘裕没回,正是我们占领建康的绝佳时机。宋珺是可怕,可是建康就那么多飞豹,他能奈何我们吗?一旦刘裕大军归来,我们怎么打?只有彻底摧毁他们的根基,我们才有希望。”小舅子临场变怂,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卢循反驳道:“占了建康又怎样?刘裕大军一到,我们守得住吗?还不是得回老家?”

徐道覆据理力争道:“既然你那么怕宋珺刘裕,那你起兵为什么?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不要,等着人家来打,怎么成就大业?建康是都城,是他们的根基所在。我们夺了建康,对他们的民心士气都是沉重打击,也将极大鼓舞我们的信心。就算我们守不住建康,也可从容遁走,割据江州广州,联合谯纵,形成鼎立之势。”

卢循说不过徐道覆,干脆不再言语。

徐道覆心里又气又急,可是小舅子是主公,他的工作不做通,进军建康眼看就泡汤了。

于是,他缓和下来,平心静气和卢循说理,总算是让卢循答应向建康进发,可是,宝贵的战机却在不知不觉间失去。

因为就在这几天,刘裕终于回到了建康。

但让人忧心的是,他带回的,却只有三千人。

另外几万大军呢?

回来的途中,染上瘟疫了。

刘裕顾及宋珺安危,带着没染病的队员,轻装前进,才在卢循和徐道覆的争吵声中及时赶回。

烂摊子全留给蒯恩了。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但刘裕回来,建康的防守无疑又加重了砝码,也让一直揪着心的宋珺踏实了很多。

“队长,我回来迟了!”

看着镇定自若却一脸憔悴的宋珺,刘裕很是自责。

宋珺摇摇头道:“寄奴,这不能怪你。战场失利,我也有很大责任。当然,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谁是谁非,战后再说。现在的紧要任务,是守住建康。”

所有的责任,宋珺一人挑着;所有的哀痛,宋珺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份压力,刘裕怎能不知?

但是,宋珺的眼睛里,全是坚毅和镇定。

这份坚毅和镇定,正是飞豹战胜任何敌人的力量源泉。

作战会议迅速召开。

大家分析了前段时间作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一条仍然是作战纪律。

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如果何无忌严守命令,确保江州不失,卢循哪里还有那么大胆量打豫州?谯纵哪里敢放心打荆州?建康怎么可能让敌人兵临城下?

何无忌、魏咏之,那么多的弟兄战死疆场,的确叫人痛断肝肠。可是,如果坚决服从命令,又怎会引发这连串事件?

教训是惨痛的。

可是,要打赢这场决战,纪律固然重要,还得让战术说话。

卢循兵锋之盛,超乎寻常。

怎么打?

防守建康成功,将是扭转全国不利战局的关键所在。如同下棋一般,建康必须做活,还要做强做大。

做活建康的关键,是石头城。

早在任京城军事总管时,宋珺就多次视察石头城,对石头城的防御作用极为看重。打败桓玄后,历任石头城总管都是他亲自任命。

现在,朱龄石就任此职。

但是,宋珺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兵力不足。

这也是宋珺在卢循大肆进攻历阳无法支援的主要原因。

当有人提出在历阳至建康各点节节抗敌时,宋珺当即予以否决。

“贼兵人多势众,来势汹汹,我们本来就人少,此举无异于张开巴掌,让敌人各个击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那些关口,形成一只铁拳。待大军集结之后,相机行事。”

刘裕接着道:“秦淮河有可能成为贼兵进入建康的路径。我建议,在秦淮河入江口设置障碍,防敌突入。”

宋珺点点头道:“甚好!顺之,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你把木桩密密扎下河口后,再在江岸和河岸建一条长栅栏,防止敌人偷袭。”

魏顺之领命。

“宗文,你负责的那一块怎么样了?”

尚书库部郎徐羡之站起来道:“丞相,作坊日夜赶工,所造火药足够军用。另外,万钧神弩也已赶制了百具之多。”

不是飞豹出身的徐羡之有才,但能得到宋珺的赏识,得益于王谧和刘裕的推荐。

他的侄子徐逵之却是正宗的飞豹队员,还是刘裕的女婿、刘兴弟的夫君,目前正在军中任职。

火药,一直是宋珺重点开发的项目。

早在雍州抗秦时,他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因为火药已经在这个世上出现,只是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还是道士炼丹专用。

产生想法不付诸行动不是宋珺的个性。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宋珺利用各种时机,广交道士朋友,并结合自己前世的心得,将火药发明出来。在对阵桓玄的战斗中,火药罐的巨大威力,让桓楚军闻风丧胆。

可惜,因为技术的限制和时间的关系,枪炮是没办法的事。

没有枪炮,就改进弓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