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道信闯祸
就在宋珺紧张整备军马时,刁跑跑刁逵被人杀了。杀人的是刘道信。
其实,刁逵死得有点冤。
他是被两个活宝弟弟间接害死的。
在处置刁逵的问题上,廷议时争论得很激烈。
大部分人认为,刁逵是桓玄死党,战争罪犯之一,而且是为富不仁欺压良善的土豪劣绅,被百姓称之为“京口之蠹”,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宋珺和王谧好半天都没说话。
私交上,刁逵不愧是二人的好朋友,爽朗大方;公谊上,他们也是同殿为臣,从未交恶。
宋珺对刁逵的劣迹知道一些,也曾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劝过几次。刁逵对宋珺还是不错,答应得很痛快,可是转身就依然故我。宋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刁逵对老百姓不好,对宋珺就差磕头拜把子。他以前得罪过刘裕,担心有朝一日刘裕会报复,就请宋珺从中作和。宋珺很爽快,约了二人饮酒,劝说刘裕放弃仇怨。刘裕也很爽快,说过去之事就让它过去,同时慨然表示,一定以团结为重,绝不挂怀。
去掉了这么大一块心病,刁逵对宋珺对飞豹更好了。但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对飞豹高级将领自然厚礼奉上。尽管飞豹纪律有规定厚礼被退回,但这份人情还是送出去了。
及至桓玄势力膨胀,刁逵水涨船高,成为桓玄股肱大臣,对宋珺和飞豹的态度才有所改变,走上了与飞豹为敌的道路。
这么样一个人,怎么处置才更合理?
宋珺和王谧不开口,刘裕更不好说话。
说人不记仇是假的,当年那屈辱的一幕,刘裕是不会忘记的。但刘裕终究是胸怀宽广的英雄之人,顾全大局,公私分明,他也不会跟这种小人去斤斤计较。
争论的结果,最后还是宋珺一锤定音。
“刁逵是桓玄死党,也是百姓痛恨之人,属于反动系列。但按照我们镇反能不杀尽量不杀的原则,本督个人意见,将其看押改造似更为妥当。至于其家产,全部散发给百姓。门下仆侍,全部遣散。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王谧心里正纠结,听宋珺这么一说,立即附和。
刘裕也表示这样很好。
三个最有发言权的人物这样表态,众臣不同意也只能保留意见。
但这个决定,对于刁逵来说,却如五雷轰顶。
没有了家产,没有了仆人,还要接受劳动改造,在这种状态下度过漫漫余生,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一股愤怒绝望的情绪充满刁逵全身。
“放我出去,我要见仁宝!放我出去!”
声音回荡在牢房上空。
所有人都像看白痴一样地看了他一眼,便转过头去。
能够保住性命已经不错了,你还想咋地?
狂喊了两天无人应答,刁逵知道这事已经无法改变,就算是为嗓子作想,也得安静下来但关在另外一间牢房的两个好弟弟刁杨、刁弘却不肯老实下来。
一会儿说伙食不行,摔盆子砸碗;一会儿说睡眠条件不好,要换新的铺盖;一会儿又说牢卒态度恶劣,脸红脖子粗地破口大骂。
一个新政权的犯人,你凭什么这么横挑鼻子竖挑眼?
刘道信火了。
他是这些犯人的典狱长。
就是因为他脾气好,也为了锻炼他,宋珺才这么安排的。
脾气好的人一般不会发脾气,一旦发起脾气,那绝对是惊天怒火。
这一回,刁杨和刁弘撞上枪口了。
腊月二十中饭时分,刘道信照例来到牢房巡视。
饭是白米饭,菜是青菜,没有肉。
没有肉,那还叫菜?
刁杨和刁弘见刘道信来了,以为找到了出气筒。
在他们的印象中,刘道信好像就是个软骨虫,可以任人欺负。
当然,京口一带,谁不怕他们?就连刘裕也被他们揍过。
二人待刘道信靠近,刷刷两声,两碗青菜就泼上了身。
刘道信躲闪不及,身上菜水横流,样子极为狼狈。
刁弘笑道:“二哥,这厮像落汤鸡否?”
刁杨哈哈大笑道:“快哉快哉,三弟见解独到,确如落汤鸡啊!”
两人一脸得色,一唱一和,极尽揶揄鄙夷之能事。
刘道信脸色一沉,喝道:“来人,给他们加锁戴枷!”
宋珺对这些人确实宽容,连枷锁都不让戴。
要是两人这时候乖乖戴上枷锁,啥事也没。可是两位大爷是好欺负的吗?见狱卒拿了枷锁,立即奋力反抗。
另外牢房的犯人也不是软货,吃吃地笑着看刘道信的笑话。
这典狱长要是刘毅蒯恩,二刁再刁也不敢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