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 这个红楼不一般 - 羽淼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

凝碧悄悄探头一瞧,见桌上摆的点心一口未动,自家姑娘还伏在案上写写画画的。

这间书房早已被改成工房,进门左手边正是黛玉所坐的书案,右手边是一对鸡翅木八宝架,架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都是黛玉两年来的成果。

“姑娘。”凝碧小声喊,见黛玉抬起头看自己,劝道,“歇一会儿吧,咱们过不了多久就要上京了,做太多了带着也累赘。”

林海到淮扬后与新上任的巡盐御史彻查盐政,因有龙虎将军在此地驻军,又严厉处置了几个江南豪族,这一招杀鸡儆猴颇有成效,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作为一府长官,林海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明,下头之人也不敢太过放肆。不过短短一年时间,淮南道出现从未有过的清朗之气。

任期已到,这个月林海便要启程上京述职,即使不能留任京中,也不会再外任淮扬了。

林家在淮扬六载,也置办了不少产业。一年前贾敏便让林管家着手处理,只留下几个庄子和铺子足矣。

因是与巡抚大人家做买卖,日后说不定还能有几分香火情,那些商贾像闻着血腥气的狼一般相涌而来。不过几日要变买的产业便脱了手。来晚了的人只能拍大腿,后悔自己消息来得晚。

若是下人家在淮扬不愿随他们上京的,林家也不为难他们,自赎便是。他们在林家当差也有月钱可拿,自赎的银钱存上大半年就够了。

年岁到了二十的丫鬟,贾敏不但送她们回家自行婚配,还每人给了二两银子和两匹棉布做添妆。

一时间谁不叹林家仁厚。

正是因为要上京了,黛玉才更加卖力:“这有好几种花只有南边才有,即使是上京也养不了这般娇贵的品种。我如今不多做一些,日后可就做不成了。”

自从得到杜童生那本制胭脂和香膏的书籍之后,黛玉后头又花重金得了几个制香的方子,便再也寻不到合她心意的了。索性她便尝试着自己配,竟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林海和贾敏也并不怎么约束她,偶尔贾敏得闲了,还与黛玉讨论上一二,林海更是为了他搜罗过方子。

凝碧也不狠劝,瞧着这时辰,砚哥儿也该过来了。

砚哥儿快满四岁了,正好回京时就可以开始启蒙,贾敏这段时日睁开眼就是事,根本没时间管他。他也不缠着父母,姐姐屋子里的大丫鬟们都十分欢迎他,日日盼着他来。

每日晌午睡醒了之后,砚哥儿定然会来寻黛玉玩一会儿。

正想着,凝碧就瞧见砚哥儿蹦蹦跳跳进来了。

砚哥儿不同于黛玉,他自小就活泼好动,目前最喜欢的就是投壶。只是他准头不好,十投九不中,但比任何人都执着,每日都要练习。

看砚哥儿身后抱着铜壶和箭矢的丫鬟,凝碧忍住笑,为砚哥儿掀起珠帘。

果然见砚哥儿吭哧吭哧过来,黛玉立刻站起身来,又净了手。怕他碰坏自己屋子里的东西,便带他去园子里玩去了。

半月后,林家收拾妥当,阖家出发北上。一路百姓夹道相送,林海看着自己手中的万民伞心生感慨。

这是他人生中最跌宕起伏的六年。

本以为要客死他乡,妻离子散,却不曾想柳暗花明。

船行在江面上,林海与贾敏站在甲板上,远远看着淮扬城。

贾敏心里更是百感交集。

算一算时日,上一世林海便是在这一年病故,这也是黛玉坎坷命运的开始。失去了父亲的依仗,她在贾家就真的只是寄居在亲戚家的孤女,因为无家可归,一言一行都要看他人眼色。

夫妻二人依偎着说着话,又聊了聊往日里上京述职时的趣事。

黛玉推了推砚哥儿:“你去叫父亲和母亲进来,他们在外头站太久了,风会吹得头疼。”

砚哥儿最听姐姐的话,听罢便冲到甲板上去了。

林海看了砚哥儿一会儿,微微一笑:“这一二月我正闲着,不如亲自给砚哥儿启蒙,回到上京再给他请先生。”

说罢又对贾敏道:“既然开始启蒙了,便不能像平日那般懒懒散散的,我记得玉儿启蒙时是每日辰时便已起来读书,砚哥儿就比照着他姐姐吧。”

贾敏自然无异议,读书之事林海比她更有经验。

自此之后,砚哥儿再也没有在辰时之后起身了。

一行顺风顺水,日月兼程,月余便到了上京。

因圣上急召,林海不等回府沐浴更衣,便风尘仆仆地进宫了。贾琏送贾敏与黛玉回林府后,便自回贾府去。

刚休整好,晌午一过,冯先生便来辞行了。

冯先生先前便说教授黛玉直至她十岁,可因为跟着她们南下定居,不曾再提及此事。如今骤然分别,黛玉心中难免不舍。

与黛玉相处四年,冯先生也感念黛玉一片真心,多少有几分感情,却只笑道:“何必小儿女之态,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又不是日后不得见了。不过近三五年,你只怕见不到我了。”

冯先生胸中韬略不输男儿,唯一羁绊的幼弟也已娶妻生子,她无牵无挂反而更加洒脱了。

与黛玉一道南下之后,她这次想往北地走一走。

黛玉有些担忧:“听闻北地民风彪悍,我怕先生不太习惯。”

虽然如今海晏河清,可一个女子在外行走,也不怎么安全。

冯先生回道:“无妨,小王爷留了一个会武艺的婢女给我。”

“恒哥哥?”黛玉颇为惊讶,“两年前一别便再也没见过他了,冯先生何时与他遇过?”

这一年冯先生在江南,也去了其他府城游览过,黛玉便以为她是那时遇见的赵恒。

“是四年前便与他说好的。”冯先生摇了摇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摸了摸黛玉的头,才继续道,“当初请我过来时,我不止提了这一个条件。”

“或许你也知道,我父亲因老千岁之事引咎自刎。”冯先生冷笑一声,“他倒是成全了他的名声,可留下我们孤儿寡母,何其自私。”

这还是冯先生头一回与外人提起自身之事。

冯先生自小跟钱侍郎家的嫡子有婚约,只因她父亲之故,钱家临到头悔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