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二日一早,赵恒便与黛玉去了林府,亲自把柳诗意的一副《秋猎图》送与林海。
这是柳诗意早年所作,少了封笔之作这个噱头,便不如《春睡图》出名。
林海倒是十分惊喜,他也没有与赵恒假意推脱,径直收了起来,只是转头便让贾敏把银子给了黛玉。
贾敏见黛玉不肯收,也没有再与她拉扯,想着日后再作他法。
等回府时,已经是华灯初上,黛玉让人问了门房,得知武宁候府并无人上门送拜帖。黛玉见赵恒面色寻常,也不知他是个什么想法。
碧园里一共有八个大丫鬟,除了芙蓉和芍药原本就是府里的丫鬟,其余六人都是黛玉从林家带来的。
小满、谷雨和惊蛰三人通常都跟在黛玉身边,而白露和寒露则是打理她的嫁妆一应事宜,霜降则同凝碧这些管事娘子们一起打理府中的内务。
碧园里的一应杂事自然有下面的小丫鬟来做。
宁王府最不缺的就是会拳脚功夫的丫鬟,赵恒先前给黛玉的紫苏和连翘,黛玉便留在了林家,让她们跟在贾敏身边,至少贾敏出门时也安全一些。
至于那二人的身契,黛玉也找出来交给了贾敏。
林家的丫鬟二十岁之后便可以自行聘娶,只凭这一点二人就心甘情愿留在林府了。
她们跟在黛玉身边这么多年,早已经存够了体己银子,将来恢复自由身,身上又有武艺,还能凭本事吃饭。
黛玉和赵恒昨日便商量,因明日就是初一了,庄子里的事可以缓一缓,等中元节过了再去,免得没去几日又要赶回来祭祀。
因这次去就是常住,黛玉打算把家中的一应事情交代清楚,管事的可以一月来庄子里汇报一次即可。
自进了宁王府,黛玉便让丫鬟不必在外间守夜了,白露抱了一个大箱子来便出去了,屋子里如今只有黛玉和赵恒二人。
黛玉拿了烛火在圆桌上,只打开箱子来清点她如今的产业。
今日虽是立秋,可秋老虎当道,依然酷热难耐。黛玉刚沐浴完,头发绞了半干,只怕热便松松的绾了起来。
她身上这身纱衣是特意定做的,只敢在屋子里穿,手臂和小腿都露出白生生的一截,夜里穿着十分凉快。
赵恒带着一身水汽从净室出来,心下一热,便凑近了劝道:“妹妹,夜深了,咱们早些安置吧。”
黛玉便抬头看天色。
虽然已经敲了初更鼓,可天黑的晚,这才刚刚擦黑呢。
赵恒无奈,只挨着黛玉坐下来,没话找话问道:“妹妹在做什么呢。”
黛玉头也没抬,指了指手中的地契和账本:“我在看手头有多少银子,还在算每年的产出是多少。”
赵恒正卷着黛玉一缕没绾进去的发丝,闻言坐直了身子:“妹妹看这个做什么,不是都交给管事的管吗?即使要盘账,也是到年底了。”
屋子里虽然摆着几个冰盆子,可还是闷热的很,赵恒说话间又朝黛玉靠了过去,黛玉只觉得他身子如火炉一般,连忙把他往后推了一些:“恒哥哥你离我远一些,我热得很。”
赵恒想起来就有些委屈,春寒料峭的夜里黛玉把他紧紧抱着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可惜春日太短,夏日太长,妹妹翻脸不认人的功夫已经练的炉火纯青了。
黛玉抬头便见赵恒面色复杂的看着自己,连忙朝他讨好一笑,又把桌上冰着的西瓜用银叉子喂到他嘴边:“恒哥哥快吃,我瞧你也热得很,汗都出来了。”
说罢又拿帕子给赵恒擦了擦额角。
她如此殷勤的模样赵恒十分受用,便主动揭过这一茬,只追问:“妹妹方才还没说,为何要算产出,若是银子不够用,只管与我说就是,不必动用你的嫁妆。”
等黛玉接过了管家权,不但宁王妃把府内产业都交给了黛玉打理,赵恒也把自己的私产交到黛玉手上。
至于宁王府还有公中的产业,平日里都是外院的长史在打理。包括赵恒分得的皇庄每年的产出,每年都会折成银子送来,宗室子弟都有一份,只多少的区别罢了。
其二就是赵恒的岁禄,作为一名永不降爵的亲王,赵恒的俸禄是林海这位尚书的十倍之多,光这一项收入就够奢靡度日了,更何况是养活人口简单的宁王府上下。
最让黛玉惊讶的是,赵恒竟然还有封地的赋税。
赵恒的这个宁王不止是空有爵位,他是大齐朝唯一一个还保有封地的王爷。
自成祖皇帝开国以来,分封的亲王们都享有封地,驻守封地且参与封地所在的政令。
武宗皇帝收回了亲王参与封地政令的权力,且把亲王从封地召回京中。仁宗以后,亲王便只享有封地一半的赋税了。
即使如此,这些亲王们还是如同坐拥金山银山一般。手上银钱一多,便可以招兵买马,肖想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与上皇同辈的王爷们,是最后一批拥有封地赋税的宗室了,却都因夺位之争被上皇屠杀干净,只剩下了与上皇一母同胞不足一岁的亲弟弟。
宁王是刚出生便被赐了封地,他过世之后,赵恒不但袭了亲王爵,还一并继承了宁王所有的封地。
至于上皇的那些亲儿子们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上皇不想自己的儿子日后重复他那一代的悲剧,只加了亲王的岁禄,并不曾分封封地。
因先前林海和贾敏不曾与黛玉说过这些,黛玉刚知道这个消息时也惊呆了,甚至有些寝食难安。
“恒哥哥,我有件事想与你商议。”这件事情黛玉想了许久,昨日听到赵恒说起方进,她才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赵恒还在卷着黛玉的一缕发丝,见黛玉放下笔认真看着自己,眼睛飞快的从她白皙的胳膊上移开。
“咱们府上人口简单,我方才算了自己陪嫁的庄子和铺子里的出息,净够府上一年的花用了。”黛玉说出了心中刚刚成型的想法,“我想办一个善堂之类的地方。”
赵恒立即想到了黛玉昨日里说的那番话,只问道:“是因为方进的事?”
“并不全是因为如此。”黛玉摇了摇头,“主要是你的封地,让我感到不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是上皇还在,圣上又对赵恒十分信任。若是哪一日连圣上都不在了,这个封地始终会成为祸根,即使不会危及她与赵恒,也会为子孙后代带来祸端。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趁着上皇和圣上还在,你更应该早早做打算才是。”
赵恒握住黛玉的手,又与她贴近了一些:“竟不知道妹妹是个未雨绸缪的性子,我都依妹妹的,你想如何做便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