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这座不知名的小岛,这几年成了大齐水师的临时驻地。
它原先只是一座无人烟的荒岛,大齐的水师在此驻扎之后,沿海陆陆续续有讨生活的渔民搬了过来。
渐渐的,此处便形成了一个繁华的海港,名唤琉璃岛。
赵恒此次来东南,也是无奈之举。
自与鞑靼一战大捷之后,黛玉便把**交到了昭元帝手上,如今这些年过去,大齐的火器发展依旧停滞不前。
一来是大齐素来看低匠人,昭元帝觉得匠人无文人的傲骨,这种重器若是完全被匠人掌握,会埋下隐患。
二来宫廷中的巧匠限于学识眼界,若是如流弹一般让他们照着模子打,自然没什么问题,难就难在创新和试错的胆量。
火药在近水的地方发挥不了什么优势,流弹倒是好用,可射程太近,海战时还是多受拘束。
经过这么些年,善堂开遍了每一个州府,黛玉在各地游历时,也会顺便去善堂看一看。在蜀地善堂时,便有一位管事的姑姑带着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来求见她。
原来这少年竟仿照投石机的原理,用木头做出了一个可以投射榴弹的武器出来,且射程比现有的任何武器都长。
黛玉试验了一番后,十分惊喜,连忙让赵恒借调了两位会做投石机的工匠以及铁匠,与这位善堂的孩子一同用精铁做出这种炮弹投射机。
当年从雍州城回来之后,黛玉便认识到了工匠的重要性,丝毫不轻于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文人墨客。
后来她跟着赵恒去东南沿海住了几个月,也见到了几位从大海外不远万里而来的传教士。
黛玉从那些传教士们口中了解到,大海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不比大齐正处于昌平盛世,也没有大齐地大物博。
海外国家之间战乱频频,且由于土地稀少,已有渐渐向外扩张之势。
先前她就与于薇雨商量过,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读书的天分,更有一些孩子来善堂时年纪太大,早已经错过了启蒙的最好时候。
这样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学习其他的谋生技巧,黛玉便提议增设了一门手艺活,木匠也好,铁匠也罢,只要他们有志向,善堂都会请人教导。
历来工匠便被认为是奇淫巧技,可就是由这些人共同研究出来了火炮,可用于海上作战。
黛玉是御封的安玉侯,自然有上奏的权利。
第一台简陋的火炮问世之后,她便写了折子,又让人千里迢迢把火炮送到上京呈到昭元帝跟前。
她折子里不但写了火炮的性能以及用途,更点明了能工巧匠的重要性,请圣上着重嘉奖有贡献的匠人,在工部特设专司武器的部门,有突出贡献的匠人甚至能破格提拔,授以官位。
折子刚交上去,黛玉便预料到她定然又会成为众矢之的,可她并不在乎这些。从她身为女子却封得爵位开始,她就已经活在风口浪尖上了,倒不如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
果然朝堂上吵了几日,昭元帝还是站在了黛玉这边,只是一纸诏书把他们二人送到东南沿海来了。
东南的水师原先还与海寇们胶着,可黛玉与赵恒二人到了东南,又在月余让人做出改良版本的火炮,并给每一条船舰配备上后,这些海寇便不堪一击。
不到一年的时间,除了那些躲在不知名小岛上的余孽,海寇基本都归降了。
琉璃岛不分四季,终年炎热难耐,黛玉看着跟在她身后热得汗流浃背的宝钗,到底有些不忍心,只劝道:“忠平侯夫人还是回屋子里歇一歇吧,这日头虽然不如正午的毒,可我仿佛记得你有热毒之症,最是怕热了。”
前几年宝钗便跟着她的夫婿周缘来到东南。
周缘跟着赵恒在北地建了些功业,因此入了昭元帝的眼,忠平侯见嫡子有出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偏帮庶子。
四年前忠平侯病重,临走前如当初的贾代善一般奏请圣上,想替庶子荫补官职。
可他的请旨不但被圣上回绝了,昭元帝还让戴权去忠平侯府臭骂了他一顿,当日便以忠平侯病重为由,让他把爵位传给嫡子。
自此之后,宝钗也算是苦尽甘来。
她虽是继室,可也一跃成了侯夫人,正如她当初所想的那般青云直上。虽然嫡长子不是她所出,可她前年也得了一个儿子,即使日后继承不了爵位,可还能搏一搏功名。
况且周缘的母亲性子软并不管家,家中一切都由宝钗操持,她自己的儿子在起居饮食上至少受不了委屈。
这次周缘来东南,原配所出的长女已经出阁,长子正是学业重的时候,并不能前来,宝钗便带着不满两岁的幼子一同前来。
她想趁着年轻再怀一胎,且她儿子太小,正需要父亲的疼爱。因此路程艰辛,这儿的条件也艰苦,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跟着一道来了。
宝钗原本是住在琼州府的一座宅子里,只没想到宁王与宁王妃竟然到了这里,二人还径直去了琉璃岛。宝钗一咬牙,把儿子托付给莺儿,自己也跟着周缘上了岛。
这她都忍得,区区的炎热又如何不能忍。
宝钗微微一笑:“王妃好记性,我未出阁时确实有热毒之症,还是偶然间得了一个方子配了药,才能稍稍缓解症候。前几年那冷香丸吃完了,正愁遇不到配药的时机,却不成想这七八年都不曾犯了。”
黛玉如今也知晓了,给宝钗方子的便是那个和尚,听到此言倒是挑了挑眉:“那倒也是件好事。”
和尚一死,宝钗的热毒也好了起来,这其中必然有什么联系。既然宝钗不需要冷香丸了,想来也是摆脱了某种控制,对她来说自然算是一件好事。
“多谢王妃关心。”宝钗落在黛玉身后一二步远,见黛玉依旧大步往前走,她体力有些跟不上,忍不住问道,“王妃如今要去何处?”
黛玉眺望了一眼远处的海岸线,叹了一口气:“这一战,不知又要毁掉多少个小家。”
说罢她转身看向气喘吁吁的宝钗:“忠平侯夫人不必跟着我了,我这是要去水师的驻地,拿战死者的名单。”
先前黛玉便让人统计了战死的名单,抚恤银自然要给到位。但她早年间还承诺过,战死的士兵不管祖籍在哪儿,若是家中有不满十岁的孩子,也可送孩子到最近的善堂学习。
黛玉的声音刚落了下去,跟在黛玉身后的一位女子忍不住抬起头来,面上满是动容之色。
她肤色被阳光晒成了小麦色,面庞因为常年受海风的侵蚀,看上去并不细腻。虽然不施粉黛,却显得英气十足。
这是大齐第一位女将军,名叫万春儿
万春儿父亲原是水师中的一名士兵,抵抗海寇时牺牲了,她便与她娘相依为命。后来海寇作乱,毁了她所在的渔村,又逼死了她娘。
幸好万春儿水性好,跳到海里游到附近的礁石缝中躲过了一劫。
等海寇离开后,她才回到已经面目全非的渔村,整个村子只活下来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