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公路和水库 - 小吏女婿 - 当年顽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小吏女婿 >

第六百九十四章公路和水库

转眼间还有半个月就到大年三十了,这时候学校已经放假,整个新寨中心小学显得异常安静,特别是夜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扡上似乎都能听见。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鸡鸣,又一个黎明把梦乡中的旺小山唤醒。醒来后旺小山透过窗上的玻璃看了看蒙蒙亮的天空,感到今天肯定又是个好天气,于是伸了个懒腰坐了起来,然后一伸手把电灯开亮。

这时候再看身边的玉兰,这娘们睡得正香,活脱脱一个迷死人的睡美人。

看着看着旺小山就有点把持不住了,害怕自己一冲动又把玉兰弄醒,便急忙轻手轻脚从床上下来,穿好衣裤鞋子后开门出屋,去厨房洗漱完毕后在学校的操场上转着圈跑起步来。

昨天是星期六,他和二宝秋琴下班后都回到了新寨村,海燕这丫头自然也跟着回来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爸老妈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梁小和的父母还有秋琴的老爸要来新寨村和他们一起过新春佳节。站在李秋琴与梁小和的角度上说,那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都来了。

如果算上这一次的话,小超顺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这是第三次来和他们一起过大年。

三位老人过来一起过年,肯定要住到元宵节以后才回去,其间肯定要去拉小村游山玩水,到了拉小村,又非得在林大宝家住上几天不可。

这些年来,过大年旺小山两口子也是最忙的,因为不是他们去给亲朋好友拜年,就是亲朋好友来给他们拜年。另外象山娃家林静家李山柱家美珍家等等等等,也都会拖家带口的来他们家热闹热闹。

因此过大年旺小山和杨玉兰有时还真应付不过来,同时也有些无奈,因为过大年对于他俩来说,除了忙于应付外,还得花上不少本来可以不花的钱。

因为家里的亲戚无论是谁来拜年,是自家人有来有往什么都好说,别人也不会说闲话。可亲戚以外的人来拜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许多人家来拜年都会送这样那样的礼物,你不收嘛别人心里不好受,收下嘛那就得花钱买礼物打发回去,否则就成变相受贿了。旺小山和杨玉兰大小都是领导干部,他们可不想有什么把柄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在手里。这样一来他们打发回去的礼物就得比人家送来的多,一家多几十块的话,十家就得花掉好几百块冤枉钱,就为这他俩每年都得伸手向老爸老妈借钱。幸亏养殖场的效益一直不错,老爸老妈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土财主”,否则他俩一到过大年怕是连家都不敢呆,非跑县城大壮家去不可。

另外每逢过大年,旺小山和杨玉兰都要去各位老领导家走走,由近而远,第一家要去的就是韦书记家。老书记现在已年过古稀,见一年算一年了,所以旺小山不但每年都要去他家拜年,平时只要抽得出时间也会经常去,哪怕是去陪他吃餐饭喝几杯酒也好……

在操场上跑步半个多小时后,旺小山回到了厨房中,这时候李秋琴也起床了。

这些年李秋琴也习惯了早睡早起,一般情况下她基本上都是晚上十点多钟上床睡觉,早晚六点闹钟一响准时起床。

旺小山跑步回来后到厨房后面又洗了一把冷水脸,这时候秋琴已经在厨房里升火做早餐了。

“秋琴呀,不用那么早煮早餐吧,等一下让你二姐起来煮算了。”旺小山说。

李秋琴眼光怪怪的看着旺小山道:“二姐夫,我敢说十点钟以前二姐是不会醒的,我要是输了,今天一天的饭菜我来做怎么样?”

旺小山一听便抓着后脑勺笑了,在一起生活久了,谁都知道他对玉兰的爱到了痴迷的地步。这次整整半个月没有回来,昨天下午回来了,晚饭的时候他又喝了不少酒,夜里那还不象饿狼扑食一样,玉兰肯定到后半夜才能安安稳稳的入睡。

所以他估计,不到十点钟玉兰还真的醒不来。

“那就先煮咱俩的面条吧,现在就煮一大家人的,等到大家都起床,面条早溶锅里了。”

李秋琴答应一声,然后说:“二姐夫,要不吃完早餐咱们出去走走,去水库看看怎么样,快中午的时候顺便买几条鱼回来。”

旺小山表示同意,于是俩人吃过早餐后,一路说说笑笑的向新寨水库走去。

大山里早晨的空气是最好的,吸一口都会令人感到清爽许多。而大山里早晨的景色往往也是最迷人的。当太阳从东边的山顶上冉冉升起,淡淡的晨雾中远处的山近处的村落依稀可见,使人有种置身于神话中的仙境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令人心醉,仿佛是在梦里一样。

随着旭日升上天空,远处和近处的雾渐渐消失了,青山绿水花花草草还有明珠般美丽的村落揭掉了神秘的面纱,无比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这时眼前的一切就象一幅画,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走出新寨村大约一公里左右,就到了新寨水库的岔路口,从这里到四山的路面,此时已经热闹起来了。

一是从这往前直到四山,一路上的村子都有人种菜拿去四山卖,村民们把自家种的菜用车拉去四山基本上都是批发,一般批发完后马上又往回赶。既然是批发那就得赶早,晚了黄花菜可就凉了。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普通的蔬菜越早越得价钱,去晚了价钱自然就少了,就算是一斤少一角钱,一车那就是几十块钱的损失。

这第二嘛自然就跟鱼有关了,来新寨水库批发鱼的人这时候早已在水库的批发市场里排成队了,面包车三轮车什么的在岔路口上进进出出,一路上想不热闹都难。

这些年四山镇和新同镇经济的发展是令人振奋的,这条连接新同镇的公路自然是功不可没。这条公路的畅通,毫无疑问等于给两个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看着公路上车水马龙的景象,旺小山又想到了当年,想到了当年社员们用最简单的工具修公路和水库时的热火朝天的场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条条通往四面八方的公路,这一座座大大小小能让整个四山镇旱涝保收的水库,就是这一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