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五章执金吾不好当 - 奋斗在新明朝 - 随轻风去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新明朝 >

四百五十五章执金吾不好当

从左郎中这里打探出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李佑没有久待,向左大人索要了一份待选人名单,便告辞了

作为京师官场的前红人他很忙,有不少人需要去拜访其实接下来他应该去拜访许次辅,怎奈内阁地处宫中,以他如今身份想要进去很麻烦,所以暂且放到后面

六部衙门中,除了刑部之外,其余五部都在承天门与大明门之间扎堆从吏部出来,李佑又去了兵部拜见卢尚书

一年半未见,老尚书没什么变化,依旧硬朗,看样子干到七十岁问题不大他瞧见李佑便叹道:“真不知你是什么命数,两次进京,都是风波莫测之时,莫非你定要赶着这种时候来么”

李佑不在意的笑道:“谁不想做太平官?这不是晚辈一定要凑热闹,若不是这种时候,晚辈也没机会进京啊”

卢尚书话头一转,“说起来,老夫要求到你了”

李佑猛然起身,作揖道:“此言折杀晚辈了老大人但有吩咐,晚辈照办就是”

原来卢家三公子,也就是李佑正房刘娘子的便宜nai兄,去年大比中了进士,可惜名次不佳,只不过是三甲二百来名

按照规矩,科进士有半年观政期,也就是实习期过了实习期,才正式铨选做官卢三公子这种名次的,按例要外放为知县或者推官,不能留京

不过卢三公子此人读书读的很耿介迂直,这点李佑也是知道的,然而宦海风波险恶,所以老尚书不放心让他独自去地方一直拖到如今,始终没有确定好自家儿子去向

不过听说李佑离任,老尚书就动了心思,将儿子扔到江都县接替知县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个念头与许次辅将陈英桢扔到扬州府任知府如出一辙

李大人暗暗感慨,自己打下的基础太好了,大佬们纷纷想让子弟搭上顺风车蹭政绩…

这也是好事啊至少说明自己真正开始融入了关系网,想明白后李佑应声道:“世兄尽可去得必不叫他吃亏,再不济扬州府里还有陈知府照应”

说完自家事,老尚书再次叹道:“虽然你善于用势,但老夫还是觉得你这次进京时机不好如今京师中潜流暗涌,说不定在哪里就触礁了”

李佑心中一动,顺着话问道:“重设司礼监和勋戚议政还没有定数么?我四月底从邸报得知此事,至今已经沸沸扬扬三四个月了,难道还不曾揭晓?”

“慈圣宫也在等待哪…”老尚书与李佑说话自然是言谈无忌也有心指点一二,反问道:“你觉得这次变局理当如何结束?”

李佑说出自己想法道:“这几十年勋戚没什么权力,太后又即将交还大政,只等天子南巡回京后便退养所以哪里争得过朝臣,好似鸡蛋碰石头罢”

卢尚书正se道:“你骄xing发作太小看勋戚了彼辈虽然无权却是有势,多少个百年世家盘踞京城,枝繁叶茂又互为婚姻同气连声起来岂是好相与的?”

“你以为太后放出风声后便按兵不动,等待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给出时间,叫勋戚串联造势一方面将声势鼓动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去拉拢大臣在这事上面勋戚似乎比文臣齐心的多,以老夫看来这就是他们最可怕之处”

李佑默默地品味老尚书的话,很是值得深思啊说的很有道理,面对这个形势,自景和朝以来从没有团结一心过的朝臣只怕很难齐心协力

他自己就无法想象,许次辅与彭阁老可以联手对敌是什么样子最多也就在朝议上,共同表同样的态度而已想在ri常中联手步调一致,只怕很难建立起这种信任感

而且,文臣中从来不缺野心家或许有人想当尚书,或许有人想当大学士,或许有人想当首辅对这种人而言,做出暗中勾结勋戚除掉自己的障碍的举动并不奇怪

不知为何,又想起两百年前的大礼议事件,那时天子不过是个刚刚进京的十几岁少年,文臣势力看起来何其强大,最后胜利者不仍旧是世宗皇帝么?

在这点上,听老尚书说来勋戚比文臣团结啊太后只怕也存着考校心思如果这帮勋戚连发挥出相应能量都做不到,那就是烂泥糊不上墙,真没必要浪费jing力去扶助了

想至此,李佑实话实说道:“庙堂大事,自有诸公做主,非晚辈可以置喙不瞒老大人,晚辈所求,其实也就是五品风宪提督兵马司而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