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断代文明
“目前我只是解读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却足以颠覆我们对常规历史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据《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段记载里很明确的说明了,神农氏想进攻欺压诸侯,于是诸侯都归从了轩辕,轩辕即后来的黄帝,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i,皮)、貅(xiu,休)、虎等猛兽,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
古教授如数家珍一般,熟练的讲解着这段历史记载。
“这段历史记载我也看过,有什么问题吗?”楚陌尘听了古教授的话,不解的问道。
“问题就在于,这张羊皮古卷上的古文字记载,与《史记》所记载得正好相反,你知道吗?陌尘,这上面记载的是神农氏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制作陶器,改善生活,深得民心,而轩辕氏暴行天下,最后依靠蛮力征服了炎帝部落,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杀戮啊,是中华文明的一次倒退啊!”古教授看着羊皮古卷上的记载,不禁感到痛心疾首。
“这……怎么可能?!”楚陌尘听到这些,十分的震惊。从小到大他所接触到的历史记载里面,都是说炎帝为求霸主地位,主动派兵攻打黄帝。黄帝是出于自我反击,最终击败了炎帝,并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护爱戴。
而古教授方才从羊皮古卷上解读出来的信息,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他目瞪口呆。
这样的记录已经是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炎帝和黄帝的认知。这就好比从小到大别人一直告诉你太阳是圆的,而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你,太阳实际上是方的一样,简直太让人震惊了。
“多少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黄帝打败了炎帝,成功组建了炎黄部落联盟,将黄帝部落的先进技术,比如经商,运输(黄帝号轩辕,就是车的意思)以及炎帝部落的长处农耕与医疗结合了起来。所以人们认为黄帝才是最后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然而,我们又可以肯定的是,炎帝是农业民族,黄帝是游牧民族。相比之下,是炎帝族首先进入更为先进的农业阶段,其历史与文明程度远远超过了黄帝族。
而炎帝最终却被黄帝打败,也标志着先进的农耕文明被落后的游牧文明所打败,这其实就是一种文明的倒退啊。”
《《《《《《《《《《《》》》》》》》》》》》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
---------------------
关于羊皮古卷的记载内容,一方面因为大部分内容与正史的记载意见相左,而且因为上面的文字年代久远,有许多文字符号很陌生,功底深厚的古教授目前也只是解读了其中一小部分文字。
另一方面,这本羊皮古卷从何而来,里面记载的内容,是真是假,缺少必要的佐证,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因此关于炎黄之争的问题,也只能是搁置了。
小心的将羊皮古卷安置妥当,古教授语重心长的说道,“中国人都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清楚地记录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朝代。
但是,就有案可稽的最早的年代来说,司马迁的《史记》也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两代,只有帝王的世系而无年代。这就是说,五千年文明史中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填补中国文明史的空白,我们国家于1996年曾正式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为此由国务院牵头,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这个科研项目非常庞大,它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诸多复杂的学科,共计有九个课题,四十四个专题,直接参加的专家学者就有二百多人,可谓声势浩大。
最终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这项声势浩大、举世皆知的“断代工程”终于结束了,并且发表了最终的研究结论——《夏商周年表》。
这份《夏商周年表》定夏代始年大约为公元前二零七零年,夏商分界大约为公元前一六零零年,商周分界具体为公元前一零四六年。
又将具体的帝王年代从公元前八四一年向前推移到前一二五零年,即武丁元年。
但是,《夏商周年表》公布后,却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各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就题材性质而言当属类编年史,但其与众多编年史不同,首开历史先河,以“取整数”的方法确定夏商殷始年为前2070年、前1600年、前1300年,“取整数”独领夏商周断代工程风骚。
但这一取得的“整数”与历史的真实的±值是多少年,才属于合理区间?学界尚无定论。
许多学者认为,“取整数”的方法既不科学,又不严肃,是专家组对社会不负责任、心无底数、不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