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误会
楚陌尘示意古灵玉去次卧谈,古灵玉知道那里是楚陌尘的书房,虽然疑惑于他奇奇怪怪的行为,却还是站起身,往书房走去。
这套房子的次卧本就不大,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架就占了大半个地方,两人进来后,空间稍显局促。
等两人进了次卧,跟在后面的楚陌尘突然“啪”的一声关上了房门,这下让走在前面的古灵玉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你……关门干什么?”
楚陌尘却不说话,开始拿下自己的背包放在桌上,然后开始脱衣服!
一男一女,局促的空间,屋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暧昧起来。
古灵玉看着他的动作,不禁瞪大了眼睛,“你……你要干什么?我……可不是……随便的人……”
楚陌尘却没有停止动作,眼看他已经把外套脱了下来,古灵玉不敢再看,赶紧伸手挡住了自己的眼睛。
她呆呆的站在原地,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难道他……?
正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楚陌尘拍了一下她的脑袋,“你干吗呢?快来看看这个!”
古灵玉从手缝里偷偷看过去,却发现楚陌尘只是脱去了外套,上身还穿着背心,此刻正端坐在书桌旁边,认真的看着桌面上的一张纸条。
好吧,看到这幅情景,古灵玉瞬间明白了,楚陌尘刚刚脱衣服,应该是要把随身藏着的纸条拿出来,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啊,她瞬间感觉要羞死人了啊。
看楚陌尘没有注意到她的反应,古灵玉赶紧深呼吸了一下,随即走过去,看着书桌上的纸条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楚陌尘目不转睛的看着纸条回答她,“这张纸条,是我从调查古教授失踪案的专案组办公室捡回来的,上面应该有重要的线索。”
“是吗?”听他说这张纸条与自己的父亲有关系,古灵玉赶紧俯下身子,凑近了仔细看去。
只见桌子上的这张纸条并不大,它有三根手指的宽度,长度也只有一只手掌那么大。而上面却如同草稿纸一般涂写的乱七八糟,尽管夹杂着一些零星的文字,却也是书写的十分潦草,另外就是一些奇怪的符号了,不过与其说是符号,还不如说是涂鸦吧,因为根本没法辨识。
古灵玉盯着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名堂,就小心翼翼的问道,“你看出什么来了?发现什么了吗?”
谁知楚陌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似乎完全没有听到古灵玉的问题。
不过古灵玉看到楚陌尘的这幅表情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微微微微笑了一下,露出一抹动人的笑容。
她和这个父亲的徒弟相识多年,早就对他的脾气秉性了解甚多。而每次他陷入沉思,大脑高速运转的时候,就是这幅表情:面无表情,目光呆滞。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在这幅表情出现后不久,他都会有相当不错的发现或者推断,因此,古灵玉才不着急,而是拉一把椅子坐下来,耐心的等待着楚陌尘的推断。
果不其然,大约半个小时后,楚陌尘舒展了一下胳膊,揉了揉眼睛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师傅给我们留了东西。”
一旁的古灵玉早就等的昏昏欲睡,听了赶紧问道,“留了什么东西?东西在哪呢?”
“东西不在这里,应该是在古城市图书馆!”楚陌尘肯定的回答。
古灵玉听了皱了皱眉,“市图书馆?你不会猜错吧?那里是公共场所,可没有能长期存放私人物品的地方。”
楚陌尘听了却是一瞪眼,“猜?什么叫猜?你来看,这里有师傅留下的重要信息。”
“有吗?”古灵玉听了,凑近一看,还是一张潦草的涂鸦纸,除了在纸条的一角有一个“月”字,其余部分几乎全是乱码一般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又摇了摇头,“哪呢?没看到啊!”
“好吧,你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些数字。”楚陌尘叹了口气,指着那张纸条上的一些数字。
顺着楚陌尘的手指方向,古灵玉看到在那张纸条的胡乱的涂抹中,隐藏着一串串数字,只是并没有有序排列,而是散乱分布,毫无规律。古灵玉不禁眉头紧皱,“是有些数字,可是这些数字杂乱无序,又有什么用呢?”
楚陌尘则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你看这个‘月’字,它的最后一笔是不是拉的有点长,如果我们以它为分界点,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数字按顺时针方向排成一排?”
这样,他边说边在一张空白的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抄录下了那一串数字。
古灵玉看着这串数字瞪大了眼睛,“然后呢,这串数字里隐藏了什么信息呢?”
“你还记得古教授给咱们讲过的一个古人对文字加密的故事吗?”楚陌尘侧脸问道,说着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唐宋诗词》,摆在了桌面上。
看着楚陌尘拿下的那本《唐宋诗词》,古灵玉若有所思,“你说的是爸爸讲过的北宋曾公亮用唐诗传递军事情报的故事?”
楚陌尘听了,点点头道,“嗯,你总算是有些进步啊,还记得古教授教的东西啊。”
古灵玉听了撇了撇嘴,不服气的说道,“怎么不记得了,爸爸教我的东西我一点都没有忘记的。”说罢,古灵玉眼睛一酸,不禁又想起了父亲当年给她讲述的那个故事。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武经总要》中曾经有记载,北宋进士曾公亮搜集了40个常用军事短语,然后对其进行顺序编码:一、请弓;二、请箭;三、请刀;四、请甲;五、请枪旗;六、请锅幕;七、请马;八、请衣赐;九、请粮料……四十、战小胜。
军队出征前,指挥机关将用上述短语编码的密码本发给将领,并约定用一首不含重复文字的40字五言律诗与密码相对应。
假设双方以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为解码密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