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人生巅峰(9)
第41章人生巅峰(9)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又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
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余每次写家信,必谆谆嘱咐。盖因军事危急,故预告一切也。
余身体平安。营中虽欠饷四月,而军心不甚涣散,或尚能支持,亦未可知。家中不必悬念。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二月廿四日
【注释】
1愧怍(zuo):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上次送家信的人三十五天就到了,这次派专人却四十天仍未到。大概是因为乐平、饶州一带有贼出没,恐怕是中途绕道而行的原因吧。
自从十二日克复休宁后,左宗棠的军队分出八个营在于甲路一带遭受小败,退驻景德镇。幸好敌人没有跟踪追击,左宗棠得以整顿数日,锐气尚未大减。
目前左军正进剿乐平、鄱阳的敌人。鲍公一军,因抚、建两地吃紧,本来调他到江西省,先保住根本,再增援抚、建两地。因为近日鄱阳危急,景德镇也危险,又暂时留下鲍军不急于赴省城。胡宫保恐怕敌军由黄州往下进犯安庆沅弟的军队,又调动鲍军救援北岸。祁门附近各处山岭,廿三日又被敌人突破两处。几个月以来,实在是应接不暇,危机四伏。而洋鬼子又纵横出入于安庆、湖口、湖北、江西等处,并有要来祁门的说法。看这情景,今年恐怕很难支持。然而我自咸丰三年冬天以来,久已抱定以身许国,愿死于疆场,而不愿老死窗下,这是我一贯的志向。近年来在军中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意,死也瞑目,没有丝毫的悔恨和遗憾。
家中兄弟子侄,只应当记住祖父留下的八个字,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又谨记祖父的三不信,即“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
我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晚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说,全是来自我的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弟也应教育子侄们谨记之。
无论世道之治或乱,家之贫或富,只要能遵守先祖星冈公的八个字和我的“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我每次写家信,必定谆谆嘱咐。只因军事危急,所以先把这一切都说了。
我身体健康平安。营中虽然欠军饷已有四个月,但军心不太涣散。或许还能支持下去,也未可知。家中不必挂念。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二月廿四日(1861年4月3日)
【精华点评】
善于提炼家训的曾国藩,以培养淳朴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他将祖父星冈公治家之方提炼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八字,将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三不信,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读古书以训话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和“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是曾国藩为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家规。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反复叮嘱子弟“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谨记家训。他将家训家风与家运联结起来,认为家运取决于家中气象有无生气和敛气。“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经典格言】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即不扯谎也),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与地方父母官相处之道
(1862年10月26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家书】
澄弟左右:
沅弟金陵一军,危险异常;伪忠王率悍贼十余万,昼夜猛扑,洋枪极多,又有西洋之落地开花炮。幸沅弟小心坚守,应可保全无虞。
鲍春霆至芜湖养病,宋国永代统宁国一军,分六营出剿,小挫一次。春霆力疾回营,凯章全军亦赶至宁国守城,虽病者极多,而鲍、张合力作战,此路或可保全。又闻贼于东坝抬船至宁郡诸湖之内,将国冲出大江,不知杨、彭能知之否?若水师安稳,则全局不至决裂耳。
来信言余于沅弟,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甚是甚是。沅弟之才,不特吾族所少,即当世亦不多见。然为兄者,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非特沅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1,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弟既如此,并告子侄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注释】
1庆吊:指喜事及丧事。
【译文】
澄弟左右:
沅弟在金陵的军营特别危险。伪忠王率领十余万人,日夜猛扑,洋枪极多,又有西洋的落地开花炮。幸亏沅弟小心坚守,应该可以保全无事。
鲍春霆到芜湖养病,宋国永代理统率宁国一军,分六营进攻,小败一次。春霆不顾病休,急速回营。凯章全军也赶到宁国守城,虽然病号很多,而鲍、张联合作战,这一路可以保全。又听说敌人在东坝抬船到宁郡附近湖内,企图冲出大江,不知道杨、彭清楚不清楚?如果水师安稳,那么全局就不至于溃败了。
来信说我对于沅弟,既然爱他的地,就要忽略不计较他的小节,很对很对!沅弟的才能,不仅仅我家族中少有,在当今世上也不多见。然而,做兄长的,总应该奖励他的长处,规劝他的短处。如果明知他错了,一概不说,那便不是沅弟一人之错,而成了我们一家之错了。
我们家对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去称赞他们的贤良,也不可去说他的不是。与他相处,以保持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为适宜。他有庆吊的事,我家必到。他有公事,须要绅士帮助的,我家不出头,但也不躲避。他对于前任后任的变化,上司衙门的请求委托,我家不参与其事。弟弟这样做了,还要告诉子侄们都这样。子侄与官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1862年10月26日)
【精华点评】
一百多年来,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谚语,这句谚语深刻地揭示了精通内圣外王之术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也明确地指出了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方面对人们的深远影响。
随着曾国藩和曾国荃的官运亨通,权势增大,曾国藩的家人慢慢地惯于喜欢在人前指画,经常往来省城、县城,干涉一些政事。曾国藩对此深为忧虑。做官,他最大的期望便是家中和顺平安。身为官亲,不干预地方事务,实乃最明智的举措。胡雪岩
【经典格言】
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弟既如此,并告子侄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世家子弟,钱、衣不可多
(1862年6月20日与大儿子曾纪泽书)
【家书】
字谕纪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