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人生巅峰(1)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 曾国藩著 雅瑟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3章人生巅峰(1)

第33章人生巅峰(1)

——节制江南,平定太平军,名垂青史

1860~1864年,收录曾国藩从咸丰十年到同治三年的家书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

(1860年12月6日与曾国荃、曾国葆书)

【家书】

沅弟、季弟左右:

恒营专人来,接弟各一信,并季所寄干鱼,喜慰之至。久不见此物,两弟各寄一次,从此山人足鱼矣。

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俱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慎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季弟信亦平和温雅,远胜往年傲岸气象。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廿八日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之官是做不尽的,尔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1。今吾仅述此语告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曰“象2,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辨足以饰非”,曰“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傲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余于初六日所发之折,十月初可奉谕旨。余若奉旨派出,十日即须成行。兄弟远别,未知相见何日?惟愿两弟戒此二字,并戒后辈当守家规,则余心大慰耳!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注释】

1耳提面命:形容当面倾听殷切恳诚的教诲和希望。

2象:传说中先古舜帝的弟弟。

【译文】

沅、季弟左右:

恒营有专人来,接到两弟各一封信及季弟寄的干鱼,喜慰之至。久不见这种东西,两弟各寄一次,从此山人(指曾国藩自己)可以有足够的鱼吃了。

沅弟以我切责的信,痛加引咎自责,惧怕走上危机之路;而想步入谨言慎行之道,能够这样做,是弟弟终身得福的好事,也是我家的幸运。季弟的信平和温雅,比往年骄傲、懒惰的情形强多了。

我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十月廿八日早,侍奉祖父星冈公于屋阶前,请祖父的训示说:“这次进京城,请求祖父教训。”星冈公说:“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但不要骄傲,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骄傲,更好全了!”这个遗训不远,至今还像耳提面命呢。我现在谨把这段话告诉你们,告诫两弟总以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唐、虞时代有个叫丹朱的恶人,傲慢;有个叫象的,也很傲慢;桀纣的无道,说自己可以拒绝一切忠言,能言善辩就可以粉饰一切过失,说自己的命运授之于天,说敬重不必实行,这都是傲的体现。

我自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便努力戒惰,以改正没有恒心的毛病。近来又努力戒傲。昨天徽州没有失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以为是的见解;既败之后,我更加深入反省。大约军事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居其一。大官大贵人家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居其一。

我于初六所发的奏折,十月初可接到圣旨。我如果奉旨派出,十天内便要启程。不知何日可以相见?唯一的是愿两位弟弟戒傲戒惰,并嘱后辈也戒这二字,遵守家规,那我便大大欣慰了。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1860年12月6日)

【精华点评】

1859年9月,石达开自湘南退入广西,曾国藩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制定以湖北为基地的四路图皖方略。1860年,趁太平军集中兵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之际,曾国藩与胡林翼率湘军进围天京西线重镇安庆,并于桐城部署重兵准备阻击援军。同年夏,清廷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统四省军务,并令其驰援苏南。他上疏力陈攻占安庆不仅关系淮南全局,且为将来克服金陵的根本,坚持不撤安庆之围,自己率领一军进驻安徽祁门,准备进军苏南。

升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个人及家族愈发风光。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再次提到过世祖父的遗训,并向弟弟们规劝“满招损,谦受益”,“大官大贵人家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要求他们遵守家规,戒傲戒惰。而“满招损,谦受益”的谚语对大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意思是规劝世人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当一个人官高禄厚、登峰造极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准备,万一有什么不幸或变故的话,也不至于一蹶不振。凡事应留余地。俗语也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如果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自当好自为之,知机善退,才不会招致失败。

【经典格言】

星冈公曰:“尔之官是做不尽的,尔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1861年2月13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家书】

澄侯四弟左右:

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并纪泽十一月十五、十七日等语,具悉一切。

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1,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2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

此间军事如常。左鲍二军鄱阳、建德交界之区,尚未开仗,贼数太多,未知能否得手。祁门、黟县、渔亭等处尚属平安。余身体无恙,惟齿痛耳。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正月初四日(十一年第一号)

【注释】

1发人之覆:斥责人家的失败。

2晏起:晚起。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十二月底从九弟处寄来你的信,还有纪泽十一月十五、十七日等信。知道一切。

弟弟对于世事、阅历逐渐加深了,但信里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一骄傲,就满足;一满足,就倾覆。凡属动口动笔的事,讨厌人家太俗气,嫌弃人家鄙恶,议论人家的短处,指斥人家失败,是骄傲的表现。不管所指责的是不是真的,即使都是正当切中要害,也是天道所不许可的。我家的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说别人这个短那个长,讥笑别人这个鄙俗那个粗陋,都不是好现象。贤弟要告诫子侄辈除去骄傲,先要把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的短处、讥讽别人的失败的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可叫后辈们事事处处警惕改正。

要想去掉骄字,以不轻易非难讥笑别人为第一要义。要想去掉惰字,以起早床为第一要义。弟弟如果能够谨慎遵守星冈公的八字诀和三不信,又记住愚兄的去骄去惰的话,那家里子弟,不知不觉的便会一天比一天近于恭敬、谨慎了。

这里军事一如往常。左、鲍二军在鄱阳建德交接的地区还没有打仗,敌人太多,不知能不能成功?祁门、黟县、渔亭等地方还算平安。我身体无病,只是牙疼。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年2月13日)(第一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