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京宦生涯(14)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 曾国藩著 雅瑟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章京宦生涯(14)

第15章京宦生涯(14)

【精华点评】1838年,曾国藩从家乡到京城参加会试,以第三十八名中试。殿试取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后又由道光帝亲拔为第二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继续深造。1840年2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第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秩从七品。寒窗苦读数十载,曾国藩终于顺利地攀登上了封建科举仕途的顶层。信中,曾国藩透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此时的他已经离家做京官七年,这是他第一次在心中提出想回家的想法。但是路途遥远,回家有三个为难的地方:一是路费短缺;二是带家眷一起回的话,缺路费不说还没有住的地方;三是担心开缺后难以很快补缺。由此,让人好奇曾国藩为官多年,怎会连回家的路费都短缺?这就要说到清代官员的薪水了,清代官员的俸禄分为正薪和养廉费,正薪很低,一个七品县令年薪不过四十五两银子,禄米四十五斛;一品大学士年面额五十千文的清代纸币,薪也不过一百八十两银子,禄米一百八十斛。养廉费远远超过正薪,其作用是鼓励官员廉洁自爱。曾国藩所在的翰林院清闲,其间的官员正薪和禄米与同品级的其他官员一样,但养廉费却是最低的。又加之没有实权,本省的地方官也不会有冰敬和炭敬,所以曾国藩比同品级其他官员的收入低得多。这就是曾国藩虽想念家中父母亲人,却因路费紧张无法回家的原因。

【经典格言】

梦寐之中,时时想念堂上老人。望诸弟将兄意详告祖父及父母,如堂上老人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书信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立即回家。下次写信,务必详细书明堂上各位老人之意。

为母亲失眠担心

(1848年1月11日与父母书)

【家书】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二月初五,接到家中十一月初旬所发家信,具悉一切。男等在京,身体平安,癣疾已痊愈。六弟体气如常。纪泽兄妹五人皆好。男妇怀喜平安,不服药。同乡各家亦皆无恙。

陈本七先生来京,男自有处置之法,大人尽可放心。大约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男光景颇窘1,渠来亦必自悔。

九弟信言母亲常睡不着,男妇亦患此病,用熟地、当归蒸母鸡食之,大有效验。九弟可常办与母亲吃,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若常用黄芪、当归等类蒸也。略带药性而无药气2,堂上五位老人食之,甚有益也。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

老秧田背后三角丘,是竹山湾至我家大路,男曾对四弟言及,要将路改于坎下,在檀山嘴那边架一小桥,由豆土排上横穿过来。其三角丘则我栽竹树,上接新塘坎大枫树,下接檀山嘴大藤包里,甚为完紧,我家之气更聚。望堂上大人细思。如以为可,求叔父于明年春栽竹种树;如不可,叔父写信示知为幸。

男等于二十日期服已满,敬谨祭告。廿九日又祭告一次,余俟续具。

道光廿六年十二月初六日

【注释】

1窘:窘迫。

2药气:药味。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二月初五日,接到家中十一月上旬所发的信,知道一切。儿子等在京城,身体平安,儿子癣疾已好了。六弟的身体气色如常。纪泽兄妹五个都好。儿媳妇又有喜,身体平安,不用吃药。同乡各家也都平安无事。

陈本七先生来京城,儿子自有处理安置的办法,大人尽可放心,大约是款待客气些,打发则少些。儿子的光景比较窘迫,他来了也一定后悔的。

九弟来信说母亲经常睡不好,儿媳妇也犯这种毛病,用熟地、当归蒸母鸡吃,很有效验。九弟可经常办给母亲吃,乡里鸡肉猪肉最养人,如果经常和黄芪、当归等蒸着吃,稍微有点药性,又没有药味,堂上五位老人吃了,很有益处。希望弟弟们留心办理。

老秧田背后的三角丘,是竹山湾到我家的大路,儿子曾对四弟说过,要把路改到坎下,在檀山嘴那边架一座小桥,由豆土排上面横穿过来。在三角丘多栽竹子,上可接新塘坎的大枫树,下可接檀山大藤,包成一圈,很是完整紧密,我家的兴旺气象,便更加聚合了。希望叔父大人在明年春栽竹种树,如果不同意,请叔父大人来信指示。

儿子等于二十日为祖母守孝期限已满,敬谨祭告。廿九日又祭告一次,其余下次再行禀告。

道光廿七年十二月初六日(1848年1月11日)

【精华点评】

母亲江氏是除祖父外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另一个人。她出生于寒微之家,入曾家后勤劳简朴,贤良淑德。在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结婚的四十多年里,她先后生有九个子女。除两个女人夭折外,全家十口人都是她亲自操劳。江氏娘家上有父母,前有哥哥两个,后有一个弟弟,这使得她在出嫁前就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习惯。她不仅将这种思想作风带到了曾家,给予曾国藩兄弟极大影响,还时常带着年幼的儿子们到娘家走动,作为长子,曾国藩从舅舅们身上也学到了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品德。因此,曾国藩兄弟与外祖父家的关系一直密切,曾国藩家书中也多次提到外祖父家的情况,不难看出他对舅舅们的关心和亲情。

【经典格言】

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若常用黄芪、当归等类蒸之,略带药性而无药气,堂上五位老人食也。甚有益也。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

操心祖父之病

(1848年5月16日与父母书)

【家书】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礼安:

三月二十日,男发第五号家信,内言及长孙纪泽与桂阳州李家定亲之事,不审已收到否?

男等身体平安。次孙子廿四日满月,送礼者共十余家。是日未请客,陆续请酒酬谢。男妇生产之后,体气甚好,所雇乳母最为壮健。华男在黄正斋家馆,诸凡如恒。

祖父大人之病,未知近日如何?两次折弁皆无来信,心甚焦急。

兹寄回辽东人参五枝,重一两五钱。在京每两价银二十四两,至南中则大贵矣。大约高丽参宜用三钱者,用辽参则减为一钱;若用之太少,则亦不能见功。祖父年高气衰,服之想必有效。男前有信,托江岷樵买全虎骨,不知已办到否?闻之医云,老年偏瘫之症,病右者,以虎骨之右半体熬胶医之;病左者,以虎骨之左半体熬胶医之,可奏奇效。此方虽好,不知祖父大人气相宜否?当与刘三爷商之。若辽参则醇正温和,万无流弊。

次孙体气甚壮,郭雨三(汝霖)欲妻之以女。雨三,戊戌同年,癸卯大考二等第三,升右赞善。其兄用宾,壬辰翰林,现任山西蒲州府知府。其家教勤俭可风。其次女去年所生,长次孙一岁,与之结婚,男甚愿之,不审堂上大人以为何如?下次信来,伏祈示知。

又寄回再造丸二颗,系山东杜家所制者。杜家为天下第一有福之家,广积阴德。此药最为贵重,有人参、鹿茸、蕲蛇等药在内,服之一无流弊。杜氏原单附呈,求照方用之。

欧阳沧溟先生谋衡阳书院一席,男求季仙九先生写信与伍府尊,求家中即遣人送至岳家为要。

同乡周华甫(扬之)、李梅生(杭)皆于三月仙逝,余俱如故。男等在京,一切自知谨慎,伏乞堂上大人放心。

男谨禀

道光廿八年四月十四日

【译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大人礼安:

三月二十日,儿发出第五号家信。里面说到您的长孙纪泽与桂阳李家定亲的事,不知是否已收到了?

儿等身体平安。您的次孙于廿四日满月,送礼的共有十多家。这天没有请客,只是陆续请酒酬谢。您儿媳生孩子之后,身体气色都很好,所雇的乳母最为健壮。国华在黄正斋家教书,其他事如旧。

祖父大人的病不知近日怎样了?两次信差到京均无来信,我心里很焦急。

现寄回辽东人参五枝,重一两五钱。在京城每两价格是二十四两银子,到南方则更贵了。大约高丽参应用三钱的,用辽东参则减为一钱,如用得太少,也不能见效。祖父年老气衰,服了想必有效。儿前些日子写信给江岷樵买全虎骨,不知已办到没有?听医生讲,老年偏瘫病,病右侧身子的,以虎骨的右半边熬胶医疗,病左侧身子的,以虎骨左半边熬胶医疗,有奇效。这个方子虽然好,但不知祖父大人体质气色是否相适宜?应与刘三爷商议。像辽东参这样醇正温和,绝无问题。

您的次孙身体气色都很好,郭雨三(名汝霖)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雨三是我戊戌同年,癸卯年考核官吏列二等第三名,升任右赞善。他哥哥用宾,壬辰年翰林,现任山西蒲州府知府。他家家风勤俭,他的二女儿是去年所生,比我第二个儿子大一岁。与他结亲家,我很愿意,不知堂上大人以为如何?下次来信,恳请指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