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变扭的感觉2
第204章变扭的感觉2
一家人开始围着吃饭,郑家也算是看得起了,将好吃的东西都重新摆位,比喻活鱼和虾尾都摆在了她的附近。毕竟来者是客吧!郑尚龙坐在她的对面,时不时用小心谨慎的表情看了看她,她刚才不会把之前变扭的感觉体现出来,都留下吃饭了,当然会笑了,只是这会是她今年第一餐最变扭的用餐。
“若西啊!伯母记得你还有个弟弟?现在在哪上学啊?大学了吧!”她哪里记得,只不过是尚龙哥刚才才提起的而已。
“没有呢!今年高三了,我弟弟小杰比我小了五岁。”夏若西笑着说。
“那小杰的成绩怎么样?他打算考哪里的大学啊?”伯母接着说。
“我弟弟的成绩挺好的,这次的段考都考了年级前五名。他喜欢篮球,应该会考体校吧!”若西如实地说。
“体校好!军校也好!小杰既然喜欢运动,要不要伯父帮他弄到当兵的名额?”伯父附和道,现在想当兵比之前要难进多了,想要弄到一个名额,可不是花一点点钱就能够搞定的事情,不仅需要大把资金还要很强大的人脉关系。
“这个得看他的意思,我回去问问他。”客套话,她不会真的回去问。
“可以可以!就看小杰的意思了!吃菜吃菜!”一边说一边帮夏若西夹了一个虾尾。
“谢谢伯父。”若西礼貌地接下。
“若西今年毕业吧!在哪个大学啊?有没有实习工作了?”还没有吃几口,伯母又开始问起来,从若杰身上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刚准备开口回答,对面的郑尚龙更加的积极,立马就抢了她的回答:“妈啊!若西比我要强多了,不过说来缘分,我和若西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系的学生,但是若西的门槛可比我高多了,人家现在在薄氏,已经转正升级为夏组长了。”
郑尚龙说的很夸张,但是伯母和伯父的表情更加的夸张,原因很简单,绝对和大家想的一模一样,一个没有毕业的女大学生,既然可以进入薄氏,而且转正了还升级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事,不是走的后门就是另有原因,换成之前的老夏,说不定还真会有些后门什么的,但是现在的老夏,谁还愿意去搭理他呢!
“不错啊!西妹子,没想到你的专业这么棒,能进入薄氏可是件大好事啊!伯父真为你赶到高兴,好好干!在薄氏待上几年,万一出来了都必定是个人才,许多公司都会抢着要你。”
“什么门槛啊!咱儿子也不错啊!在自家的公司上班,咱们家的康才也时s市的上市公司,业绩属于上等的。”许是伯母怕看低了自己儿子,连忙争辩了两句。
听到这话,夏若西睁大了眼睛,自家公司?康才公司,是郑尚龙爸爸的公司?天啊!尚龙哥从来都没有和她说过,难怪他一毕业就能进入这么大的公司上班,原来这都是他自己家的产业。又难怪他可以想办法将她也带进公司,原来他是以主人的身份邀请的。
“妈!我还没有告诉若西,康才是爸的公司呢!瞧你着急的,我这样怎么挖角啊!我还准备将若西从薄氏里挖出来,她可是一枚经商的好苗子。”为了免除尴尬,郑尚龙泄气般的语音开口然后还跺了跺脚。
“说的也是!西妹子帮伯父打理公司也是不错的,尚龙又这么赏识你,伯父非常愿意将你抢过来!不过薄氏是个很不错的企业,你可以先在薄氏干几年,学到了东西就来伯父的公司,咱们好好一同合作,就皆大欢喜了!”
哎哟喂!尽说了一些好听话,如果真的想邀请她过来,就直接这么邀请了,开口让她在薄氏多待几年,她如果在薄氏混的风生水起,怎么会愿意出来帮他打理公司呢!她又不傻。和商人聊天真的得多带几个脑子,因为他们通常都是话里藏话,句句都是陷阱,让人跌进去就很难爬起来。
“伯父客气了!以后的事谁知道呢!也许若西在薄氏没有学到什么,还是小职员一枚,若西也不好意思来康才了不是!到时候万一真的来了,伯父也不要嫌弃才是。”客套话谁不会说,她跟着薄斯冉这么久,这种话早就学会了,再说了她现在跟在薄斯冉的身边,再怎么样都不会离开他去任何公司的。不是其他公司她看不上,而是不舍得人罢了。
“当然不会嫌弃!康才的大门随时被你敞开。”伯父豪爽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谢谢伯父。”夏若西笑着点了点头,这个话题应该也就这般结束了。
一边安静了很久的伯母又准备开口问点什么,但是立刻被伯父止住了,伯母又还能问她家的谁呢?问她爸爸?不合适,这样一顿饭的气氛就尴尬了,连伯父都扭转不来。问她妈妈?更不好说!妈妈的好吃懒做在小区里都知道,伯父肯定也是有些耳闻的,当初爸爸选择妈妈,也是因为妈妈长得漂亮而已,也多亏了妈妈长得不错,她和弟弟若杰才能长得不错,毕竟她姐弟都长得偏向于母亲。
其实夏若西也是能理解伯母的,毕竟尚龙哥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他喜欢她的模样,处处注意她的表情,也时不时帮她说说话解围什么的,当妈妈的,肯定要对儿子看重的对象搞搞清楚,比喻先问问她家的情况,很显然伯母心里是知道她家有些什么情况的。爸爸破产的事情当初还闹得挺大的,想想也是心寒。
吃完饭,跟着长辈们来到客厅,坐着聊了聊工作上的事,夏若西便起身说要离开,虽然还挺早的,只有七点多,但是她坐不下去了。
“走吧!看看我给你准备的东西。”郑尚龙也跟着起身,带她去了书房。
刚走进书房就听见门外伯父叹气的声音:“嗨!这么聪慧的姑娘,她对销售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只可惜投错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