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是她,二十岁的少年郎啊 - 替嫁嫡妻 - 盛朵时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替嫁嫡妻 >

第一百二十八章:是她,二十岁的少年郎啊

景深三年,君明臣良,盗贼衰熄,人知自爱,而不犯法,天下和乐,人又安,一派升平。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皇帝徐得禧,不负先帝所托,将晟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自晟国开国以来,一脉相承三贤君,实在是芸芸众生之大幸。

是日,皇帝照例每日来寿康宫平请安,午膳留下陪许重熙进膳。

“哀家听闻,大垣国要求娶嫡长公主?”

“母后放心,朕绝不会让妹妹嫁到那蛮荒之地的。”

欢颜是他唯一的妹妹,得禧又怎会舍得让她去和亲。自古公主和亲,说的好听些,叫两国结秦晋之好。可说白了,出嫁公主,不过是做了他国的质婆,受人要挟。

自汉唐直至元明,和亲之举不绝于书。

和亲,也不过是利用女子,与边疆各族首领结亲和好,换来几年或几十年边境稳定的手段罢了,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古有昭君出塞,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能用一个无足轻重的女子解决的事情,朝中大臣定不会允诺你用千军万马解决。”

许重熙在试探,试探皇帝是否真有这个决心,能庇佑欢颜一生。

“母后,朕仅一妹,断然不会让她离开圣京城。公主府,已经在建造了。”

其实,论对欢颜的疼爱,得禧绝不输许重熙。

说话之间,烛影将热气腾腾的宋嫂鱼羹端了上来,许重熙看着竟一时有些失神。

“儿臣听烛影嬷嬷说,母后从前最爱吃临安菜,且偏爱这宋嫂鱼羹。儿臣让人从临安捞了几条鳜鱼,快马加鞭送到了皇宫,还带来了临安丰乐楼的厨子。”

用弓鱼术,将鳜鱼束缚起来,可离水存活。但一般而言,弓鱼术也只能让鱼保持离水两日不死。

为保证鲜活,故而从临安河域一路北上,将鳜鱼放置水桶中养着,水路行三日。

又用弓鱼术,快马加鞭行两日。即便如此小心,抵达皇宫时,十条鳜鱼存活的也只剩三条。

“此等劳民伤财之事,不能再做。你是皇帝,君举必书,一言一行皆会记载在史册,万万不能因为了口腹之欲,劳民伤财。”

即便在身侧记载史书的人,是皇帝的亲舅父,也还是要君举必书,不得隐瞒。

“若是母后能凤体康健,朕即便是受尽千夫所指又如何。”

皇帝以孝心闻名天下,自先帝去世,太后长病,而帝奉养无怠,至今已三年。时太后伤寒,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吾儿孝心,哀家都看在眼里。”

宋嫂鱼羹呈了上来,皇帝只喝了一碗便不再让盛了。

“这鱼羹,想来你是吃不惯的。哀家知道,吾儿不喜食鱼,总觉得有些腥味。”

“确是如此,不过这宋嫂鱼羹倒还不错,比旁的鱼汤鲜嫩,吃起来味道还有些像蟹肉。”

“同你父皇,真是如出一辙,竟连口味都一样。”

许重熙有时候看着得禧,会突然有些失神,这孩子真是像极了徐绍宸。

“父皇一直以来都饮食清淡,母后如今的饮食也清淡了不少。”

“哀家也曾去过江南,先帝为太子时,受命去江南巡查。到了临安,带哀家去吃了宋嫂鱼羹。当时只觉得好吃,如今再吃这宋嫂鱼羹,竟是吃不出从前的滋味儿了。”

“母后觉得不好吃?可是厨子做的不好?”

得禧有些担心,不合母后胃口怎么行?

“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哀家心境变了,食之无味。”

烟雨江南,岁月静好,此生只合江南老。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已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二十多年里,她生了三子两女,自己也从二九年华的太子妃,变成了寿康宫太后。

他,也不在了。

明日,便是先帝三年忌辰了。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一转眼徐绍宸都离去三年了。

得禧走后,许重熙又开始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抄写佛经。除了这些,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直至晨起,许重熙才停笔,将手抄佛经,一张一张的置入火炉中。

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先帝大哀家三岁,应当也会在奈何桥上,等上哀家三年吧。”

许重熙像是在自言自语,也像是在同烛影说道。

“先帝一生独爱太后娘娘,一定会的。”

“其实,他不等也没关系,哀家会去追随。”

抄写的佛经很快便烧完了,看着火光,许重熙突然便有些释然。

泪眼朦胧之间,仿佛又看见了先帝,是一如初见时,那意气风发的模样。

是她,二十岁的少年郎啊。

“烛影,将哀家那凤冠拿来。”

许重熙哑着嗓子,有气无力的扶着烛影,颤颤巍巍的起了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