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尚书治水失利,太孙亲自请战
第18章尚书治水失利,太孙亲自请战 “岂有此理!”
朱元璋把手中的奏折摔在桌子上,气的破口大骂。
脸色非常不好看。
周围的温度都降低了不少,宫女和太监连忙低头,呼吸都控制地比较低微。
生怕惹到了这位发火的帝王,以至于受到惩罚。
朱英意外,上前拿起奏折看了一下,原来是御史大夫陈宁的奏折,弹劾工部尚书泰逵。
因为朱英的治水良策和水泥,让泰逵担起了治理两河水患,赈灾已经收到水患影响的地区。
结果这位竟然玩忽职守、贪赃枉法!
河南道荥阳区域发生了水患,整个州都被淹没了,这里算是一个大平原地区,所以良田无数,却都被淹没,导致颗粒无收。
泰逵带着朝廷的赈灾银和赈灾粮到了河南道,直接就把这些钱财和粮食发下去。
至于下面的官员怎么分发,他是不管不顾的。
也就导致整个河南道的灾民有一大部分没有获得赈灾银和赈灾粮,以至于流离失所,直接离开了河南道,南下到了湖广一代。
这湖广地区的御史们,就立即调查,发现了河南道地区的灾民一个一个都饿得面黄肌瘦。
他们的粮食本来也不多,大部分也都进入了粮仓,但是这湖广的总督还算是可以,下令让人放粮,同时,继续反应河南道的灾民情况。
上面的御史大夫知道了之后,便收集了地方上的御史大夫的情报,写了奏折。
来来回回已经是月余的时间。
如此情况不得不让朱元璋大发雷霆。
朱英看完之后,也觉得十分可惜,朱元璋和朝廷都是比较重视河南道的灾情。
泰逵更是在百官们面前做出承诺,相当于是军令状。
结果却给办砸了。
朱元璋最痛恨的便是这种昏庸无能,还习惯贪腐的官员,杀气来,丝毫不手软。
“来人!”
“传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这锦衣卫本来是朱元璋为了监察百官而设立的一个可以直接面圣的机构,也就是说,锦衣卫上下直接由他统领和任命以及调度。
只不过,在胡惟庸案之后,这锦衣卫的权柄也越来越大,朱元璋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把持朝廷的“胡惟庸”,就直接废除了锦衣卫追缉、审讯、看押等权柄。
但是作为一个疑心重、控制欲非常强的皇帝。
朱元璋并没有完全废除锦衣卫这个机构,还一直用着。
历史上,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就有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的影子。
不过一会儿。
一身锦衣的蒋瓛大步走进来,到了位置,便躬身施礼。
“臣,参见皇上,参加殿下。”
朱元璋直接开口道:“嗯,工部尚书泰逵有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赈灾不利之罪,你立即带人,前去捉拿,给咱带回来,咱倒要问问,他当初当着咱、当着那些爱卿的面,是怎么承诺的!”
他很气愤,大孙给出了那么好的治水良策,六部大臣们,无不称赞。
他自己看了也觉得写的非常好,有了这治水良策,能够减轻大明一大部分的水患之影响。
不仅如此。
泰逵这一次赈灾,带着四样利器。
一个是朱英的治水良策。
第二个是朱英的水泥。
第三个是朝廷的赈灾银。
第四个是朝廷的赈灾粮。
有了这四样利器,一定可以完美地减轻这一次河南道的水患。
可是呢?
这泰逵竟然玩忽职守,导致河南道的灾民背井离乡,一路乞讨到了湖广。
如果没有湖广的官员救济,怕是要闹到应天府。
朱元璋是草莽出身,可是很清楚地知道,这水患要是处理不好,可是会出大问题。
蒋瓛得了命令,拿了朱元璋的御赐令牌,走了出去。
朱英则是给朱元璋按着肩膀,说道:“老爷子也别生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大明还需要老爷子您坐镇,可不能因为这种败类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也糟心,他连李善长这样的大臣都杀,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