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道衍和尚的眼光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6章道衍和尚的眼光

第56章道衍和尚的眼光  在朱元璋看来,治理国家并不是非常难。

前车之鉴已经非常多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借鉴。

大宋舍弃了武将,来一个士大夫治国。

结果呢?

完全没了一点儿风骨,连皇帝够跪了。

而大唐尚武,可惜却还是被异族之人钻了空子,来了一个安史之乱。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却因为大兴土木、重徭役、苛政猛于虎,导致贫苦百姓活不下去,唯有造反。

还有一个原因,自然是六国余孽未能完全剿灭,让那些贵族们有了翻身的机会。

大明呢?

大明是反对压迫中原汉民的蒙元之统治,要恢复汉庭。

这不是汉人自己和自己斗,而是所有汉人联合起来,要恢复汉人的统治。

如今的大明有九大塞王镇守边关,也有很多卫所镇守各地。

随时一个调令,就可以聚集十万大军。

又以科举取士,让天下文人都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外武内文。

这就是朱元璋的治国之道。

然而,他这也不过是大方向上的国策。

朱英要做的是要从百姓自身出发,把大明国祚的根基打牢,然后再在这上面建造一个超级大国。

他的讲述,朱元璋倒是听懂了一些。

“你想要百姓手中也有钱财?”

“可是,你这样做,岂不是先喂饱了那些商贾,然后再分给百姓?”

“到时候盆满钵满者,已久是那些商贾,百姓又能够分的多少?”

朱英胸有成竹地回道:“商贾要缴纳赋税,所以就要朝廷官员能够严苛对待那些商贾,凡是有偷税漏税者,满门抄斩。”

“最严重的刑罚之下,商贾们不敢不缴纳赋税,这些赋税可以充盈国库。”

“再由朝廷以以工代赈的名义,发给百姓钱财。”

“大头是我们拿,富商们吃下一小部分,我们再分给百姓一部分,剩下来的当做军饷、俸禄。”

朱元璋沉默了一下。

他似乎突然想明白了朱英的谋划。

这是又给商贾吃草,还要商贾们去跑,最后的钱财,大部分都落入了大明的国库。

鼓励经商、放宽对商贾的约束,好让他们去做大买卖。

紧接着,加重商贾的赋税,提升大明国库的收入,从商贾手中抢钱。

不简单啊!

朱元璋欣慰地拍着朱英的肩膀,说道:“不错,有咱的一丝风范。”

“商贾们都是重利忘义之人,他们不从事耕种,只是从北边买一些货物,运送到南边,又或者是开一座酒楼,办一座青楼,就能够越来越有钱。”

“然大明的安稳并非在于这些商贾,而是在于农桑,没了粮食,天下大乱。”

“你能够把商贾当做是自己手中的刀,咱就放心了。”

朱元璋选择继续观望,一旦有一些事情,朱英控制不住的时候,他再出手。

这也是教导朱英的一种方式。

当年,朱标为太子的时候,朱元璋也是很少插手朱标的谋划,他想要做什么,朱元璋都会答应。

其实,朱英也根本不必向他解释这些原理,因为朱元璋想要看到的是朱英到底适不适合大位。

大明立国才几十年,他不想大明最后也步入大秦的后尘,二世而亡。

要说朱元璋心中最佳人选?

那自然是朱标。

而朱标死了之后,对于朱元璋、对于大明的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在还没有册立皇太孙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在想着,朱元璋会册立谁,又或者是,他们争取让朱元璋册立谁。

按照嫡长子顺位继承制,那自然是亲王朱樉。

可是朱樉此人并不适合成为大明的储君,这一点不仅仅是朱元璋心中明白,大臣们心中也明白。

立幼不立长、立贤不立长,这些也都会引发朝局动荡。

至于后来的永乐大帝,其实这个时候,并不受朱元璋待见,也不受百官们待见。

为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