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洪武年的官员不好当
第80章洪武年的官员不好当 “传旨,华盖殿大学士刘三吾,会同礼部尚书李原名等,处理太孙大婚事宜!”
朱元璋说着,顿了顿,“让户部,别舍不得花钱,办得越风光越好。”
“还有工部,造办处,十二监,大婚所用之物,不得含糊,务必精美!”
“传旨苏州,杭州,松江织造局,丝绸布匹金银线等物,必须十全十美,现在就动手准备。”
早朝之上。
朱元璋在君臣奏事之前,便传了这样一道旨意。
其意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想要为朱英大办一场婚礼。
皇太孙大婚,普天同庆,银子花起来就和流水一样。
不过,现在的大明有了东瀛的银矿,那必然是不缺少银钱。
朱英也没说什么。
老爷子高兴就成。
再加上现在大明确实需要来一场这种国家大办大揽的事情,把钱花出去,这个钱才能流通起来。
真要是抠抠搜搜,那几年下来,国库倒还算是充盈,百姓实际上还是饿着肚子。
和珅说的其实也没错,只有把当官的喂饱了,百姓们才能喝口汤。
科道言官们,御史们也都是互相看了看,没敢真的上前劝说朱元璋要勤俭节约。
这时候说这样的谏言,那就不是谏言,那是疯言风语。
朱元璋可能碍于面子,会下旨稍微节俭一下。
可是肯定会在心中记上一笔。
到时候,皇太孙要是也因为这事儿记上一笔,那你这个科道言官就算是再怎么正直,以后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科道言官了。
皇太孙回到大明之后,大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洪武二十五年以前是什么样子?
百姓们过着的是什么生活?
洪武二十五年之后的大明又是什么样子?
他们当官的过着的是什么生活?
这一点,不仅仅是他们这些朝中大臣的心中明白,就是这天下的百姓心中也会有一杆秤。
皇太孙的婚事要大办,就算是一千万两白银下来,那也不会有大臣说什么铺张浪费。
朱元璋看着身边的朱英,感慨道:“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你的婚事若是寒酸了,咱怎对得起你祖母,对得起你爹娘?”
“等咱闭眼之后,你祖母问咱,大孙子的婚事操办得咋样?咱咋说?”
朱英心中感动,“皇爷爷,谢谢您!”
朱元璋笑着道:“该说谢谢的人,应该是咱,你在那仙岛呆了十年,受了多少苦,咱不太清楚,却也能够想得到!”
“你回到大明之后,让大明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又是精盐,又是水泥,又是坚船利炮,直接打的东瀛都俯首称臣了。”
“大明之荣耀,便是在你手中才会散发更大的光芒!”
“你时常说,以后要让大明的日月光耀大地,凡是日照之地,皆为明土。”
“咱可是一直记着你这句话呢!”
“您放心!”朱英笑道,“孙儿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
大臣们连忙恭贺。
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天家亲近之言罢了。
当真还能日照之地皆为明土?!
那样的大明,他们是想都不敢想啊。
早朝之后,众翰林学士三两成行的往宫外走,笑着议论皇太孙的婚事。
杨靖和刘三吾并肩而行,低声细语。
“三吾兄,恭喜你啊。”
刘三吾不苟言笑,“仲宁兄,殿下大婚之事乃是关乎于皇家礼节,我这小小侍郎,顿感压力倍增啊,只有忧愁,何来欣喜。”
杨靖笑而不语。
刘三吾也明白,这里并非说话的地方。
两人不再言语,离开了皇宫,回到家中换了一身衣服,这才去了悦来客栈。
“仲宁兄,太孙殿下大婚,皇上似乎要大办。”刘三吾率先开口。
杨靖回道:“这是自然。”
他品尝了一下美酒,摇摇头,细细品味,之后才解释道:“皇上这是在为太孙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