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高不成低不就的武将二代们
第84章高不成低不就的武将二代们
常昇原本是大明开国功勋常遇春的次子。 因为大哥早些年的时候犯事,被朱元璋给罢免了爵位,后来病死。
这爵位才落在了常昇的头上。
要说常遇春当年也算是身经百战,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算得上是大明立国的开国功臣最强贵勋之一。
在当年,就算是徐达那都要叫一声二哥的人。
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没能享受到平定天下之后的安稳日子,洪武二年的时候就死了。
常家也因此没了最强话事人,被一众贵勋排挤在了外面。
常昇其实也算是子承父业。
只不过,常遇春对于他的影响和教导都非常少,幼年时期,那也是因为是次子,所以很少受到过常遇春的亲自教导。
不过,常昇此人却并非一个真正的纨绔,在继承了爵位之后的这些年,也一直都是安分守己、唯唯诺诺地当好一个开国公二世。
历史上,常昇却因为蓝玉案的牵连,被朱元璋给处死了。
其实说到底,这位常昇乃是朱标正室常氏的哥哥,是朱允熥的亲舅舅。
为了不让这些淮西勋贵扶持朱允熥,在他死后开始闹分裂。
朱元璋只能是举起手中的屠刀,把一切隐患全部都埋在了爆发之前。
而现在,因为朱英的出现。
常昇这位舅舅,倒是突然之间,开始水涨船高了。
但是从朱英回到大明的时候,见了一面,后来,朱英似乎就像是忘记了自己这位舅舅一样。
常昇等了两年了。
东征的时候,他以为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没有想到,朱英直接用了徐辉祖,似乎忘记了他这个舅舅也是武将集团的人,是一个武将。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朱英都已经开始选妃了。
他这位舅舅实在是等不及了。
武将们最开始听闻朱英选择了赵思礼家,还觉得朱英是会向着武将集团。
毕竟东征还未完成,以后用着武将的地方多了去了。
然而有人却看出来,太孙殿下迎娶赵思礼家的三姑娘,未必就是向着武将集团。
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大枣。
淮西勋贵们坐不住了。
第一时间怂恿着常昇来东宫打探一下消息。
朱英对于这位舅舅还算是彬彬有礼,毕竟在历史上,如果不是因为蓝玉案,常昇或许还有一些建树。
此人之武力不如徐辉祖,但是和李景隆不相上下。
关键是,常昇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自己的舅舅,算得上是自己人。
朱英其实有过想要用常昇,但是东征之事事关重大,就算是徐辉祖,估计都不能说可以完全控场。
要不是大明这个时候中等的武将不少,什么曹兴、王弼、曹震、朱寿、张翼等人。
也有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武将。
比如蓝玉,又比如傅友德、冯胜和耿炳文,还有平安、盛庸这几位开国功臣。
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开国功臣,本身的功劳已经十分大,要是还安排他们东征,到时候,那就是封无可封,差不多要和徐达一样,直接异姓封王了。
朱元璋自然不愿意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最终才断定让徐辉祖为大元帅,带着那些侯爵级别的将领去东征。
一来,徐辉祖算得上是子承父业,此人也有一些才能,可以独当一面。
二来,跟随徐辉祖的都是一些侯爵,还有不少也都是子承父业的武将,完全可以为了功名利禄而奋勇杀敌。
这样的武将们用起来才顺手。
当初,朱元璋也考虑过常昇、常森、茹鉴、李景隆、耿璇等武将集团的二代们。
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升官加爵的机会。
然而综合考虑之后,发现这些二代们,就没有几个是会带兵打仗的人。
常昇是朱英的舅舅,又是开国公,这位算是最有成为东征大元帅的人选的机会,可惜,朱元璋可不敢拿东征开玩笑,常昇的能力远远不如徐辉祖。
至于李景隆那就更不用提了。
当初他只不过是失踪,这位就连忙向朱允炆和吕氏示好,成为了他们的鹰犬。
要不是朱元璋不想在这件事情上深究,李景隆怕是早就被砍了头。
朱英要不是手中没多少能用之人,也不会原谅了李景隆投靠了朱允炆,对抗朱樉、朱棡这种过错,还让他镇守船厂。
“舅舅此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