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形式也并非是一个过场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3章形式也并非是一个过场

第103章形式也并非是一个过场  “这一次,刑部的年终总结写的不错,以后,就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写。”

“毕竟,刑部掌管的乃是天下刑罚之事,也掌管着人的生死之责。”

“万万不可马虎。”

“一件冤假错案的出现,就关乎于好几个家庭。”

朱英坐在首位,把刑部的年终总结的奏折,交给了陈公公,让他送下去,让百官们都看看。

他则是接着道:“而户部因为事物有一些繁杂,所以这一次的年总总结写的并不详细,似乎也不知道写一些什么。”

“六部之中,也就户部这一次的表现,有一些差强人意。”

户部尚书杨靖连忙上前躬身道:“臣等无能,请殿下责罚。”

其他几位户部侍郎也连忙上前躬身请罪。

其实,这也是突然之间有这么一个任务,年终总结,总结这一年六部所做的功绩。

以前也从未有过,要说户部所作出的功绩,似乎还真的不少,可是真要是写出来,又不知道怎么写。

哪一些是重要的?

哪一些又是不重要的?

杨靖最后则是选择了赋税和赈灾这方面,其实就是直接把朱英写在皇榜上面的内容拿来用了。

要说杨靖的行为有一些愚蠢,竟然不能很好地揣摩殿下心思。

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是因为杨靖此人为官一来,那都是以实干为主,在洪武年的三十多位尚书中,他算得上是正直能干的户部尚书,得到了朱元璋的称赞的官员。

他这样的人,会不明白朱英的意思?

如果六部写的年终总结,那都是非常好的,也都得到了朱英的夸奖。

总要有一个垫底的吧?

吏部尚书詹徽那是当年东宫的官员,如今也被朱英所赏识,一直有问策。

而兵部尚书茹瑺,那也是东宫的官员,再加上,如今大明也就一个北伐一个东征,而今年的东征早就停战了,还没打起来,也就运送了一些兵器罢了。

至于北伐,那也是非常顺利,地方上的剿匪,倒也算得上是一点儿业绩。

所以啊,要论垫底的部门,那可能就是兵部了。

杨靖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写出这样一个年终总结来。

朱英冷着脸道:“我知晓,这年终总结乃是你们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我希望你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知道自己的户部在这一年,做了什么事情,又有那些不足,来年也好改正。”

“如果尔等当官,也只是为了光耀门楣,也只是为了贪污受贿,那么,不好意思,在我这里,可能要让各位失望了。”

“大明不需要碌碌无为的官员,每天按时点卯,按时离岗,也不需要,不知政事,连一个商税都收不好的侍郎。”

“更不需要,为了前途,为了位极人臣而不择手段,互相内斗弹劾的官员。”

朱英直接让陈公公拿出一份奏章来,说道:“我这里,有对于六部的一份年总总结,尔等且听一听。”

陈公公上前一步,开始宣读。

自从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制度,直接掌控六部之后,这朝堂上,也就以六部为主。

朱英首先总结的便是礼部,因为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

这样一来,他们其实很难有什么业绩。

这年终总结也就非常简单,简单到几句话就说完了。

为什么?

大明时期的学校那就不必说了,官方的学校那就是国子监、华盖殿等。

而其他的那都是地方上的私人学塾,还有几座书院,比如白鹿书院。

而书院真正兴盛起来,还要在后期,这个时候的书院比较少。

至于外交,那就不必提了。

礼部今年所做的事情也就一个主持皇太孙大婚一事,还有就是接待了东瀛、高丽和瓦刺的使者。

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接着则是吏部,而作为吏部尚书詹徽,在这一年,听从于朱英的要求,对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员,进行了一次巡查。

大明的锦衣卫机构也好,还是御史台那边,又或者是科道言官们以及都察院的官员,都要配合。

吏部这一查,颇有一种大明皇上要整顿清肃整个官吏一样,声势不算是非常浩大,却也查出不少有问题的官员。

所以吏部的年终总结也就在这一块,也算是官方直接认定了吏部的一些职责。

监督百官,如今是三方合作,并且互相监督。

首先是御史台,这些御史们也就是科道言官,是可以直接弹劾一些官员,被弹劾的官员就要停职审查,直到最终结果出来。

有问题,直接就三司会审,没问题,那就继续为官,还可能因此加官进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