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洪武三十年的大丰收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1章洪武三十年的大丰收

第141章洪武三十年的大丰收  金秋十月。

襄阳府的花生、棉花以及今年年初栽种,到了十月初要开始秋收的红薯。

朱桢所在的武昌府种植的红薯最多,一共差不多是三季。

红薯藤子都成了百姓们的最爱,就算是茎叶有些老了,去了皮,爆炒之后,还是非常美味。

在秋冬之后,就不用奢望还吃什么青菜了。

这红薯藤子到现在,那也是有钱人才吃得起,没钱没关系的百姓,连吃上一口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红薯藤子在最开始,也是能够扦插的种子。

只有三季红薯种下去,后期为了让红薯长势比较好,会割一些红薯藤子,为红薯的生长提升养分。

等到十月收割的时候,红薯藤子并不多,小心地收割存放起来,然后卖给那些商人。

地上连一片青叶子都看不到!

再然后,则是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从土地里面挖出来,这是一个技术活儿。

不过,好在秋收的时候,佃户会请来很多短工,这些短工已经学会了如何挖取红薯。

他们有专门的工具,很少会损坏埋在土地里面的红薯。

“王爷。”

“这一亩地收了三千二百石。”

禀报的司农司员外郎浑身都在颤抖,这对于他而言,似乎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

朱桢愣了。

“多少?”

司农司员外郎再一次清清楚楚地说道:“一亩地,收了三千二百石!”

朱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双手忍不住地颤抖。

当初分到这红薯的时候,他还有一些不太敢相信,这高产是真的。

而现在亲眼见证了。

当真是震撼人心。

去年得到的种子不多,最终的亩产其实也算是高产,但是其产量和麦子差不多。

而今年这个产量就非常惊人了。

或许是因为今年从养殖户那里收取的豚粪、牛粪、羊粪,以及夜香,都施在这良田上,按照杨士奇所写的高产农物耕种法来沤肥、除草、翻割红薯藤子等措施,才会有这样的高产吧。

“传令下去,让所有人都知晓,今年的红薯真正高产了!”朱桢当机立断,这个好消息,要告诉所有人。

身边的王府属官立即抱拳施礼,然后转身离开,准备去宣传一下。

朱桢又对布政使说道:“按照朝廷法令,此番丰收的种子,要分一部分出来,让佃户买过去。”

“红薯高产,再加上不太好储存,所以作为赋税的话,要比小麦和大米高一些。”

“是这样吧?”

布政使周政回道:“法令确实如此。”

朱桢看了看忙碌的农户,便对周政说道:“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本王先写一份书信,向皇太孙殿下禀报武昌府的丰收。”

周政施礼道:“恭送王爷。”

朱桢忙着去写信了。

周政则是忙着秋收,红薯、棉花、花生、橘子等等,农物、蔬菜、瓜果,该收的都要收起来,同时,该征收的赋税,也要收起来,然后交上去。

秋收的时候,谁都忙。

不仅仅是农户们忙着秋收,佃户们忙着找短工收自家良田里面的农物,官员们也要忙着统计自己管理的地域的秋收情况,需要报备上去。

同时,也要组织百姓们完成秋收。

还要征收赋税,把秋收的一部分粮食收起来,放进粮仓里面,还有一部分,运送到应天府的粮仓。

朱元璋治下,百姓们的赋税是最低的,出现灾情的地方,甚至是直接免除赋税。

而商税则是非常重,官府对惩治贪官污吏的程度最强。

如此一来,朝廷收上来的商税加上赋税,足以养活大明的卫所。

卫所的将士们也有着自己的良田,不用担心军饷问题。

其实,洪武年间的大明,也是因为才刚刚推翻了蒙元的统治,恢复汉统。

百姓们呢,也都是生活在战乱之后的和平年代。

这时候的他们其实在舔砥伤痛,他们的要求不高,基本上也都是自给自足。

再加上朱元璋对商贾的打压,商税收的比较重,整个社会其实都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

百姓们也都是自己养活自己,能养家糊口就行了。

到了后来,藩王开始就藩,各地慢慢地发展起来,商税就算是收的比较高,商贾们为了赚钱,还是会选择经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