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淮南王府,刺王杀驾
第159章淮南王府,刺王杀驾 朱允炆看着朱英,抱拳低头施礼,回道:“多谢大哥好意,如果可以,臣弟真的想要回去看看皇爷爷,在他身边尽尽孝。”
“再去皇陵,祭拜父亲大人和生母。”
“要是在给臣弟一点时间,或许还会去应天府的街上看一看。”
“听闻,如今的应天府被皇上修缮之后,比之以前更加干净整洁,还繁花似锦。”
“只要是去过应天府的人,都说那里便是这人间仙境。”
“臣弟以前只是生活在皇宫内,还未曾见一见这应天府,到底是个什么人间仙境呢!”
朱英问道:“就这些?”
朱允炆点点头,回道:“就这些。”
或许是真心话,又或者只是虚情假意。
但是此时此刻,朱允炆的神情看上去是那么的真情实意,似乎真的就只有这些。
朱允炆直言道:“臣弟不似几位王叔,能文能武,为大明镇守边关,乃是大明的塞王。”
“本身更是没什么才能,治理一地,都颇为费神。”
“索性也就把事情交给了周知府等人,他们乃是科举取士,身怀才学。”
“我要是坐镇,怕是也不过胡乱指挥一气,说不定还会影响了淮南的发展。”
朱英笑着道:“这我就要说说你了,当年孙仲谋劝说吕蒙读书,这才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
“而以前,我也是这样劝说舅公,后来舅公辞去军中职务,便闲赋在家看书。”
“到现在已经是颇有体会,行事也不如以前那般鲁莽。”
“皇爷爷后来可是经常夸赞舅公,说他当年就应该早一些读书,人只有多读书,才能明辨是非,也能韬光养晦,提升自己的才学。”
“唐太宗当年还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你可以多读书,提升才学,以后为大明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青史留名。”
朱允炆却回道:“臣弟只想要安稳一生,乐的逍遥清净自在,有王叔他们在,还有您这样英明神武的皇上,大明定然会兴盛无比。”
朱英摇摇头,说道:“大明以后可能会很大,不管是漠北,还是西南的天竺又或者是身毒。”
“朕打算直接贯通东南西北,再然后慢慢地接触西洋。”
“所以到时候会在西南建立好几个边关藩地,用来镇守边关的同时,和天竺和身毒等过互通。”
“大明有了东胶之地,以后会有很多很多生产出来的货物,这些货物对于天竺等地来说,那都是十分珍贵的货物。”
“到时候,他们的贵族们肯定会想办法购买这些货物。”
“时间一长,这些贵族为了金银,肯定想方设法地剥削他们领地内的百姓。”
“当他们的百姓们过不下去的时候,就是我们出手的机会。”
“抓富商,分钱财、分田地、分粮食,再安排大军驻扎在他们的领地,带着当地的百姓们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我们建立都城。”
“再建造学堂,教这些人仁义礼智信,又或者是派遣僧人和道士前往建立寺庙和道观,收他们为信众,引导他们与人为善,心存善念。”
“我这一次前来,也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朱允炆明白朱英的意思,想要让他到时候去边关就藩,帮大明守边关。
“皇上,臣弟才疏学浅,所求也不多,怕是不能担当大任。”
朱英自然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是不能说服朱允炆。
便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进入淮南城内,这里的街道还是大明以前那种青石砖铺设而成。
其实青石砖的坚硬程度以及耐磨性要比水泥砖好很多,而且样式还挺好看。
但是制作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远远不如水泥砖,只要是砂石,再加上一袋子水泥,一天时间就能够做出三倍甚至是四倍的青石砖。
两边的房屋倒是修缮过,看起来比较新,街道上也打扫过,比较干净整洁。
只是有一些形式主义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整个街道,看不到一个乞讨的人,也看不到一位衣衫褴褛的百姓。
朱英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还要掀开车帘,看一看外面的街道。
到了淮南郡王府上。
这郡王府的建造也就远远比不上亲王府,所以多少有一些简陋。
但是朱允炆丝毫没有什么自卑之心。
因为他本来应该是皇太孙,眼前之人的出现,夺走了他的荣华富贵。
他朱允炆为什么会因为自己的落魄而自卑?
朱允炆举手投足之间,看起来也不失礼数,非常符合一个郡王之礼。
前年大婚,郡王妃乃是这淮南有名的望族——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