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灾后重建
第172章灾后重建
百色城。 这一次的洪灾,云贵等地一点儿影响都没有。
只不过,准备建造繁华都城百色的工程,因为一场洪灾而停了下来。
临沧之地也停工了。
因为物资供应短缺,一部分粮食都用来赈灾了。
不过,也不能停工太长时间,因为这些工匠都是来自于大明各地,他们每天也都需要吃食。
要是停工时间长了,他们肯定会有担忧起来。
不仅如此,也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为了不让这两个地方的工程停下来,朱英只好减缓了琉球的建设。
把物资先运送到了临沧和百色。
事情已经做到了一半,不能因为一场洪灾就半途而废。
安南的百姓们可都看着在。
为了能够及时补充物资,也为了能够支撑大明的灾后重建。
朱英不得不向漠北的瓦剌、鞑靼、兀良哈和谈,用一些物资换了一批羊肉,又低价卖出物资,换一批钱财用来赈灾。
不仅如此,还让郑和、梅殷再一次下西洋,从天竺、波斯、忽鲁谟斯、罗马等帝国那里收购物资。
因为洪灾冲毁了不少良田,粮食也成为了他们现在短缺的物资。
雨停之后,洪水不在那么湍急之后,局面却更坏了。
四野之中,那些藏身起来躲避洪水的灾民,拖家带口的从各处疯狂涌向开封这座大城。
他们身无长物,饥饿多日。
有的人甚至全靠一口气撑着,刚到城墙下面,就紧紧的闭上双眼,再无声息。
“这数万人不能扎堆在一起!”
武昌府的城墙上,看着城外灾民的朱英对陈惟说道,“要分隔开安置,都聚在一起,若是闹病,谁都控制不住。把城里的郎中都组织起来,医馆都准备好药材。”
“臣已经命人去办了!”陈惟咬着牙,低声道,“若有身上染了伤寒等疫病的,臣让官差把他们挑出来,单独安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古代有没有什么疫苗,更没有什么特效药,中药的疗效虽然能够根治,但是时间比较长。
一旦有人感染了什么瘟疫,那就是一传十、十传百了。
西洋之地的一场黑死病,直接杀死了百万之多。
朱英不想大明也出现大面积的瘟疫交叉感染,那样的话,情况会比洪灾更为严重。
这也是朱英最为担心的一点。
忽然,城墙下数万的灾民中,一阵混乱喧哗。
原来是,靠近城墙的位置,粥棚里泛出了炊烟。
百姓们蜂拥的朝粥棚冲去,但却被官差的皮鞭棍棒还有军兵的刀枪阻拦。
“都排好队,谁要是胆敢抢粮,严惩不贷”
“保持清净,都饥肠辘辘了,还有力气说话,看来,你们是不饿啊!”
“刘大壮,你负责带队巡逻,谁要是敢惹是生非,直接抓起来,先打二十大板!”
城墙下,守备亲自坐镇,为的就是防止有灾民暴乱。
百姓畏惧官差和军兵,队伍稍稍安稳一下,但等了半刻钟,只见炊烟不见锅开。
其实那炊烟也未必是炊烟,燃料奇缺用的是湿木头,泛起的都是呛人白烟。
这时,有一群书生出现了。
他们沉默着,推着几个推车走出城门,推车上,是一本一本的书籍。
为首之人,乃是这武昌府书院的院长。
“张将军,用这个生火吧。”
“洪水来时,没有淹没藏书阁,这些书籍都是干的,用来生活,让百姓们好早些吃上一口饭。”
“想来,圣人是不会怪罪我等。”
张将军抱拳道:“好,我为他们感谢你们。”
他也没客气。
这寻找到的木柴都是湿的,这才停了雨,太阳虽然大,温度也升起来,可是已经没时间等到晒干柴火了。
城墙上,朱英叹息一声,“粮食不必太省,要给灾民吃饱!”
“各地都运粮过来了,一定要照顾好百姓的肚子!”
陈惟躬身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