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元宵节龙凤呈祥
第194章元宵节龙凤呈祥 年关之后便是新华二年。
这一年的冬天非常寒冷,还下了一场大雪。
瑞雪兆丰年。
大家都在说今年会是一个丰收之年,也都在谈论,今年这一场大雪,南北下的都非常均匀。
没有一个地方说是因为大雪而造了雪灾。
又因为今年的年关,官府竟然主动分发物资,五个银币,让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在今年都能够买上几匹布,做几件新衣服,又或者是买一套棉被。
大明的物价因为有着东胶的工厂,再加上大明境内自家的诸多工厂。
导致货物太多,供大于求。
为了能够把这些货物销出去,自然只能是降低价格。
这才是商业发展起来的表现,在以前,胭脂水粉那都是名门闺秀才能用得起的。
而简单的几匹布,可能都要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
物资多了之后,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因为你不降低价格,老百姓完全可以买其他家的货物,选择多了,竞争激烈了,老百姓才能喝上一口汤。
元宵节的时候。
朱英让工部做了一盏非常大的花灯,采用的正是黄玉琉璃,再用彩灯照射,在晚上能发出氤氲的光芒。
还有一盏凤凰花灯,采用的七彩琉璃材质,烧制出来的过程自然是非常繁琐,并且话费了比较大的代价,经过了很多很多次的实验。
不过,朱英还是让工部做出来了,钱财由内务府来支付,让工部的那些工匠们大赚了一笔。
大明的琉球成为了贸易中心,每一天,从这里收取的关税和商税,只需一年,就可以做出这两个花灯。
朱英不需要把那么多的钱财存在内务府,皇宫用不了多少钱。
龙凤呈祥的寓意要大于这点钱财。
况且,他也不是让工部的那些工匠当免费劳动力,也并非好大喜功。
而是把这一笔钱财花出去,流通在市面上,让工匠先吃一波,再让普通老百姓再吃一波,最后流通到商贾手中,经过商税,回到户部,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再回到工人手中。
钱财流通起来,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不然,出了那些王公贵族还有那些个背靠大树的富商,只有老百姓一直过着苦日子。
选择多了,也就不会出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
关外北地还在苦战,马哈木和阿鲁台咬咬牙,还是打算攻打呼兰城,给大明一个教训。
富余卫在有了曹震和曹兴的支援之后,明显后气不足,只能选择性后退。
他们对辽北之地非常熟悉,又都是轻骑兵,后退之后,很快就甩开了追兵,消失在茫茫荒野之中。
而泰宁卫还是没有出现,也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去了。
应天府。
元宵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笔下的元宵最为热闹,却又有一种朦胧和婉约,让人回味无穷。
朱英站在城墙上,看着已经走出内城的龙凤呈祥花灯车。
在他身边,站着朱元璋、蓝玉、傅友德,身后则是赵玄音、郭惠妃、庆阳公主等人。
龙凤呈祥的花灯出现在外城的时候,百姓们一片哄然。
他们从未捡到过如此好看的花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晶莹剔透,在烛光的照耀下,发出氤氲之色。
那黄玉神龙就好像是活过来了一样。
至于那凤凰犹如全身覆盖着火焰,在烈火中涅槃重生,冲天而起一般。
相比较起来,其他家的花灯车,也就显得没那么好看了。
“有心了。”
朱元璋的气色看起来又好了一些,可能是想开了,也可能是蓝玉和傅友德的陪伴,不再那么的孤单。
看到如此热闹的场景,看到百姓们欢呼高歌,整个应天府一派祥和。
朱元璋还是挺高兴的。
朱英回道:“皇爷爷,老百姓们跟着花灯车游玩之后,会有一场盛大的美食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