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祭祀英魂,抚恤遗孀
第205章祭祀英魂,抚恤遗孀
这就是一个王朝的凝聚力,也是一个王朝的基石,队伍所有凯旋的士卒们都一遍吼着一遍流着泪。 纸钱,漫天飞舞。
风一刮,满地皆是。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黄泉路上、百鬼夜行。莫滋扰了我大明儿郎,让他们安心上路!”
皇觉寺的一众高僧在旁边吟诵佛经,为大明的英魂们超度,让他们来生投一个富贵人家。
龙虎山的道士也下山来,在另外一边为大明的英魂们祈福,让他们的家人能够蒙荫,受大明英魂们的护佑。
经过上一次的整顿之后,佛门和道门变得老实了不少,官府对于他们的态度也是十分强硬,礼佛可以,但是不能妖言惑众,更不能蛊惑人心。
官府在一些场合上,比如这一次的祭祀英魂,会请高僧和道士前来为英魂们祈福,其实也是为了给他们正名,也算是一种扶持。
面对一手大棒,一手甜枣。
佛门和道门规矩了很多,乌合之众都被惩处,留在寺庙里面的,都是一些真正皈依佛门的僧人。
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这些战死的男儿为何而死!
“皇上能够如此兴师动众,只为祭祀英魂,我觉得,这一刻,就算是自己战死沙场,也是值得的。武学招生员在即,思来想去,弟欲投身军旅。”
“虽说文武殊途,但都是为了家国天下,殊途同归!”
“不为大明状元郎,赳赳武夫又何妨。长剑在手书在心,只为大明日日新!”
站在人群中的一些学子,见到如此场面,一个一个都心潮澎湃,如果他们死后,也能是这样的大场面,那就算是战死,也是心甘情愿,也是值得的。
忠烈祠门大开,守祠的老军面容肃穆。
一罐一罐的骨灰罐从门鱼贯而入,迎面继续祠的香火,迎风而来,缠绕不散。
两旁的游廊之,一张张战死的开国勋贵的画像,无声的注视。
竖立在祠的功德碑上,先烈的名字,笔锋雄厚。
大明这个时候还是以土葬为主,但是战死的将士们的尸首很难保存,并且运送回来。
几千上万人的尸首,需要的棺材也很多,再加上,这一路路途遥远。
运送棺材的花费很大,再加上,将士们连番征战,早已经人困马乏,还要运送同袍的棺材,就又是一个更大的工程。
所以最后还是直接一把火,烧了尸首,然后装在骨灰罐里面,再带回来。
为了不让那些将士们的家人心中有一些膈应,朱英就在英烈祠旁边建立了更大的祠堂,用来放这些骨灰罐。
地底下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里面可以放置骨灰罐,不仅如此,还有佛门和道门的人,日日在这里诵经。
此刻,祠正在举行祭奠战死将士的盛大仪式,阵阵香火烟尘依稀可见。
与此同时。
仙岛上的清心居。
朱元璋对身边的一黑色锦衣男子问道:“耿炳文、徐辉祖他们得胜归来了?”
锦衣男子回道:“回来了,此时正在祭祀英魂,在紫金山的英烈祠。”
朱元璋点点头,问道:“此番,辽北之地情况如何?”
锦衣男子从袖子掏出一份叠好的书,低声道,“这次北疆战事之的事儿,都在这上面。”
“知道了!”朱元璋淡淡的说道,“撕了!”
锦衣男子没有一丝犹豫,飞快的把手的书撕碎,然后直接丢在一旁的炭盆之。
风吹过,尚未燃尽的灰烬随风纷飞,上面还带着字迹。
朱元璋微微叹息,“以后呀,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咱大孙能容就容,容不得就连根拔!孩子长大了,咱这老不死的也不能总掺和他们的事儿。”
“一群不孝儿,唉!”
朱元璋不用看那密信,就已经猜到了一些可能,他对自己的那些个儿子的性子很清楚。
朱棣这些年的动作,他又何尝不知道?
只不过,他老了,接连死了老大、老二、老三,连以前一直陪伴在身边的朱允炆都死了。
他也看开了。
就算是他出手,这种事情,也未必就能如意。
还是让朱雄英自己来处理,也算是一把磨刀石,只有把他这把刀磨的锋利了,大明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
淮南的一个村落。
空荡的田地,还有农人在劳作,四月初正是农忙的时节,本来,这田地中应该是一片热火朝天。
但是这个村落的十一位青壮都去参军了。
如今大明得胜,三军归来,他们的儿子、丈夫、哥哥、弟弟应该也会回来帮忙耕种吧。
总角小孩,要么跟着爷爷奶奶帮忙,要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玩儿过家家,还有一些,则是在村落中的私塾读书识字。
忽然,这副宁静和安详,被轻微的马蹄声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