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以胡养胡,宁王的无奈 - 大明:开局朱元璋流落荒岛 - 余秦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7章以胡养胡,宁王的无奈

第207章以胡养胡,宁王的无奈

吸引胡商定居北地,是朱英想出来的。  但是这种事情不能全都是他提出来,有一些事情,作为臣子的应当要承担一部分。

这时候,徐辉祖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他是大明现在如日中天、红极一时的天子近臣,也是此番平定漠北的大帅。

朱英并非是担心什么功高盖主,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他相信徐辉祖的忠心,却不可能阻止别人对徐辉祖的诬陷。

把漠北的胡商吸引进入大明境内,漠北的那些部落也就失去了他们的行脚商。

胡商们会心安理得地趴在那些牧民的身上吸血,从而不必担心什么后果。

他们只会想着让自己在大明关内的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想着让自己在大明拥有更多的钱。

朝堂之上。

文官们对于这种国策,多少还是有一些抵触。

胡商就算是有钱,那也是化外之民,根本就没有受到什么教化。

他们进入关内定居,一个不好,暴起伤人,绝对是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李原名等人担心这些胡商会把大明的北地慢慢地当做是他们的家,如此一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长城,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平安站出来开口道:“李大人此言差矣,倘若在漠北再一次建造长城,这等花费将会让大明承担更大的消耗。”

“如今,大明正在以修建水泥路的工程为主,要是再修长城,必然耽误水泥路的铺设。”

“这笔账,就能够看出来差距。”

“吸引胡商定居北地,他们可以放心地把漠北的物资以低价收购,再高价卖出。”

“他们赚取了钱财,也只会在大明关内使用。”

“因为他们定居在关内,这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都需要钱财。”

“北地本就因为处于一个不毛之地,百姓们想要有一个养家糊口的生计,非常难。”

“胡商们定居之后,必然会带动当地的百姓。”

“让胡商定居关内,乃是一举多得的国策。”

“胡商如若违反了大明律法,理应受到大明律法的惩处。”

李原名不说话了。

华盖殿大学士凌汉却站出来,开口道:“平大人所言有理有据,然则,这胡商们要是心存大汗,进入关内之后,并不把自己当做是大明的子民,还是以瓦剌人,或者是鞑靼人自居,恐怕时间一长,容易突生变故。”

“引胡商入关定居,确实是一个良策。”

“然则,对胡商的管理,需要比大明的子民要更加严格,对胡商们在大明关内经商的商税,也要比大明的商贾的商税更重,才能压制他们。”

“不然,要是胡商们利用漠北,赚取大量钱财,要是有什么不轨之心,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又有人站出来,支持凌汉的建言,引胡商入关可以,但是要对胡商进行压制和约束。

朱英点点头。

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元贼都能弄出来一个三六九等,如今的大明自然也是可以。

镇守边塞的亲王们,得到了这个圣旨之后,就开始了引进胡商入关,定居在边关之地。

漠北的瓦剌和鞑靼这一次元气大伤,胡商们也没能落得一点儿好处。

听到大明愿意放开关口,让他们定居关内。

一开始,他们是怀疑的。

可是,经不住有胡商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接着便是第二个、第三个……。

胡商们进入关内,需要交关税,一人一百个银元。

这对于有钱的胡商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他的家人也不是很多。

其实,关口的将士们早就收到一些消息,也会看机会收取关税。

上面是热烈欢迎胡商进入关内的,他们不可能因为收取这个关税,把胡商堵在外面。

一百银元,那是针对非常有钱的胡商。

一般都是二十,三十的收。

有商贾的引荐,这些进入关内的胡商们,需要在官府报备,也就是上户籍。

有了户籍,他们就算是大明的子民了。

再然后,就是购买房契,为了引进这些胡商,边关之地修缮了不少房屋,建设成为新的坊间,专门卖给胡商们的,也好方便管理。

这房子卖给胡商,就要比大明的汉民要高很多。

毕竟,胡商们见到这大宅院,就已经欢喜的不得了,哪里还在意什么价格。

钱没了,还能再挣。

这房子可就这几套,先来后到,以后想买,怕是也买不到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