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冷热两重天,出兵后蜀
一场冻雨,却让南唐境内大量人口缺失,这损失还是太大了!
试想一下,眼看着就要到了明天春耕季节。到时侯,侍弄土地的人口都没有了,谁还耕地?
土地一荒废,势必要减产,税收势必要减少,国力也将跟着下降。
另外,人口少了,朝廷再想征兵,去哪儿找人?
所以说,这些都是连锁反应。
只不过,面对这种止不住的乱象,南唐国主却半点办法也没有!
大周好意接收了南唐的灾民,南唐难道不应该对此感恩戴德吗?
可恨的是,南唐各州县地方官,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仍然不收手,继续想办法盘剥老百姓!
以至于岭南杨溢即将入侵到南唐境内一事,终于还是引起了李璟的警惕。
无奈之下,为了南唐统治基础,李璟只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防备岭南虎视耽耽的杨溢身上。
与此同时,后蜀,吴越,荆南,南汉,大理各地也同时收到了大周皇帝的旨意。
表现最好的,自然是已经放弃了所有兵权的荆南,第一时间回复柴荣,已经装车十万石粮,运往南唐。
其次是吴越钱氏。
吴越向来是江南米仓。
这一次也没有让柴荣失望。
小小的吴越之地,虽然与南唐比邻而居,可能是因为上天眷顾,这次的冻雨灾害却没有对它产生半点影响。
接到柴荣旨意之后,吴越便派人送给了南唐同样五十万石粮!
只不过,卢吴越和荆南这两地相比,其他三个地方就不那么乖了。
首先是后蜀。
后蜀国力向来与南唐不相上下。
而且蜀地地域广大,更难得的是,千年以来,蜀地遭受自然灾害的现象极为稀少,是属于上天眷顾的天赐之地!
蜀地肥沃,是天然的粮仓。
在最近的五十多年里,中原战乱不止,粮食一直紧缺。
可蜀地的粮价,却一直保持着相当低廉的价格。
价格最低时,一度曾经达到了中原地区粮食的五分之一!
由此可见,后蜀向来就不缺粮。
然而,在后蜀蜀主孟昶回复中,却言及南唐的冻雨,竟然也波及到了后蜀!
使得后蜀今冬的粮食同样大幅减产。
不过,为了响应大周皇帝的爱民之心,蜀主决定效仿大周皇帝,向南唐慷慨解囊,捐献出了二十万石粮!
收到孟昶的回复,柴荣当即暴怒!
据派往后蜀的皇卫奏报,后蜀今年冬天的粮食再次获得大丰收!
而且市面上的粮食低到了让柴荣不敢置信的地步!
仅七文钱一斗!
这样的价格,简直就是白送嘛!
可即便是这样,依然很少有人进行交易。
再说了,后蜀与南唐之间还隔着一个已经被打废的南楚呢!
南楚都没事儿,后蜀竟然受到了冻雨的波及?
这孟昶如果不是把他柴荣当成了小孩子来耍,那就太污辱他的智商了!
其实,只要后蜀愿意,不需其他地方调粮,仅后蜀一家,便足以支援南唐这次的灾情了。
如此看来,后蜀孟昶是自已找死!
原本柴荣还打算先收拾与大周恩怨比较深的南唐呢,想不到孟昶如此不识时务,那就别怪他柴荣主动出击了!
相比于后蜀,南汉和大理还算客气一点。
南汉主刘继兴在樊胡子的建议下,直接送给了南唐二百颗珍珠特产,并且言明,南汉近日豪雨成灾,粮食仅够自给自足,但可以支援南唐一些珍珠特产,聊表心意。
而身在南汉的皇卫奏报情况,与刘继兴的上表虽然有些差异,但情况相差不是太大。
又兼南汉与大周相隔甚远,大周在南汉附近,又仅有赵匡胤一支军马,因此,柴荣才暂时不予理会。
至于大理,情况又有所不同。
大理国内虽然君相不和,但因为大国相国高氏早已实质操持政权,政治还算稳定。
而且大理向来对中原朝廷恭谨有加,只要能力所及,绝不会轻易挑战大周的权威。
只是,唯一让柴荣感到膈应的是,就在他的旨意到达大理不久,吐蕃竟然秘密派出使者到了大理。
当然,这种秘密还是没有瞒过身在大量的皇卫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