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马皇后 - 快穿之皇后命格 - 文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7章 马皇后

在陈友谅安稳的时候,其他人尚且看不出端倪,在他急躁了的时候,不少人心里都感觉到了不对劲。

最开始陈友谅还没发现什么,但作为一代枭雄,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怎么做就怎么不顺,好似生活之中就没有一处顺心顺意的地方。

这种不顺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倒霉的程度了,更多的是人为的,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得急切,陈友谅这才发现自己露出了端倪。

闭目反思的他听见了脚步声,然后一缕香风袭来,显然是王蓉来了,要不然他身边的人不会无动于衷的。

陈友谅这般想着,好好的反思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急切,这睁开眼睛的时候,眼中已经没有了烦躁和抑郁。

充满坚定的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重新的安稳的下来,之前那稍微过格的举动就像是昙花一现一样。

为了让其他人相信他是真的没有太多的想法,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友谅不得不做出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比起他,朱元璋就要顺风顺水多了,相信自己的妻子还有谋士会守好后方的朱元璋,在战场之上肆意的拼杀着。

再一次走入到战场之上的他,如同鱼儿入了水一样,那叫一个肆意。

马秀秀却没有那么安稳了,为了让所有人都活下去,粮食是必须要好好的收集,更重要的是马上就要到了秋收的时节,在这个时候最容易有人出来抢掠粮食。

尤其是今年,四处的战火都还没有停歇呢,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百姓们辛苦的一年就是盼着秋收,即使其中很大的粮食都需要上缴,但只要看到那黄澄澄的颜色,那一阵又一阵的稻香,就很容易让人们感觉到丰收的喜悦。

因此心中有了更多的希望,这种对于土地和粮食特殊的感情是刻在他们的血脉里的。

如今工厂遍地开花,眼红的人不计其数,当然了,他们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就是来抢夺,那还要不要面子呀。

如果是有劫匪跑到这里来抢掠,那可就与他们无关了。

这算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手段吧,因此临近秋收,马秀秀和李善长也聚得越来越多,滁州最顶尖的战斗力都被带了出去,那让朱元璋如鱼得水,却也让现在的布防有些差了。

李善长皱着眉头,斟酌着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要让各地区的人都有所防备,毕竟这其中不仅仅是有外在的人员。

工厂遍地开花,也使得滁州人是变得极为复杂,需得小心防备那些奸细动手的时候。”

马秀秀听见这话认同的点了点头,然后淡淡的说道:“最重要的是要拿出一个章程来,得以一种非常强而有力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告诉他们,即使国瑞带走了大量的兵力。

可滁州依旧没有任何落败的迹象,如此才能够让他们畏惧,短时间内不敢再动什么歪心思。”

李善长听见这话,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跟着有些郁郁的说道:“没办法,主公他的底子还是太薄了,一下子既要往前走。

又要守住后方,在这工厂就像是一个聚宝盆一样,每天吞吐出来的钱财,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郭子兴如今是敌是友,尚未可知,不能够贸贸然的用他的人手。”

马秀秀听见这话,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极为郑重的说道:“爹他手底下的残兵确实是一方势力,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是跟着爹上过战场的,属于不需要训练就能够拿的出手的战力之一。

只不过现在没办法将他们打散重组,如此就不能够保证他们的忠心。

青壮年的缺少,妇女可不缺少呀,为了活下去,百姓们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她们也坚决不会往后退。

妇人比之男子,反而更看重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她们不会做什么手脚的。”

李善长听到这话,第一反应就是想要反驳,毕竟他是一个在男权社会下长大的男子,标准的大男子主义去,对于女子,他总是会下意识的带着两分偏见。

可很快看着面前笑语焉焉,神态温和,却透露出了一种强势的态度的马秀秀,想起往日里马秀秀有多么的聪慧。

最终,李善长还是没有就着这个话题多说什么,但这个态度也可以说是默认了也不为过。

马秀秀同样知道他的顾虑,只能够说,现在底子薄,人手少,真的是哪哪都差人,如果抽调了太多的人去防守,那么对于秋收就会有很大的妨碍了。

要不然李善长也不会那么的烦扰,不过马秀秀有足够多的把握,毕竟中国女子是最擅长忍耐和吃苦的存在。

尤其是那些已经生育了的妇人,她们更能够为自己的家人忍耐许多常人所不能够人来的苦难,当一个人坚忍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她就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强大。

马秀秀这般想着,当即就召集了不少的农妇,做惯了农活的她们训练起来也丝毫不轻松,但没有一个人想要试图退出,甚至没有一个人口出怨言。

因为从一开始,马秀秀就和她们说的明白,这是为了守护她们的家园而战。

李二丫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子,长相普通的她,生在普通的家庭,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女儿,平日里受到了很多的忽视。

但那很正常,因为在这个社会下,想要养活一家人,就已经花费了他们全身的力气去挣扎了,至于所谓的温情脉脉,那是没有多少的。

更多的是干了一天活,累的起不了身,只恨不得躺在床上休息的疲倦。

李二丫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长大,到了适当的年纪就被嫁到了另外一个人家,对方的女儿也嫁给了自己的二哥。

然后平平常常的结婚生子,有着两儿一女的她也必须和自己的丈夫花费全身的力气,就为了小家而挣扎着。

在那个时候,她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和妯娌们起了争执,也会默默的觉得公公婆婆太过于偏心。

直到一场大旱的来临,最开始,他们还能够坚持的住,可是粮价快速的飙升着,河边的水早已经干枯,种在地里的粮食都长不出苗来了。

赤地千里的景象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罪恶,在人饿到极致的时候,什么礼仪,道德都成为了空话。

易子而食,卖妻卖子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李二丫要稍微幸运一些,和自己的丈夫带着孩子和公公婆婆们一起走上了逃难的路。

但也仅仅只是好一些,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流民的他们在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没有落脚之地的他们只有继续的往前走。

在这个过程之中,流民们自己也开始欺凌弱小了起来,索性李二丫他们一家人人多势众,抱团生存也显出了一种震慑力。

当他们越走越远,才发现遭难的远远不止是他们家乡的地方,也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想要安定下来的城市,只是那些官兵们都会毫不留情的驱赶着他们。

当看到那雪白的刀光时,众人没有了勇气和他们拼搏,因此只能够乖乖的退散。

粮食越来越少,前路却是那样的渺茫,家中的老人是第一个倒下的,不为别的,仅仅只是因为想要节省粮食给家中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安定之地。

往日里总会默默抱怨的李二丫,这次却痛哭流涕的格外的真心,只因为那样的小抱怨,在真正的生死面前显得那样的渺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