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争抢 - 被嫌弃的英子的逆袭 - 梦里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5章 争抢

对中国人来说,“婚丧嫁娶、礼尚往来”是维持社会的重要基石。

对于周宝清这个位置上的人更是如此,从踏入“工作岗位”那一天开始,他在这个人情社会的大循环中不知投入了多少资金、精力、时间,所以在“该”收帐的时候,他是会毫不犹豫的收帐的。

关于这一场婚礼,重点是周宝清的儿子结婚。

并不是周林海和韩雪英结婚。

虽然人们免不了要问一句娶了哪家的闺秀,在听到语焉不详的回答之后,大部分人不问了,一小部分的人私下里打听了一番。

刚毕业的女大学生+1分,农村出身-10分,曾经做过周家的保姆-100分,韩采薇的姐妹±500分。

总之,该写礼的总会写礼的,听说新人是旅行结婚盛大的婚礼是指望不上了,但宴席是少不了的。

曾经一个单位的同事,普通的关系200―500,关系好或有头有脸的500打底上不封顶。

亲朋好友、同学等等关系一样是上不封顶。

有过利益关系的――另行写礼不计入册。

一场婚礼下来以周宝清的资历和地位,公开层面收入三十多万的礼金是正常的,杨雨的脸上终于有了些真心的笑脸。

直到周宝清说想把这笔钱投进周林海的公司:“我想过了,我快要退休了,你也是赚死工资的,将来明宇用钱的地方多得很,把钱投到林海的公司,年年有一份分红,也算是有一笔稳定的收入。”

田雨把礼帐簿扔到桌上,“这些钱都是人情,总是要还的,把钱给了你大儿子将来我们拿什么去还?这笔钱我有用。”别看当着外人田雨对周宝清极尽温柔,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她远没有看起来那样温顺。

“你有什么用?”

“有用就是有用。”田雨压根就没想跟他解释。

“你要拿出去放贷?”

“怎么?不能放吗?别家都放!一年三分利呢。”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种私人民间借贷不把握,万一出事维权困难……”

田雨默不作声地把钱和礼帐簿一起放进带锁的抽屉里锁了起来。

周宝清知道田雨这个动作表示没得商量。

他拿大姆指骚了骚额头,“算了,随你便。”他一扭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们夫妻以互不影响休息为理由,已经分床睡四年了。

所以说一个家庭,一对夫妻,关起门来真正的关系如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外人再怎么样知道的也无非是一鳞半爪。

另一对法律意义上的离婚夫妻,感情渐渐步入了正常化,这个正常化指的是彼此会更正常地跟对方说话,避免吵架,有时候会交一交心。

“他们都说我们不应该贷款买房,有英子在全款买房也没什么,采薇说梁光手里有一套精装修的学区房,面积一百零点儿,小区也好,离学校也近……”

“你能让英子出钱你就跟她说。”韩兆秋捻了捻手里的通讯簿,英子结婚,他们一样也有人情债要收。

农村的情形甚至比城里还要严重些,有些人家连猪下羔子都要请客,五毛一块的礼也是会收的。

韩家要脸,一般这种事不请,但老人的大寿也是做过的,英子考上大学之后,韩兆秋也回去张罗过,收回了一笔人情债,结婚自然也是收债的好机会。

“呵呵。”甫秀花坐在那里自己有了主意。

第二天她坐着公交车到了服装城,雪珍正照着货单点收英子新发来的新货,看见她来了也没有太在意,直到听小桃惊呼:“阿姨,你干啥呢?”

雪珍站了起来看见甫秀花把钱袋子给拎了起来,“妈,你嘎哈啊?这钱是我准备存银行的!”

钱袋子里面一共有三天的营业款,雪珍早晨跟丈夫高广志说好了,今天高广志提前收工两个小时,过来陪她把钱存进银行。

这两夫妻向来谨慎,生怕营业款被抢了,隔三、五天就会这样做一次,没想到明抢的人竟然是甫秀花。

“珍啊!我借点钱,你梁姐夫那里有套房……”

“妈,你借钱跟英子说了吗?”

“跟她说啥啊,我是她妈,难道她能不借我?”

“她借不借她说了算,你给她打电话,她说借你钱我就借。”雪珍真有点儿上头,英子和妈的关系她又不是不清楚,英子那性格妈这么二上拿钱,她绝对会暴怒,到时候她断了店里的货源,或者是回来把她给辞了,她的一切努力都毁了。

她现在已经适应了城里的生活,跟老公一起努力攒钱买学区房,他们两口子算过,以现在他俩赚钱的速度,在萱萱上小学之前就能买到不错的小面积学区房,再努力两年能换大房子,弄个装修公司什么的,未来一片光明。

她是真没想到,来断她光明前途的人是亲妈。

“我是她妈,她结婚我一分钱彩礼没见着,我拿她点儿钱怎么了?”

“你要拿钱你跟她说啊!你从我手里拿钱就不行!妈!你可是我亲妈啊!你不能毁我!”雪珍年龄越大越理解英子的一些作为,这么个糊涂妈谁能忍?“英子要是知道了,把我给辞了,你让我怎么办?

“她辞你?她凭啥辞你?”

“凭你抢钱!”

“她敢辞你我就去广州找她去。”

“你以为广州是你们家屯子呢?出了火车站随便找人打听都能找着人?到时候让人把你宰了卖器官去!”雪珍到底是年轻力壮,狠了狠心一使劲儿,把钱袋子给抢回来了。

甫秀花还要向前,几个服务员把她拦住了,“阿姨,阿姨您冷静。”

“阿姨,您给我们韩经理打电话吧。”

“阿姨,您是我们亲姨,您可不能这么干啊。”

几个周围的邻居也来看热闹,还有一些路过的顾客,都围着看,指指点点的。

“阿姨,店里一天的收支都是有数儿的,您用钱给英子打电话她能不借你吗?你这样从营业款你拿钱,不是让底下的人难做吗?”大个儿也过来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