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暗度陈仓
第166章暗度陈仓
徐家的热闹喧嚣,却是对时局无太大影响。潍州,码头边。
碎石堆就的石堤之上,涛声阵阵,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涌而来。
李全负手长立岸边,看着越来越近的货船,发出一声感慨。
“这些天,我抽空到昌邑去了一趟,下面的情况不太乐观啊,你这边最好还是快一点。”
“小人明白.”
汪德海立在钱贵旁边,看着李全那挺拔的背影,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但我这边也没什么太大的办法,能拒掉的生意都已经拒掉了,至于剩下的,却都是和徐家那边息息相关”
见李全没有说话,他只能苦笑道,“那好吧,我尽量。”
“嗯。”
李全点点头,淡淡说道,“我明白你的难处,但你要知道能多运一点粮食,就能多活下来一个人。这其中的意义,你要多想一下。”
“是,我会尽全力的。”
汪德海一点头答应了下来,见李全脸色稍缓,这才轻轻笑道。
“大人,现在的第一批粮食足有五千三百石,如果按这个速度下去,到八月初咋们能运回八万石以上。”
今天抵达的几艘千料大船都是满载,但其中的货物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李全要的粮食。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批了,明面上的第一批三千石,在昨天就已经抵达码头。
“你做的不错。”
手下人做事,李全该表扬的还是要表扬的。况且本来计划的七万石,如今运回八万多石已经做得不错了。
光从数据上看,汪德海这边的确做得不错。
“全靠大人您运筹帷幄,小人不敢居功。”
汪德海拱拱手,十分的自谦。自从他和李全确立关系之后,他对自己的地位就认得很清楚,态度放得很低。
李全斜着瞥了他一眼,微微摇头。
“你做的好的地方不用推辞,本官都看得见。”言外之意,便是你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休想狡辩,我把你盯得好好的,你做什么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是。”
汪德海脸色瞬间一白,旋即又缓和过来。不过脸上的变化却是被李全看得一清二楚,有野心是好事,但最好要有自知之明,他心想。
这时。
“当——”
码头前,一声铜锣敲响,声音响彻四周。
货船到岸了。
汪德海将几个船工遣到一旁,这才点头哈腰的将李全请上了船,指着旁边的那些货物给李全介绍着。
“.这是陈家的瓷器.这是王家的买的茶对面的是林家转运的布料.潍州城内外的商户都有。”
“这边来往的人很多,怕出问题,所以粮食都是装在船底仓的.不过也有点不好,就是船底太过潮湿。”
汪德海领着李全看了一遍,嘴上唠唠叨叨的抱怨个不停。
“这的确是个问题,到辽东路地方不远还好,若是运到其他地方,还真是容易受潮发霉。”
李全点点头,跟他也聊了些这样的事情,了解下航海的情况、跟货主交接的过程、航海的海路怎么选择之类的东西。
谈论这些无关的话题,笼络人心是其中的目的。
当然,谈到这些,难免也会谈到生意上的事情,尤其是前几天说过的海运商会这事。
“山东路沿海港口不少,咋们占着先发优势,先借着转运漕粮将名气打出去,然后慢慢兼营一些其他生意,一来二去的,钱还是能赚的。”
这想法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若是追求稳定投资的人来还可行,但李全是急需要用钱的,这类的本办法他是不会用的。
他敲了敲围栏上的木头,通过声音分析其中的材质,当然他自然是猜不出的。不过他对于怎么挣钱却是早有规划。
“虽然山东路靠海的州府不少,但像潍州这样得天独厚的地方却也不多,益都府能算一个,登州也能算一个,除此之外都不成气候。
咋们这边产丝产盐,这潍州城内有名的豪户基本都是做这些生意起来的,他们从当地买入,然后分销到全国各地,低买高卖之类的。
虽然有些成本,但都是些运费和廉价的人力,这些还没有他们打通关系用得多。
食盐的问题有些敏感,咋们不好参与,但丝绸的生意却是大有可为.”
李全心中一叹,这时代也只能如此,因为通讯与交通的缘故,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子。
让他们一家家的出去贩卖丝绸,太不现实。一来产量很小,二来质量不统一,三有没有贩卖的路子。
但李全却不一样。
他身上有着几千年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目前这样的情形,完全是有办法解决的。
“咋们这里桑蚕太多,潍州城内就有丝绸铺子上百家,参与的人手之多,也正说明了市场之大,还有门槛之低。
但也正是如此,这些铺子多是做些本地生意的,几匹几匹的卖,就当挣些闲钱,着实有些浪费!